分享

走近舍辋

 用字记录生活 2022-01-19
贤乡聚美景,四时入画来,奉化莼湖舍辋村,当下的景致应该是梅花,不知可开放?一时兴起去探访。


舍辋村位于莼湖西的雨施山东南麓,整个村庄背靠龙灯会山、面朝天灯山,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满目苍翠,村舍沿舍辋溪而建,舍辋水库与南岙岭之水汇合后,最后流入象山港。“云峰咫尺古禅关,峰自向人云自闲。莫道闲云不成雨,飞飞偏上雨施山。”一首佚名的《古寺看云》,形象的写照。


站立在村口,看了舍辋村的历史简介。据史书记载,舍辋村早在南宋时就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山村,并且在周边农村中具有相当高的名望。关于舍辋两个字的来历,经过对史书的考证,提出了3种颇有意义的提法:

第一种说法,在南宋时期,该村位于莼湖至尚田的主要交通要道,凡是从冷西方向来的人都对舍辋村有一种特殊的感觉,“逾云盖岭,沿涧东趨,两山夹峙,路随山转,颇崎岖偏狭,抵其境,则豁然开朗,峰排青而泉流冽,桑柘成蹊,田畴环宅,不知蓝桥辋谷,诚复何如。”蓝桥辋谷是指中国唐代王维在蓝田县宋之问辋川山庄的基础上营建的园林别墅(今已湮没)。由此可见,舍辋村在南宋时期,既是一个交通要塞,又是一个景色相当秀丽,是路人、富商、文豪的集聚之地,堪比蓝桥辋谷,故以舍辋而名之;

第二种说法,舍辋之名,来源于张苍水反清复明的典故。据传,张苍水率队驱车至舍辋,遇山道,车不能行,于是张苍水下令舍弃车辋,用马驮物,继续行军,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舍辋”之地;

第三种说法,据传,古时象山港海潮能涨至舍辋村口的石拱桥,渔民可在山上晒网,故命村“晒网”,由于晒网和“舍辋”两字谐音,故沿袭至今。虽有此三种说法,但只有第一种有史书记载。

舍辋村民以王姓为主,根据2010年重修的《舍辋上宅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始祖宇公于南宋时迁自县西箭岭,传至曾孙,派分三宅,曰细三三公者,行居此,即上宅祖也。”周姓祖于明末迁自江口周村,其年代不详,现为舍辋村第二大人口,约占村民的20%。


穿行于村子,甚是安静,也不见到狗吠猫叫。村子里散落着几棵大树,我们看过老年祠堂,宗祠。那横匾上显示槐荫堂于2010年重修的。一对先祖画像置于正中,横匾贴着“美满良缘”,两侧红对联,显然有许多新人在此缔结姻缘。



位于舍辋村西南的德星庙,那桔红色的外墙,在四周枯黄的田野里特别醒目,几棵大樟树掩映着整座庙宇,非常漂亮。只是我一时半会无法得知德星庙的历史,便匆匆离开。



就像许多新农村一样,村里建有广场,篮球场,各式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环溪休闲长廊两岸,树木葱郁、绿草茵茵,休闲、观景好去处。

古老的舍辋溪,蜿蜒伸展,溪水清澈。沿岸前行,但见群山翠绿,生机无限。一老妇穿着雨靴站立在溪涧,正在洗着厚重的窗帘,干干净净过新年。不远处的溪涧湿地上有几只鸭子朝着我们摇头晃脑。我们停下脚步,和老人闲聊。惦记着此行的目的是看梅花,老人说,早了点呢,又建议我们可以去舍辋水库玩玩。


行走于田间小道,菜畦种着日常餐桌上的时令菜,还不时见到散落的梅树,在隆起的田埂、路边,树上星星点点是含苞欲放的花蕾。蓦然,一阵惊喜,“看啊,快来看啊,有梅花开了”。几朵白色的梅花如银雕玉琢,那么的清雅脱俗。忙不迭地拿出手机,定格。


咦,并不是白梅独占这个冬季,又见到了几朵开着的红梅,艳若桃李。


舍辋水库的大坝就在不远处,坝下是大片的梅林,在严寒中坚守着,尽然我们没有看到迎雪吐艳,没有闻到凌寒飘香,但那傲骨之风,令人肃然起敬。


站在水库大坝,回望底下的梅林,春天还会远吗?作为奉化东部梅文化产业综合体,建设富有诗意的“百花园百花村”的舍辋村,待到梅花盛放时,定然暗香流动,我还将再次探访这个古老又年轻的村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