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女儿说她被老师骂了,这位妈妈的一番话,让所有人甘拜下风

 qiangk4kzk8us4 2022-01-19

父母无条件的爱和信任,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只要有父母做后盾,孩子遇到再大的风浪,也不会害怕和退缩。

作者 | 夏天

前几天,朋友和我讲了一件让她很伤心地往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跟同学吵架,被老师看见了。

老师只把她叫到办公室,什么都没问,就开始指责她:

“你就不能跟同学好好相处吗?

你看看你身上哪还有点女孩儿的样子?

说话那么大声,态度那么强硬,行为那么粗鲁……”

接着,老师还要求她去给那位同学道歉。

朋友内心委屈极了,明明是同学趁她不注意,故意伸出脚绊倒了她,还嘲笑她走路不长眼睛。

朋友跟老师解释,可老师完全不听她的解释,还给她又加了一条嘴硬、爱狡辩的罪行。

放学回家后,朋友去跟妈妈诉说自己心里的委屈。可没想到的是,妈妈又骂了她一顿:

“跟同学吵架,被老师骂,这么丢脸的事你还好意思说!”

那一刻,朋友感觉自己被重重甩了一个耳光。

她立在那,呆若木鸡,心痛不已。

她本想从妈妈那里获取一些安慰和帮助,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冷漠和再次羞辱。

朋友泛红的眼睛和有些颤抖的声音,让我想起《风犬少年的天空》里马田对妈妈的那句撕心质问:

“很多时候,不是所有真相都能被证明的。

但是有的人你不需要向他们证明什么,他们也能跨过横眉冷对和千夫所指来拥抱你,但是你们为人父母却没有。”

何其心寒!

孩子最信任的、最爱的是父母,最渴望得到的是父母的信任和呵护。

可是很多时候,父母宁愿相信别人的话,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

宁愿在孩子的伤口上再划一刀,也不愿意蹲下来为孩子包扎一下伤口。

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情感背叛,更是一种锥心之痛。

朋友的这段伤心往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女孩的故事。

同样都是被老师骂,可这个女孩妈妈的反应却让所有人甘拜下风。

课堂上,一位女同学想去洗手间,老师没让。

女孩就站起来替女同学说话:“老师,这是生理本能,如果你不让她去,她的身体会受到伤害。”

女孩的冒犯让老师很生气,老师罚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女同学上完厕所回来后,也陪女孩一起站着。老师看见后,更生气了,她觉得女孩是在故意跟她做对。

于是,老师把女孩的妈妈叫到了学校。

女同学怕女孩被妈妈骂,向女孩的妈妈解释:

“阿姨,你不要批评她。

当时,是我的生理期到了,她看见我的裤子已经脏了……”

老师沉着脸,态度很差地对女孩妈妈说:“这都是借口。”

女孩的妈妈连连跟老师道歉:“不好意思老师,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我会和孩子好好交流的。”

女孩忐忑不安地跟着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等待着妈妈的责骂。

哪知,妈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很轻松地说:“我们一会儿去吃好的吧。”

女孩问妈妈:“妈妈,你不生我气吗?”

妈妈回答说:“我为什么要生你气呢?你做得对啊!”

女孩不解地问妈妈:“那你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呢?”

妈妈慈爱地摸摸她的头说:

“我不跟老师说,是因为她是你的老师,你还要接受她学业上的教育。但是,你的人品和道德,却不需要她来教。

你只要知道,你做的是正确的,妈妈也会支持你就够了。

而对于你的老师,妈妈的建议是,从她那里接受知识就够了。

老师是一个身份,承载这个身份的人未必是正确的,未必是完美的,但学习知识却是永远也不会错的。”

妈妈的话,解了女孩的疑云,更温暖了女孩的内心。

曾奇峰老师说:“对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险,也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不管孩子是犯了错、闯了祸,还是被误会,被冤枉的时候,最渴望的都是得到父母的信任。

如果父母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权威,都能坚定地跟孩子站在同一边,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安全感和底气。

有位老师曾在几十所学校做过一个调查:

“当你生活中出现危险,出现很难处理的问题时,你首先会先想到谁求助?

意外的是,首先能够想到向父母求助的孩子,加起来不到7%。”

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实。

常州一名6岁女孩随爸爸去工地玩,收拾工具回家的时候,不慎触发气钉枪。

一枚长达7cm的钢钉直插胸膛。

小女孩怕被爸爸责备,不敢告诉爸爸。

直到晚上胸口疼痛难忍,小女孩才向父母坦白,被紧急送往医院。

7cm钢钉距离心脏仅26毫米,小女孩与死神擦肩而过。

青海一名15岁男孩,因长期遭受校园霸凌自杀身亡。

他在留下的3封遗书里,记录了自己被同学霸凌的细节:

勒索金钱、打开水、倒洗脚水、洗饭盒、洗头,甚至时不时就被殴打到头昏眼花。

三封遗书,一字一句,都在诉说着一个少年心理上遭受的侮辱与委屈。

也让男孩的母亲心如刀割,悔不当初,原来这才是儿子逃学的真正原因,原来儿子独自承受了这么大的痛苦和压力。

诸如此类的悲剧,还有很多很多。

每次悲剧发生后,很多父母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孩子有困难,有委屈的时候,不向父母求助?孩子到底是从何时起对父母关上了心门?

美国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通过多年研究后发现:

“孩子为什么宁愿煎熬、受罪、甚至自尽也不向家人求援?关键的原因,是孩子不相信爸妈,不敢相信自己能被宽容、接纳。”

每个孩子都无比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与信任,呵护和接纳。

可是别忘了,孩子的心敏感而脆弱。

父母每一次不以为意地否定、怀疑,每一次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羞辱,每一次冷漠的忽视和回应,都会在孩子的心上画下一道道深深的裂痕,直到孩子心寒了,绝望了,再也不想跟父母亲近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关于“对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

孩子们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呢?

批评孩子前,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一位网友分享了一件自己小时候的事。

有一次,她和妹妹在一起玩,她们抢着一个洋娃娃,抢到一半时,她想着:“我还是让给妹妹好了。”

于是,她突然松手。

妹妹却当场摔倒,头撞到了墙上。

爸爸在一旁听到妹妹哭了,二话不说就把网友扔到沙发上,网友痛得大哭。

这件事在网友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直到现在她都清晰地记得爸爸当时的可怕样子和自己无以言表的委屈,这也是为什么她和爸爸一直处理不好关系的真正原因。

小说《剑雨楼》里有句话说得很对:这天下最委屈的事,就是被自己心爱的人冤枉。

对于孩子来说,最委屈,最难过,最心痛的事莫过于被父母冤枉。

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伤害孩子,我们不如在不了解真相前,给孩子充分的信任,耐心听一听孩子的解释,避免错怪孩子,冤枉孩子。

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面对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多父母表现得像个敌人。

他们很少考虑陪孩子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跟着问题一起攻击孩子。

结果,孩子很难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改正。

其实,孩子做错事,比起指责,更需要的是帮助。

还记得那个从7楼把墨水泼下去的7岁男孩吗?

当他的妈妈得知这件事后,第一时间不是骂他、指责他。而是带着他一家一家地道歉,并和他一起将邻居家被墨水染色的衣物全都清洗干净。

最终,男孩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也学会了承担责任,更懂得了妈妈的一片苦心。

有句话说得好,和孩子站在一边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其实,孩子犯错、闯祸都不可怕。只要父母跟他一起面对,一起承担,接纳他的不完美,让孩子明白:

即使我错了,即使我不够好,父母也依然爱我。

孩子的内心就会对父母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朝着父母的期待变好。

无论有多么丢脸,请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边

电视剧《拾光的秘密》里,成绩优异的班长为了考出好成绩,把小抄带进了考场。

答题的时候,小抄不小心掉在了他和成绩垫底的叶桑榆之间。

这种情况下,老师和教导主任一致认定是成绩垫底的叶桑榆作弊,并通知了家长。

面对老师的指控,爸爸平静地询问叶桑榆,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听完女儿的回答,爸爸坚定地说:

“说我女儿学习不好,这我承认。要说我女儿考试作弊,爸妈都不信。”

爸爸的充分信任,让叶桑榆悬着的一颗心立刻充满了安全感。

第二天,妈妈带着叶桑榆找到老师,要求老师查明真相,不能冤枉自己家孩子。

知名育儿专家黄静洁说过:

“父母对孩子信任度的大小,决定了孩子能力的大小,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他们会自我修正完善,最后变得强大优秀。”

一个被父母无条件信任的孩子是幸福的。

因为父母的信任就是她们自信勇敢的力量和底气。

所以,不管孩子发生了什么事,都请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边。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信任,孩子自然会向阳生长。

《麦兜的故事》里这样一段话:

“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这其实也是每一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呐喊。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父母信任,都希望父母站在自己身后。

因为,父母的信任是对她们爱的滋养,是她们人生最大的底气,是亲子关系最厉害的粘合剂。

爱与信任,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敢于信任的父母,才是最睿智的父母。

点个【赞吧】,与所有父母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