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二适:论书法

 茂林之家 2022-01-20
高二适:论书法

论书法

高二适

粤维汉黄门令史游,创为《急就章》草法,流传至于吴晋,有皇象、钟繇、卫夫人、王羲之及索靖等诸家之书。而元魏有崔浩者,亦以能写《急就》有声于世。顾自唐颜师古之《急就篇注》出,而吴晋诸家之书悉废,此固由颜监舍章存正,而世之言《急就》者,始于蒙求,以至成学之士,亦只维其文,不维其书,此一失也。又颜氏注所录《急就》正文,与松江石刻皇象章书对勘,即此章正二本,时有笔迹异同,及平为疑似牵混之处,可见颜监不但不存章法,而释正亦且不依当日章草由隶书省变之原体,致使后人之校录《急就》者,以隶草之笔法,不能与正书之笔画相同,遂多构别体俗书,或则易假字为本字以逐译之,自是离汉隶而考章草,舍章书而考《急就》,踳驳乖违,自唐迄今,莫能厘定,驯致老师宿儒白首穷经,竟有不辨草法之所从来,斯乃颜监不传章草妙迹之过,此二失也。至其尤可叹恨者,自颜氏注不传皇象等诸家之书,终唐之世,章草之法若存若亡,盖仅如一线之比,唐代能书者辈出,而遂无人能工章书,致使章草几于灭绝,此三失也。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节临宋克章草书谱页》

27×39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余昔尝慨然于章草之不振,而王羲之与其从弟王洽之今草则缘之以生。今草韵媚宛转,便以大行于世,草书遂一变再变,而为钩锁连环之状,于是而狂草作矣。狂草者,其字拔茅连茹,上下牵连,即世所谓一笔书者,独王献之深得其旨,继之者为羊、薄,成于张旭、僧怀素、高闲等之手。虽其间有梁萧子云及陈释智永、唐贺知章、孙过庭等之书,亦尝推崇草隶,仍存章法于什一,无如风气既成,效力盖寡。逮欧、虞、褚、陆、薛、魏诸家并出,遂转而作正行书。虽正亦出于草,然隶草之能存者,以唐一代书法论,则属寥寥无几。下至五代赵宋之际,有杨风子、李西台及苏、黄、米、蔡诸家者出,而晋贤之风格则荡然无复存者矣。赵宋一代,惟大观间有黄长睿者,书法魏晋,能为正、行、草、章四体书,惜遭南渡,其风莫能振,余人均不作今隶,竞趋今草,然今草实已渐成恶札,考其原因,何莫非章法之久不传。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节临宋克书谱轴

128×40.5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昔袁昂尝谓汉魏以降,书虽不振,大抵皆有分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云云。今观王右军之笔迹,无论《兰亭序》、《十七帖》、《澄清堂帖》、《淳化阁帖》诸刻,其笔法均一近于隶,而王羲之存篆籀古隶之于其草书者,尤未可悉数。又唐文皇之草书,亦犹务芟冗笔,多承隶体,故唐初隶法之仅存,亦可于文皇书中觇之。夫右军之书,唐人尚能得其余绪,宋人则无有也。宋之今隶既不作,而草法则多趋于流俗。旧习相承,虽有贤智,而彼众我寡,未能动俗,安能抉其藩篱者耶?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己酉临急就章二则 1969年

余不敏,幼承先人余业,笃嗜临池,然草书无法,心中疚之,盘礴奇忧,不得已,乃日取《唐本十七帖》、《澄清堂帖》、《淳化阁帖》及《淳熙秘阁续帖》之初本,初临钟太傅,继乃专攻右军,习之既久,遂得稍悟真草之书:非由草隶隶篆入门,不能得其正轨焉。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临急就章二则

34×28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岁次甲午,余年逾五十矣,平居无俚,乃出旧藏《松江石刻皇象急就本》,暨元人宋克补本,朝夕临摹。又久之,始稍解章草偏旁法则,及由篆隶省变为草之途径。然此古本《急就》,凡卅一章,都二千零廿三字,其中省变使转,有古籀之省,有篆与隶之省,又有隶与隶并合之省,删繁减复,一字万同,而省变之由,与夫篆隶同文添减为草之端绪,余仍苦未能尽得其准,是章法中边透彻,仍有待也。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临急就章 33×50cm

会时多优假,频年余因病幸得闭门读书,于是乃日采摭汉碑中字,稍取镜于林罕《字源偏旁小说》序言,先求古文篆隶之递变,得其并合,再求汉隶之省为草,又得其指归,而且隶之为草,又楷正相承而不改,其间或由古文来,或本于篆籀,陈迹宛然,都可考究。尤其隶之变草,神明洞达,洒落飘扬,似一本于文字组合自然之妙。猗欤休哉,吾国书法,自六书分而《说文》正字以出,自隶作而章草正楷又均从之而生,书之道亦甚弘矣哉。然余至此,乃益悟唐贤之正书,仍多本于隶,而草则不逮。宋以后草法,本于晋唐之世,而正则又有不逮,特章草书一脉相承,惟元明间有一短少时期,能承其遗绪。盖当时之书家,既推崇钟王,而且章草又多有独尚之功夫者在也。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松江本急就章题跋页

26×8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惟历代章草《急就》本,其传于今者,只有松江吴皇象休明之书为最古,此本经唐宋人之钩摹,迄明正统初始刻于石。其章草之伪误,与宋叶梦得释文之误,亦正复不少。余尝獭祭而肸蠁陈之,石本章草之伪误,可卅余字,叶氏释正之误,及不合章法者,乃增至五十余字。宋仲温补本,章正均误者,计章草十余字,而释正之误,亦几于叶释之半数,统计有百十余字之多,而二本章正之脱误,与失注之字,尚不在内,此均亟待改定者也。

高二适:论书法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内页书影

乙亥大暑,时际酷热,余忽发愤搜求《急就篇》颜、王注本,《玉海》宋太宗草书翻正本,与近代孙星衍、庄世骥、钮树玉、罗振玉、王国维诸氏之《急就》考异、考校,《流沙坠简》、汉隶书《急就》残简之考释,张凤《汉晋西陲木简乙编》、汉残简隶书《急就》之辑录,及李滨氏《玉烟堂帖考》本诸书,又益以元人赵子昂、邓文原章草影印本,暨近人沈敬仲印行之《急就皇象书类帖》、于右任重印之伪太和馆帖本,排比章正,审核异同,其他凡与章法牵连得书,如《说文解字》、《广韵》、《玉篇》、《唐说文木部写本》、《五经文字》、《干禄文字》、《汉石经残字》、《隶释》、《隶辨》,及近人马衡《汉石经集存》等书,亦皆旁搜而博考之。乃择善而从,又考证各家异同,及其得失,一一皆笔之于书,而又皆得其致误之由。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草书题陆俨少山水诗扇面

18×52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盖凡天下事,固有时晦而待明,亦有时愈晦而愈将明。然则前人之晦失,未始非为后人之所欲得,吾向尝僭列颜监之三失,颜本未期其或失也。今亦可云颜之失,即颜之得,吾无颜之失,即吾无吾之得。楚弓楚得,犹是理也。推之其他诸家校本,及汉简考证之得失,将毋同,抑吾更以为颜之注,其尝有助于章法之传授,颜固不自知也。宋人王应麟、罗愿等之翻正太宗草书,及近代孙、庄、钮、罗、王、李等之校异,流沙西陲汉简之考释、帖考诸书,或翻以彼误而吾获正,或吾之正,即得之彼之误。故前人之有助于章法之体验,使章草由晦而明,此诸人亦不自知也。今则以地下发掘增多,例证易集,故凡关于《急就》文字之有所牵连,及海内外影印流传,而亦皆为吾底里倾之,则向之疏证考校等书,无论舍章存正,辨别异同,或竟有误认字音,误解字形者,是均有益于吾今之所为矣。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致章士钊“兰亭论辩”手稿

1965 28cm×134cm 泰州高二适纪念馆藏

又《急就章》自皇象以迄于兹,此千数百年间,只得一宋仲温补其脱佚,余为昌明章草,推尊草圣之功,思承先而启后,故辄复综合前后卅一章,为拾遗补缺,以一正其伪误。吾书凡章草一字,必求合隶之变;凡释正一字,亦必求合于草之形体,其草之本于古文者同,如正书不能与章草通者,即以汉隶字为释正,或则就隶书省变之原体以名之,而草之由隶省变,虽其笔画减简,则仍皆释以原字焉。其《急就》中有为先民所造之初草,为汉隶碑之所不能尽载,而为今草之所同作者,则遍取证于竹木简之形似以明之。此均可使后之学章书者,收合辙之功,免不识字之消。而章草省变之由,与夫上承篆隶,而下为今草之所从出者,亦均可迎刃而解矣。斯乃前人之所未尝言,而为余之所尤用心者。书既蒇事,辄用真、行、草、章四体书之,并杂用竹木简之笔法,藉证我国文字书史,自汉魏以迄于近日,已揭破抱残守缺,而豁然成就一日新之局势。盖即以文字组合论之。学者循此,既可知《急就章》草隶楷之递变,且可补益赵宋崇宁、宣和间天都陕右木简之湮灭,而应亟图为书法之整理,考定其伪略,归于一是,俾吾人之书才书学,均能日起有功,则他日书家之应运而生,焕若神明,顿还旧观,则所谓中国书法让皇象之语,八绝翁其不得专美于前矣。余自惭薄劣,始䜣契于阮研之观古,又窃窥袁昂之书论,而区区之所欲存乎其间者,亦只吴晋书家之遗韵焉尔。

高二适:论书法

高二适 章草节录书谱横幅

27×107cm 197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