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诗意世界 2022-01-20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1

1909年,清王朝改元宣统(宣统元年),寓意“宣告天下王朝大统”,有为王朝统治的正当性辩护之意。然而,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气数已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1840年之后,清朝对外战争接连失败,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天下黎民苍生苦不堪言,国内人民起义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再次进入乱世。

乱世纷争,生灵涂炭,乱世之中,英雄辈出。宣统元年(1909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西部30公里)落潮井镇出生了一个男孩,父母给他起名武海生。1912年,大清王朝寿终正寝,中华民国成立,当年被称为民国元年。

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多事之秋,时局多变。1917年5月,北洋政府陷入"府院之争"。黎元洪电召安徽督军张勋入京调停,1917年6月,张勋率五千辫子军北上,复辟帝制,清朝废帝溥仪重登大宝。12天后,“张勋复辟”的历史闹剧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宣告失败,溥仪再次退位,民国光复。

武海生经历着一系列的历史大事,深受时代的影响,民国光复后,武海生改名武光复。那个年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革命是那一代人的主题,机遇与风险并存,完成革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救亡图存。

民国十五年(1927年),17岁的武光复在广东韶关托毛竹谋生,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东则是革命的中心。武光复耳濡目染国民革命的轰轰烈烈,毅然报名参加国民革命军。

从此,武光复成为一个革命者,历经战火淬炼,一辈子矢志不渝……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2

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计划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北伐开始,仅仅1年的时间,北伐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捷,眼看就要实现北伐的政治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

然而,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为了夺取国家最高权力,使用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手段,据史料记载: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及汪精卫的“七一五”清党行动,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死在蒋介石和汪精卫屠刀之下的国民党员也不计其数,1927年4月清党前,国民党拥有约65万普通党员(在海外和军队内还有近30万党员或铁杆支持者),但到了1928年3月,即上海“4●12”和武汉“7●15”之后约一年,国民党员人数已经锐减到了22万!

●清党的军队一到地方,就立即将当地县、乡或区的国民党部的人员集体关押或杀害,根本不分什么国、共,仅是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的国民党内反对派元老骨干,就多达百余人,被害时全都高呼三民主义万岁,孙中山万岁,中华民国万岁,打倒叛徒蒋介石……”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武光复因为宿舍摆放过共产主义方面的进步书籍,遭到逮捕,未经任何审判,也没有任何申辩机会,很快被判处死刑,斩立决,罪名是“赤匪”。入狱几天后,牢房人满为患,国民党反动派将武光复等人押赴河边刑场执行枪决。

到达刑场前,练武出身的武光复挣脱绳索,纵身跳入河水之中,行刑的士兵慌忙向河中射击,当时河水涨水,武光复得以没被乱枪打死,但是不幸左腿中弹,从此落下“瘸腿”的伤残毛病。

同年7月,汪精卫又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搜捕“落网”的革命人士,在白色的恐怖高压政策之下,武光复只得离开广东,回到湖南老家暂时躲避起来,并将名字改为“武国营”。

一些混入国民党的土豪劣绅等坏分子,乘机报复国民党左派分子,给对方戴红帽子,又杀掉了一些。清党过程中,城市中杀人远多于农村。减少的30万国民党员大致分两类:城市中思想激进的青年党员;下层农工党员。前者占被杀的大多数,后者大多属于自动脱党。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蒋介石、汪精卫使用卑劣的手段窃取了国民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尤其是蒋介石成为国内势力最强大的新军阀。之后,新军阀之间为了争权夺利,展开激烈厮杀,国内再次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与此同时,日本则趁乱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占领东北,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拉开全面侵华的序幕,妄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3

在老家耕田的武光复热血沸腾,毅然再次报名参军。为了能够顺利入伍,武光复先到贵州,再经贵州入川,加入川军。“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混战20多年的四川大小军阀“空前团结起来”,刘湘、李家钰等人纷纷向南京国民政府请缨出征,“四川王”刘湘做出承诺:四川愿意出 30 万军队,500 万壮丁,供给粮食若干万石……四川所有人力财力,均可贡献于国家。

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武光复的抗日之路就是随着“川军出川抗战”开始的。出征的“几十万川军将士”无一不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奔赴抗日前线,全面抗战前,川军当时在全国军界,被称为“中国最糟糕的军队”,或“杂牌军中的杂牌军”,内部派系林立,混战不止,在老百姓中间口碑极差。全面抗战开始后,川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雪前耻”。

杨森的第二十军,更是川军中装备最差的一支部队,以二十军第二十六师为例,一共有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步枪的枪柄是用麻绳系着的,以防脱落。这支部队,10月12日抵达淞沪战场,打到最后,全师 4 个团长,两个阵亡。14 个营长,伤亡13 个,连、排长共伤亡 250 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4000多人,这场仗打完仅剩下 600 多人,但最终还是坚守住了阵地。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川军的军事素养一般,装备更是非常差。几十万川军,短裤、草鞋,背着老套筒(开几枪可能就哑火),甚至背着大砍刀,就热血沸腾地出川了。武光复随军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因为武器装备较差,川军更愿意与日军近身搏杀,白刃血战,即使是“几命换一命”也比被猛烈炮火成片打死强。

武光复习武出身,酷爱民间各种传统武术,成年以后,无论酷暑严冬,都坚持研习。随军出川后,他虽然左腿微瘸,但是与鬼子白刃格斗,依然非常生猛。正是因为川军中有无数像武光复这样勇猛的将士,很多日军并不愿意与川军作战,尤其是白刃血战。

1938年1月,徐州会战开始,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川军团在徐州会战中的英勇表现令世人刮目相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徐州会战总指挥李宗仁在回忆录里面写的:“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徐州会战打响后,武光复随王铭章的第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参加“滕县保卫战”,“滕县保卫战”共分为两个阶段:外围保卫战和死守滕县内城。

1938年3月10日,孙震总司令调整部署,加强守备,将二线部队一二二师师部及其三六四旅旅部调进滕县城,并命一二二师王铭章师长为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

3月14日,日军第10师团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滕县外围展开猛攻,“滕县保卫战”正式打响。两天激战后,日军对滕县的外围阵地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优势兵力,向滕县方向右翼迂回,直接攻击滕县县城。滕县县城的守军总共才3000人左右,能够参战的不满2000人,而攻城的日军则高达万人以上。

当时,驻守在滕县城关的仅有122师、124师、127师的三个师部和346旅旅部,每个师部只有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除此之外就只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部队和保安队500百余人,全部加在一起将近3000人,四十一军其他大部驻守外围阵地。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然而,王铭章将军接到的军令则是“死守滕县”。3000人决战上万鬼子的战斗打响,15日、16日,日军不断攻击,仍然没有攻破滕县。3月17日早上6点,日军使用五、六十门大炮、二十余架飞机轰炸,炮火轰炸2小时后,日军以坦克开路,从东关东寨墙的塌口进入,日军很快攻上城角,国军组织敢死队手持大刀跃入敌群砍杀日军。

与此同时,滕县外围的搏杀同样激烈,身怀一身民间武术的武光复,瘸着腿和战友们一起同日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的白刃血战,手刃日军四十余人,看着日军的脑袋纷纷滚落在地,满身是血的武光复仰天大笑,令日军毛骨悚然,竟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人屠”。这次战斗中,武光复再次负伤。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4

滕县坚守到17日,守军伤亡惨重,日军攻击越来越猛。王铭章将军不断紧急求援,奉命增援的国民党中央军汤恩伯部的王仲廉所属部队以“机动作战”为借口,拒不执行增援命令,最终导致滕县完全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成为孤军。守城部队自王铭章(含)以下3000名官兵全部殉难。

滕县于3月17日中午失守,武光复随外围阵地守军被迫撤退。之后,武光复和几名老乡加入粤军步兵连,成为一名上等兵,转战广西等地。1941年春,武光复在一次战斗中再次负伤,在野战医院紧急救治后,被转送至湖南继续医治,伤愈后被退伍回到老家。

不甘心的武光复再次踏上征程,他到云南加入了中国远征军,经滇缅线到达仰光,配合英军同侵缅日军作战。虽然武光复已经三十多岁,腿脚不便,多处负伤,但是宝刀未老,身手不凡,多年的战场历练,他已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兵。

异国他乡,武光复多次同日军血战,虽然再也没有创造出“手刃日军四十余人”的辉煌,但是老兵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年轻战士“死磕日军,不打败鬼子,决不罢休”。1943年,武光复再次负伤,他再次回到老家疗伤,同年,母亲去世。

国军老兵武光复:腿被自己人打瘸也要杀鬼子!砍掉40个日军的脑袋

1945年,抗战胜利,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中尉军衔,升任连长(国民党第五军重机连中尉副连长)。1946年6月,内战爆发,武光复随军参加内战。这一次,他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中国人民解放军。

淮海战役中,武光复被俘虏,经过思想教育,加入到人民军队中,参与推翻蒋家王朝的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武光复主动要求担任机动帆船敢死队成员,迎着江对岸的猛烈炮火勇敢前行,立下战功,被评为“最勇敢的人民战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40岁的武光复激动万分,多年征战,为的就是看到中国的新生,多少英烈却没有看到这一天。那一年,武光复在广东湛江结婚成家,担任广州军区第四十一集团军后勤部军务股股长,参与建设新中国。

1966年,武光复去世,享年57岁。老兵武光复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人生平凡,事迹“渺小”,精神伟大,经历轰轰烈烈,尤其是抗日之斗志值得我们学习,值得后辈永远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