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TOG-2*火炮口径的梳理

 不沉俾斯麦 2022-01-20
本文作者为monochromelody ,授权转载。

图片


首先统一说一下,跑去博文顿拿卷尺量TOG-2*口径的意大利老哥没傻,量的不是制退器部分,而是有膛线的炮管部分,即使这部分口径也大于76mm,这才引出一系列疑问来。

图片

卷尺未抵到对侧炮管内壁,但仍能看出炮管内径大于76mm

图片

由于卷尺向内弯曲,可能94mm略有误差
疑问1:为什么博物馆方面没看出火炮不对劲?
自然,这种火炮的外形比较接近17磅,首先炮管长度和炮口制退器看不出明显差别,其次是炮尾机构与17磅也相仿,车内看不出区别。再加上TOG-2*的炮塔外形与A30挑战者基本一致,也容易起到误导作用。如果不是一时兴起量了口径,可能真没人发现这个问题。

图片

最早的17磅反坦克炮,17磅Mk.I野雉,临时使用了25磅炮架

图片

博文顿TOG-2*的炮尾,形状和17磅反坦克炮是一致的,但口径却是3.7英寸(94mm)

疑问2:说TOG-2*的炮是3.7英寸(94mm)有依据吗?
其实是有的。加拿大方面有一份1943年5月的文档,里面提到了TOG项目的发展(1943年中期英国人还在魔改一战坦克),给出了一张TOG-2的简图:图中显示TOG-2将配备一门3.7英寸炮,但并未画出炮口制退器。

图片

加拿大文档中的TOG-2简图
我们知道加拿大对坦克安装3.7英寸炮的设想是很感兴趣的,曾经把公羊坦克改成安装3.7英寸高炮的自行火炮,不过3.7英寸炮实际上有很多种类型,比如说战争中英国至少有6种使用不同弹药的3.7英寸/94mm口径火炮:3种用于近距支援的榴弹炮(著名的OQF 95CS实际口径是94mm);2种高射炮(一种50倍径,一种65倍径,两种弹药不同);1种反坦克炮(土龟32磅炮,大威力分装弹)。总之,提到3.7英寸/94mm时要明确是具体哪一种。

图片

加拿大的公羊底盘3.7英寸自行高炮
加拿大文档提到TOG-2配备的3.7英寸炮是“3.7inch monobloc”,弹头重量按磅数体系称为28磅,这实际上是指采用整体身管的3.7英寸高射炮Mk.I。这种3.7英寸高炮在战争中主要用作国土防空,通常只有对空榴弹可用,但实际上也有配套的穿甲弹,表明这种武器也具有良好的反坦克潜力。

图片

当然,是经典的动能铁坨曳光弹啦
实际上早在战前的一次谈话中,丘吉尔就表现出类似的想法:当被问及3英寸高炮与3.7英寸高炮孰优孰劣,丘吉尔断言说,有朝一日拿来打坦克时,就会知道是3.7英寸高炮更好。
众所周知,早在一战时期,丘吉尔与陆地战舰委员会就有极深的渊源,而设计TOG的SVDC那帮老头子基本上是陆地战舰委员会原班人马,丘吉尔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很可能促使SVDC认真考虑3.7英寸炮上车。实际上关于3.7英寸炮上TOG的讨论在1941年末就开始了,并且这一设计有可能从TOG-2延续到了TOG-2*。

疑问3:那么3.7英寸炮与17磅炮有何渊源呢?
如果有量过弹壳就会知道,17磅炮的底缘直径与3.7英寸高炮(Mk.I到Mk.V)是一致的,都是135mm,这一事实可能暗示了在17磅研制的早期阶段,借用了高射炮的炮尾结构。从历史上说,17磅虽然是一种速成的反坦克炮,但这一设计绝不是天上掉下来或异世界穿越来的,一定有其来源可循。按照英国近代研制火炮的常规,很可能是将现有火炮的身管、药室、炮尾等不同部分加以组合,得到一种符合需求的新产品,例如大家熟知的L7坦克炮,在设计上就是将20磅炮的药室、炮尾修改后与新研制的105mm身管结合的产物。强调一下,这里说的结合是指设计层面上的结合,绝不是说在火炮实物上搭积木或者扩膛。

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来看,英国的3英寸坦克炮/反坦克炮最初发源自3英寸口径的12磅炮和3英寸20英担炮(3inch 20cwt)。这两种炮的弹药本身是相近的,具有相同尺寸的药筒(76.2×420R),区别主要在炮身:12磅炮的炮身重量大约0.5吨;而20英担炮其实就是3英寸高射炮,如同字面意思炮身重量为20英担,也就是1吨重。
1940-41年间,由于担心德军可能对英伦三岛实施登陆作战,英军专门将一批3英寸高射炮改装为反坦克炮,并配备了12.5磅的穿甲弹,装备给家园卫队(Home Guard,英国的民兵组织),12磅炮的得名,应该就来自这种12.5磅穿甲弹。而12磅炮与20英担炮的同步发展,似乎也能说明两者在职能上的差异:12磅炮追求尺寸和重量上的紧凑性,向坦克炮方向发展;而20英担炮在身管结构重量上留有余地,以便进一步提升威力,向反坦克炮方向发展。

图片

A22D丘吉尔火炮运载车使用的就是3英寸20英担炮

图片

20英担炮的尾闩结构很特别,一眼就能认出来
随着英军接触到美国生产的75mm炮,发现这种火炮较好地兼顾了穿甲弹性能与高爆弹威力(至少比英国的2磅铁坨和6磅铁坨好),提出也研制一种类似的两用炮配备自家的克伦威尔坦克,一来二去就把12磅炮的弹头换成了美国75炮的弹头。对于75炮弹头来说,药筒尺寸增大(75×350R→76.2×420R),能容纳更多发射药,而且炮管长度更长(36.5倍径→50倍径),初速会比美国75炮更快,所以换了个名字叫高速75炮(HV75)。
高速75炮的炮口动能是美国75炮的两倍,很好很强大,然而不幸的是,直到1943年坦克设计局向维克斯公司订购高速75炮原型时才发现炮尾尺寸和后坐长度超过预期,无法装进克伦威尔为运用6磅炮设计的57英寸座圈。后来克伦威尔安装的是中速75炮,这种与6磅炮通用炮架的75mm炮,实际上在身管倍径、内弹道、炮口初速数据方面与美国75炮是完全一致的。

图片

因为HV75是个没机会上车的倒霉玩意,只能在游戏里看看它了
既然75炮换大药室+长炮管能够增加初速提升穿甲性能,那么20英担炮依葫芦画瓢大概也能行,根据这一思路,将3.7英寸高射炮的药室适当缩短、缩颈,再结合原有的炮尾和更长的3英寸身管,的确可以在短时间内拿出一种初速大幅增强的3英寸反坦克炮,反正先解决有无问题,再逐步优化得到成熟产品嘛。而这种土法上马的反坦克炮,就成为了日后17磅炮的雏形。
最初送往北非的100门17磅炮因其优秀的反装甲能力,很快赢得了打洞机的美誉,不过17磅的高爆弹威力较差,还不如谢尔曼或克伦威尔的中速75炮,这个问题直到欧洲西线战场开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按照英军最初的想法,在诺曼底登陆后,配备17磅炮的坦克会像美军的坦克歼击车那样集中配置,比如说一整个坦克排全部是谢尔曼萤火虫,但很快发现这种17磅坦克排反装甲性能优秀之余,压制步兵和打击工事的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很快改为17磅炮坦克分散到基层,与75炮坦克混编的形式。

图片

诺曼底登陆后的头几天里,萤火虫还是扎堆活动的
在彗星坦克的研制过程中,设计师将17磅的炮管与3英寸高炮的药室和炮尾结合,得到了一种炮弹长度更紧凑的17磅炮,这也就是彗星的高速77炮。高速77炮能够用稍低于17磅炮的初速发射17磅炮的各种穿甲弹,同时也可以直接使用3英寸高炮的高爆弹。装备这种火炮的彗星坦克进入服役,迅速代替了以往多数75炮+少数17磅的配置,也是因为它兼顾了打击装甲目标和人员/工事目标的能力。

图片

彗星的高速77炮弹比75mm炮弹大不了多少
反过来说,如果把3.7英寸炮管移植回17磅的药室和炮尾上,那也算是绕一圈得到一种比较紧凑的3.7英寸炮,并且能够较好地打击各种软硬目标。这个想法的确有造出样炮,而且有2门炮投入试射,没准其中就有一门炮装在TOG-2*身上呢?
总之还是希望博文顿方面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测量数据,也希望有考据专家能拿出一套完整的说法来讲述17磅炮发展的整个来龙去脉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