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演绎之别

 新用户8785tsO9 2022-01-20

在喧嚣的时代,愿您与思者同行



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演绎之别
文/王斌

远在美国的乐侠吉米兄,录制了一款由新人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音频让我们听。我始终认为老肖此曲乃一神品,它的飞扬、俏皮和充满不屑的尖利与戏谑乃独树一帜,其中含蕴着的灵动之气此前也只有莫扎特可比拟,足见老肖音乐禀赋之超绝。

吉米兄顺带还引介了此演奏者与指挥的名姓:

老肖第一钢琴协奏曲,丽莎·德勒沙尔Lise de la Salle 演奏,LawrenceFoster 指挥 Lisbon gulbenkianfoundation orchestra,录於2006年,naive CD。

午后无事,我静心聆听了此曲。这一代的新人演奏家若单论技巧与感觉是好的,但我依然心存遗憾。这首曲子,老肖本人曾亲自演绎,也留下过录音(那次聆听,让我惊呼老肖还是一位天才的钢琴演奏家),是他首次赴美时所做的一场演出。

无与伦比的精彩。

我惊异于老肖一旦亲自上阵,他的个性基质竟显露得纤毫毕现,比如其最富特征且贯穿在他几近所有“自为”作品中的(他有许多为应景和电影所做的作品,则属另一范畴,也妙,但隐去了他真正的心曲),隐性显现的敏感、惊惧与神经质,这也是老肖这个人的作品特质,也是他迥异于其他人的艺术个性之标签。

这位名曰丽莎的小女生诠释的老肖之钢协一,不可谓不好听,音色与节奏把控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但若细辨,她毕竟生在一个娱乐化及追求时尚的年代,老肖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飞扬疾驶之乐符,在丽莎训练有素的指键之下,均奔向了“娱乐”化之炫技,旋律表情虽亦有俏皮,但这份俏皮变成了逗趣与嬉戏,老肖悄然深埋在音符中的自嘲、诙谐与辛辣尖刻的嘲讽与不屑,皆被她的娱乐化元素所消解,也就是说,这首肖协中蕴含着的精神乃至思想的内涵被“放逐”了。

我们无法责怪这一代人,她们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年代,因此她们不可能具备苦难意识,而这,恰恰又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的逻辑前提。正是这种关于那个时代的深刻体验、感受、颤栗与反抗(惊恐而挣扎的)构成了独一无二的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作品。

吉米兄见我上述之论后不无困惑地反问,涉及古典音乐,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诠释各异,风格不同,皆是允许的,而且值得首肯,为什么一轮到肖斯塔科维奇这类思想深邃且具哲学气质的作曲家时,就出现了演绎上的问题了呢?

这是个好问题。

我以为,这也属于聆听心境之别吧,没经历过苦难岁月的人,或许更会喜欢带有娱乐化倾向的演绎,音乐于他们,只须好听入耳,所以各有所好而已。

后代之演绎者,必然是以他们的方式去演绎前人的作品,这无可厚非,但却有高下之别,此“别”,别在了对作品理解的深度领悟上。

于老肖或古拜杜丽娜、坎切利一类作曲家之作品,他们之艺术创作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化的好听,由此来讨好听众,借此扬名于世,而是如何能更好地传达出其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和感知,而呈现在外的,那些由乐思所延伸拓展出的音符线条之建构,皆缘自于此。

它们就像汩汩流淌的山泉之眼,只有知晓了泉眼之所在,才能参悟泉水缘自何方。这种关系乃是本质性的。尽管饮泉者因性情、修养、知识背景之不同,会对入口之泉品出不同之味道,但那个泉眼永远是“根脉”,是“本体存在之源”。

涉及今日之聆听者,选择自喜的一款就好了,艺术的庸俗化浅表化是今天时代的大趋势,无可奈何!

2019年2月10日手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