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东∙克莱默演奏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Op. 134

 周原樵翁 2022-12-13 发布于北京




   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34是作曲家在1968年创作的一首室内乐作品,分为三个乐章,有别于古典奏鸣曲的快-慢-快的速度布局,而是设计成慢(行板)-快(小快板)-慢(广板)的形式。事实上,作曲家最初将三个乐章分别命名为田园曲、疯狂的快板、一个主题上的变奏,但是最终发行的版本只是简单地用罗马数字标记。


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速度缓慢,旋律线悠长,在小提琴和钢琴声部中轮换,形成“复调织体”。副部主题节奏短促跳跃,相比阴郁压抑的主部主题较为明亮。有趣的是,肖斯塔科维奇在整个乐章中贯穿使用了“签名动机”,第一乐章的第一个动机的前两个小节中就暗含了自己的签名 D-S-C-H 的 D、降E、C、降B 四个音。四个半音的音高材料及其自由变体广泛地参与了整曲的发展。


第二乐章的大致结构建立在回旋式奏鸣曲基础上,为谐谑曲风格,速度较快,大量使用三连音,多用强弱对比制造戏谑、怪诞气氛。十二音创作的主题同样在小提琴和钢琴声部之间轮换出现。


第三乐章是一首双主题帕萨卡利亚。帕萨卡里亚是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在低声部采用的固定主题变奏,该乐章尤为明显地体现了作曲家在古典音乐体裁中加入现代化元素,从而达到个人化运用的特点。双主题在十几次相互交叠的变奏中不断推动乐章发展,在中后段用小提琴和钢琴华彩制造宏大音响。在最后的尾声部分重新出现了第一、第二乐章主题的部分段落,意味着这不仅仅是第三乐章,同样是整部作品的尾声。


        整首作品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曲式结构上基于传统音乐结构,也多处运用传统音乐体裁,如复调、帕萨卡利亚等;同时又有鲜明的无调性特征,并且大量使用十二音进行创作。肖斯塔科维奇综合运用传统结构和现代技法形成了高度个人化的音乐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