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李锦藩的拳术造诣,一口气能抖铁杆100下,拳艺达虚实不分之境

 山峰云绕 2022-01-20

我国传统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可以说的确是受到了旧社会封建势力的巨大影响。就拿武式太极拳这一太极拳流派来说,其中便有很多东西仅在内部的少数族人之间传习,甚至不少老一辈武术家也因思想过于保守舍不得把自藏本贡献出来。譬如《七言四字解》里面所记载的“脚手不随者不能,周身不一家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等这些精华内容,便从未发表于任何武术报刊或拳书。

李锦藩

而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这位李锦藩先生,他便是武式太极拳一脉中的第5代传人。那么关于李锦藩先生的实战功夫究竟如何?换句话说他的拳术造诣到底有多高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仔细地剖析一下。

首先,从李锦藩的学武履历来看。

李锦藩先生于1920年在河北永年的广府西街出生,他打小就有幸拜在李逊之先生门下开始修习武式太极拳术,同时还跟随李石泉先生学过诸般器械功夫,并在多年的刻苦修习中得到2位恩师的衣钵真传。

李逊之

根据李锦藩先生所述,武式太极拳的修习绝不是一味埋头苦练就能练出真功夫,其关键则是习武者在练完每一个架子以后,针对此架所进行的总结和体会。只有习武者按照要领在守住身法的同时用心去练,再加上师父从旁加以指点纠错,其功力才有可能得以迅速提高。

武式太极拳老照片

至于2人推手较技的时候,李锦藩先生则认为首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得接好对方所发出的劲。通常在遇到对方的劲以后,一粘即走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到进中有退和退中有进。所谓进退转换的微妙间隙,并不是直观表现在人的手上或臂上,反而是表现在人的腰上或腿上。如果两人推手过程中没有半点接触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发放人的,只有通过人与人皮肉接触之感,一方才能做到借对方的劲,再顺势借力达到将对手发放出去的目的。

其次,从李锦藩的武术生涯来看。

李锦藩先生历经多年的勤修苦练,可以说是尽得武氏一门拳术技艺之精髓,并将武式太极拳术中几乎所有的精华套路悉数完整继承了下来。据说李锦藩先生不仅一身功力十分纯正深厚,同时他的拳术造诣更是达到了意到气到和气到劲到,以及随处能化能发且拳艺虚实不分的超高境界。

李亦畲

据传武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李亦畲先生传下来练功所用的大铁杆子就有80多斤重,稍微轻一些的铁杆也有40多斤重(只可惜那重达80余斤的大铁杆子在10年浩劫期间已经不幸让人投炉化掉)。

李锦藩先生在去世前2年的时候,就曾一口气抖过100余下这种练功用的大铁杆子。由此可见,李锦藩先生即便是在晚年时期的体魄依旧是远胜于常人。

武式太极拳老照片

除此之外,李锦藩先生在10年浩劫期间仍旧坚持练功习武。那时的李锦藩先生白天不能公开练武,所以只能在半夜偷偷起来练拳。李锦藩先生正是这一份超乎常人的大毅力,这才让武式太极拳术在当时那个荆棘载途的年代中有幸得到了完整的传承。

而且,李锦藩先生在晚年还主动打破陈规把武氏一门不外传的“武式小架”、“二路炮捶”、“李家一路杆”、“陇西氏太极刀剑”和家传的练功方法悉数传授给了同道友人与数十名弟子。

武式太极拳老照片

纵观李锦藩先生一辈子教拳生涯,其门下弟子更是多不胜数(单是李锦藩先生遗嘱里面所记载的主要门徒便有李德龙、靳文彬、乔松茂、王润生、荆双增、孙乾坤和孙建国等人)。

李锦藩墓

一直到1991年8月2号的时候,李锦藩先生因在筹备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期间操劳过度不幸逝世(终年72岁)。

《武式太极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