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忙年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1-20

作者:陈宝泉

下雪了,望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雪花,恍惚间,年就要到了。最近,翻到几篇学生时代读过的文章,鲁迅的《故乡》《社戏》等。读着读着,我渐渐地闻到了炊烟的味道,听到了爆竹的声音,唤醒了小时候关于家乡年味的记忆。

每当西北风刮起来,树上的叶子掉光了,村西头的小河里结冰了,我和小伙伴们就知道学校快要放寒假了。期末考试对我们来说是次要的,要过年了,是小伙伴们最激动最开心的事情。走进腊月,农村的年味,便在乡亲们的张罗中越忙越浓。

乡下的年味,从送灶前夕的杀鸡宰羊声中弥漫开来,那是农村人忙年的序曲。大盘肉、大碗酒尽情享用后,整个村庄沉浸在酒肉的香气中,那是老家此时此刻特有的年味,令人迄今想来仍垂涎欲滴。

然后,各家各户准备磨豆腐了。黄豆是在前一天晚上浸下的,经过一夜的泡发,比原来大了两三倍,看上去松软多汁。全村的磨盘不过一两台,要提前预约。磨豆腐是个力气活,大家需要彼此搭伙,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边干边张三李四地拉拉家常。不一会儿,乳汁般的豆浆连续不断地顺着石磨沿壁汩汩而下。把磨好的原豆浆倒入张在豆腐桶里的大纱袋中,再经过过滤、煮沸、包紧、按压等一道道工序,醇香四溢的豆腐就做好了。

对本地人来说,做馒头是过年的大事,其神圣的程度,从母亲发面前先要洗手敬香的虔诚就感觉出来了。面一定要发得好,预示着来年全家的兴旺。灶台后面一排发面缸,为了保证一定的温度,上面盖着旧棉被。做馒头都是几个要好的家庭聚在一起,馅儿和柴火各自准备。有揣酵的、切块的、上笼的,连烧火也是专人负责的。烧火是个技术活,火候的把控决定了馒头二次发酵的效果。唯有这一天,灶台是不允许我们孩子们玩火的。水开了,热气升腾了,可以上馒头了,洒点水,盖上笼盖,周围用毛巾围好,保证不漏气。几十分钟之后,香味出来了,一会儿馒头要出笼了。被大人们挡在隔壁房间做作业的我们,已经急不可待了,拿起热气腾腾的馒头狠咬一口,那是一个烫啊!也是一个香!每个人脸上洋溢的都是幸福!

终于,到除夕了。夕阳西下,村里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全家人洗手拜菩萨,准备年夜饭了,有肉吃,是一年里最爽的一天,红烧猪尾巴,母亲总是叫我们躲到门缝后面吃,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含义。

老家的这些年味,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殷殷的乡恋、绵绵的乡愁。虽已渐行渐远,却愈加令人怀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