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初中历史资料馆 2022-01-20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明朝设立了五军都督府,都督由皇帝亲选,各都督府负责军队管理,有统兵权但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而且调兵需要有皇帝的命令。这反映了明朝(  )

A.君主权力的强化B.废除了宰相制度

C.边患的日益严重D.军队战斗力强

2.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那你知道我国的丞相制度分别创立和取消于哪一朝代吗?(  )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明朝C.秦朝和明朝D.隋朝和清朝

3.围绕国家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进行变革。如表空格处最恰当的是(  )

皇帝

秦始皇嬴政

隋炀帝杨广

元世祖忽必烈

措施

郡县制

科举制

行省制

废丞相

A.明成祖朱棣B.明太祖朱元璋

C.康熙帝玄烨D.雍正帝胤禛

4.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丞相、设锦衣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这段材料说明(  )

A.强化君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统治

B.明太祖在位时期君主权力发展到了顶峰

C.明太祖在位时期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

D.明朝时期的大臣权力过大危害国家统治

5.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能减少蒙古掳掠的次数

6.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  )

A.强化监察为度B.扩大选官范围

C.加强中央集权D.加强君主专制

7.《明史》中记载:“山东《禹贡》青、兖二州地,元直隶中书省,又分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益都路)属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东等处行中书省。(治济南府)三年十二月置青州都卫。(治青州府)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明朝实行这一改变的目的是(  )

A.更改机构的名称B.扩大机构的管理权限

C.加强中央的权力D.结束元朝的民族压迫

8.自秦汉以来君权与相权时起纠纷,明代自朱元璋即位,从伸张君权出发,取消宰相职务,由皇帝直接统管六部。由此可见明朝(  )

A.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君权凌驾于相权之上

C.中央集权日益加强D.君权与相权此消彼长

9.随着首辅制正式确立,首辅权力趋于极端。由此出现了如张璁、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这样的“权相”。虽为内阁首辅,却被人视为当朝“宰相”,宰相制度在哪个皇帝时期被废除了(  )

A.隋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

10.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的罪名处死了胡惟庸和有关的官员,同时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82年,出于监控官员的需要,朱元璋将管辖皇帝禁卫军的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表明(  )

A.皇权进一步加强B.贪污之风已杜绝

C.地方权力的膨胀D.武将地位的降低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朱元璋是怎样全面改革官制,强化皇权的?其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利弊?古代强化中央权力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

12.朱元璋于哪一年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写出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4课:明朝的统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解答】题干反映了明朝君主权力的强化。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解答】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明朝废丞相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答】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围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明太祖时,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故B符合题意;ACD三项帝王都不符合“废丞相”的信息,故排除。

故选:B。

4.【解答】由题于中“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党争的祸乱”可知,A正确,强化君权在一定程成上有利于稳固统治。B选项其实是明朝材料中的表象,而不是材料想要说明的内容,故不选。C选项与题干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A。

5.【解答】A.蒙古生存的基础是游牧经济,故A错误;B.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说明诸王守边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故B项错误;

C.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到“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的变化可知,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故选:D。

6.【解答】秦始皇设立丞相,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嗣君(继承者)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严惩)”。他们的做法共同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D符合题意。

故选:D。

7.【解答】明朝实行这一改变的目的是加强中央的权力。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强化皇权。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故选:C。

8.【解答】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废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故选:A。

9.【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故选:D。

10.【解答】据题干可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撤销丞相,改都尉府为锦衣卫,这都反映了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故选:A。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措施:①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

利:①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弊: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不利于吸纳建议,容易形成皇帝专权,出现决策失误。

启示:树立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12.时间:1368年。措施: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为监视官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