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的一生【下】

 新用户06868399 2022-01-21

〓 第 1749 期  
文|王万荣 编辑|一笼莜面

舅姥爷看着妈妈长大了,就给妈妈找了邻村的一个好人家出聘了。

       
两年后,解放了。妈妈的丈夫外出打工,犯了错误,被判刑入狱。妈妈和哥哥相依为命,妈妈的二大伯故意刁难妈妈,欺负妈妈。想得妈妈家的财产,没办法,妈妈带着大哥,来到了郎家村。这时,已经实行了土地改革,舅姥爷家和其他几家,分别被划为地主富农富裕中农。没办法与妈妈的二大伯争辩说理。但是,舅姥爷他们给妈妈出了个主意,他们让妈妈去段家村找堂叔伯二舅,二舅是贫农,在当地威望很高,让堂叔伯二舅领上妈妈,去乡公所找民政,让民政部门给妈妈判决离婚。

       
妈妈带着大哥,大表舅赶着马车,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了七区乡公所所在地段家村叔伯二舅家,二舅见到妈妈哥哥,先让他们进家。二舅帮着大表舅卸了车,拴好牲口,先喂上料,再喂草。一切安排妥当,二舅陪着大表舅进了家。

       
进了家以后,二舅妈和妈妈开始做饭了。

        
二舅妈给二舅和大表舅炒了两个菜:一个是炒鸡蛋;一个是炒山药片。还切了一盘芥菜,为二舅和大表舅下酒用。

        
妈妈和二舅妈粉好了开水莜面,推着莜面窝窝,还烩着一锅土豆、豆腐、粉条呢。

两位娘舅酒也不喝了,饭菜也熟了。在喝酒的过程中,大表舅把妈妈的的苦难遭遇对堂叔伯二舅说了一遍。并且说,郎家村的亲戚们都说要二哥帮忙,给玉莲申请办理判决离婚的手续,让她脱离苦海。

        
吃罢了午饭,二舅帮着大表舅饮罢牲口,大表舅说下午得回去,二舅也就不挽留了。二舅帮着套车,套好马车,妈妈二舅妈也出来相送。

        
送走了大表舅,妈妈他们一起进了二舅家。二舅,二舅妈,妈妈,一块商量如何去乡公所申请判决离婚之事。

        
妈妈的小名叫玉莲,她的遭遇是比黄莲还苦,她的命运多舛。妈妈曾告诉我们说,叫玉莲名字的人的命运都不好,都不幸!都挺可怜的!

       
二舅帮着妈妈办完了离婚手续,妈妈就在二舅家住下了。      

二舅为了给妈妈找个合适的人家,骑着自家的小毛驴,在段家村周围的村子转游访察,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下午,风和日丽。虽说已是初冬,但是天气很暖和。二舅来到了爷爷家。二舅认识爷爷,爷爷是个好木匠,远近闻名。会做骑马用的雕花马鞍,会做用木头制作的车辐车辋,会打制木制马拉车,会修会做手拉风箱等
……

       
二舅也有手艺,他是个远近闻名的好毡匠。他会擀大毡条毡毡靴毡帽子毡袜子毡雨披(有的地方叫雨旋子)等。

         
因此,二舅与爷爷很惯熟。爷爷看到二舅到来,估计有事儿。就出来帮二舅把毛驴拴住,喂上草料,就把二舅招呼进了家门。

       
“二拦住,好久不见,快上炕。"爷爷热情地说道。

       
二舅也不隐瞒,问爷爷,父亲成家了没有?他出门了?

       
爷爷听后,非常高兴。他告诉二舅说:“我大儿子没有成家,他去他娘舅家了。按说今天后晌就应该回来了。"

        
“那好,我就等等他!"二舅说道。

       
奶奶给炒了个鸡蛋,调了个凉粉,拿上了一罈酒。爷爷和二舅边饮酒,边交谈,拉呱儿家长……

        
不大夫,父亲骑着大红马从舅爷爷家回来了。

父亲进了家门,发现段家村荆二拦住在炕上坐着与爷爷喝酒,知道有好事儿。

      
父亲认识二拦住舅,就亲切地对二舅说:“二哥挺稀罕,有啥喜事儿?"二舅说:“给你说媒了!"“那就好!"父亲激动地又找了个酒杯,倒了一杯酒,对二舅说道:“二哥,我敬你一杯!"说罢,一饮而进。二舅也端起了酒杯,一仰勃子喝了进去。“痛快,痛快!”父亲赞许道。

      
酒过三巡,二舅把要给父亲说媒之事说了一遍。事情说定了,开始吃饭了。吃罢饭,送走了二舅,爷爷父亲奶奶进了家。准备第二天相亲用得礼品,衣裳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当时民间所有儿女遵循的人生准则。

      
第二天,吃罢了早饭,父亲骑上大红马,哼着小曲,不大功夫,来到了段家村。父亲下马来到了二舅家院门口,二舅看见后,下地出来迎接父亲。二舅帮父亲拴好马,喂上了料后,又给马添上了草。引着父亲进了家。

        
父亲进家后,与二舅,二舅妈,妈妈拉呱了一会儿。

       
二舅让妈妈出来一趟。妈妈跟着二舅出了院,二舅问妈妈看对了没有?妈妈点头说,看对了。于是二舅与妈妈又返到了家里。二舅又把父亲叫出了院。二舅问道:“看对了没有?"“看对了。"父亲高兴地告诉道。

亲事说定了。父亲跟妈妈去供销社买了烟酒糖块儿,志了二斤白糖。扯了花布,买了被面褥面,志了棉花,买了各种线。又买了花头巾手绢香皂肥皂毛巾脸盆,还给大人小孩买了袜子,等等,一应俱全。

      
父亲和妈妈带着所购之物髙高兴兴,有说有笑地回到了二舅家。

      
一进家门,二舅妈把已经做好的油炸糕端上了炕,妈妈帮着端菜。二舅妈拿上了酒盅,妈妈递上了白糖,父亲拿上了酒瓶。

      
午饭开始了。二舅与父亲边吃边喝,好不高兴。

吃罢了午饭,二舅领着父亲和妈妈来到区政府,进了民政所办公室。民政干部咨询了男女双方的情况,并问父亲与母亲是否愿意结婚?父亲母亲齐声回答:“愿意!"

       
办理了结婚手续,领取了结婚证。二舅父亲妈妈相跟着回到了二舅家。

       
二舅说,玉莲女婿,你跟我去阴阳家择个良辰吉日,你们好完婚成家。

        
择好了日子,父亲就骑着大红马回家去了。

     
妈妈和二舅妈忙着做嫁装。父亲回家布新房。爷爷奶奶姑姑来帮忙。

       
新房布置好了。一切安排妥当了。

       
十月二十六日,父亲找村里的亲戚来帮忙做饭。自己套上大红马,赶着木制花车,去段家村搬妈妈大哥和二舅去了。将近晌午,父亲搬着妈妈大哥和二舅回来了。


迎亲的编炮响了起来了,奶奶姑姑以及亲戚们都出来迎接妈妈他们。

        
把妈妈迎进新房,姑姑让妈妈洗了脸,准备入席。姑姑领着大哥,爷爷陪着二舅,入席去了。父亲奶奶也去新房领着妈妈入席去了。

      
“好席面呀!"二舅高兴地夸奖着。亲戚朋友们都说:“今天咱们坐上了八大碗的上等席,真是托王老大的福呀!”


是的,那时候最时兴碗席。亲戚朋友都吃得很高兴,很开心,很满意。

        
酒席结束了,近处的亲戚们都回去了,二舅也要回去,父亲只好套上大红马,赶着马车去送二舅去了。        父亲送二舅回来,就帮奶奶姑姑张罗着做晚饭。吃了晚饭后,父亲把留下的几个亲戚安排了住处。

      
结了婚,成了亲。一家人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上小学了。

      
妈妈白天下地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晚上给我们一家十一口人缝补浆洗衣裳,纳大底,纳笸箩底,鞝鞋,打衬子,做鞋帮,垛鞋底用。

      
秋天里,妈妈仍然是白天劳动,晚上腌酸菜,手工磨山药,等等。

     
腊月里,蒸馍馍,压山药粉。有时给别人家和山药粉,偶尔和坏了,还得赔人家呢。但是妈妈乐于助人,毫无怨言。

     
妈妈腌的芥莱好吃,又能保存很长时间。妈妈做得黄起窝窝(也叫发糕)又香又甜。黄起窝窝是用谷米面做的。

      
有些年了,没有吃到妈妈做得黄起窝窝。妈妈不在了,再也吃不上了……

       
儿想娘来把头叩,上坟,点纸,哭不够!      

妈妈呀,妈妈,泪花呀泪花。闪闪的泪花,日夜思念着娘亲。生离死别人间事,心中永远想念您
!

         
妈妈就是儿时的家,无论走到哪,心中永远有妈妈……

       
妈妈的手艺可真不少。年关里,给女人们绞脸,摘眉毛。三天五日忙不够。家里人口多,拆棉祅,缝棉裤,晚上熬夜还是做不住。

      
白天有人来绞脸,摘眉毛,弟妹气得骂人家,几根狗毛绞不够,影响老子穿棉裤。

       
生豆芽,淘豆芽,剪窗花。

      
煮豆馅,炸油糕,焖山药,擦山药鱼,压粉条,蒸馍馍,红焖鸡,油炸豆腐,肉丸子(有的地方叫圆满)趴肉条,黄起窝窝两笼屉,年货年前要备齐。

      
针线活儿,无人比,妈妈全村数第一。谁家娶儿媳,聘闺女,拔花绣鱼请她去!

妈妈一生闲不住。辞世之前,还惦记着给我做厚一点的新棉裤呢!妈妈一生为儿女活着,为父亲活着。她孝敬奶奶,尊敬老人。她做在先,吃在后,吃剩饭,穿旧衣。她常常跟我们说,穿衣吃饭没穷尽,粗茶淡饭也养人,毡片羊片也遮体。新三年旧三年,缝补浆洗又三年。俭省节约有饭吃,有衣穿。一顿省一口,一年省几斗。

     
吃饭不准掉饭渣,不准掉米粒。


是的,妈妈虽然不会讲大道理,说话句句也在理。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如今也正提倡光盘行动,不浪费一粒粮食嘛!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妈妈虽然没文化,可也是个明的人儿。

      
她鼓励我们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我们兄弟姐妹八个,都上过学,念过书。妈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培养大,可真不容易呀!

    
缅怀她老人家,平凡而伟大。她纯朴善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话算数,办事公道。自己无所求,对人有所助。教育子女严,对待他人宽。

        
她爱儿女,更亲孙儿与重孙。住在我家里,天天哄重孙。抱一抱,亲一亲。哼着小曲儿哄呀哄,哄呀哄,逗得重孙笑不停!……

        
妈妈呀,如今我也成为老年人。想您,想您,真正儿地想煞个人儿!

        
妈妈,您离开我们十年整。您的音容,笑貌,时时,处处,浮现在我的眼前……

      
曾记得:妈妈当年是多么不想离开我们呀,是多么地不愿离开人世间呀!可是,妈妈得了不治之症:胃癌晚期,无药医治!妈妈离我们而去时,大脑还很清楚,我们哥弟姐妹都陪着她。当她疼痛难忍时,镇里的医生已经没人愿意给她输液打针了。为了减轻妈妈的痛苦,我亲自央求高旺大夫给她打止疼针。我写了保证书,怕一但出了亊儿,给高大夫还个清白!……

      
又过了几天,妈妈静静地走了,安祥地老去……说来也奇怪:这天上午十点来钟,我从学校回来陪妈妈,我进门不大功夫,妈妈对我说:“还有四五斤好棉花,等妈病好了,再给,你做一条厚棉裤!"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妈,我等着您哪!"这时,三弟嚷着:要到厕所去!他刚一出去,没等返回来,妈妈的灵魂已经飞走了!一家人放声痛哭……

       
到了晚上,要把妈妈的遗体运回老家入敛。众人把妈妈舁上三轮车,烧了大家纸,我让弟兄们上车扶着,抱着妈妈,可谁也不敢上车。我就上车扶着抱着妈妈!三轮车启动了,我在车上陪着抱着妈妈……回到了家乡。车停了,弟兄们进家开灯,怎么也不着。上午,弟兄几个把电灯线路已经弄好了。可为啥这晚上就不着了呢?从我家出发一直到电灯亮了,整整两个小时,我在车上陪着妈妈。可能是妈妈想让我多陪她一会儿,也可能是妈妈看我对她亲不亲,孝不孝敬!这也真奇怪呀!

       
入敛以后,一切都安静了。

        
还有更奇怪的:三天晚上开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灵棚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灵棚。可那是农历四月初呀!在我们北方还很冷,不可能有蝴蝶呀!

      
以后灵在家院的时侯,每天晚上或上午,都有家人看见那只美丽的大蝴蝶在灵棚内飞舞……

        
有人说那是父亲的灵魂飞到灵棚内,来看望妈妈,怕她孤独,怕她寂寞……

       
灵在家院第九天,出殡了。妈妈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人世界。但是,她的英灵,她的人格品质,永驻人间!

        
她那与人为善,与邻为伴乐于助人,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向上,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德,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传承,发扬光大;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妈妈,您让我照顾好几个弟弟,我答应了!可是有两个原因
:一来我的能力有限,没有照顾好他们;二来他也不争气,更不听话,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呀!

         
敬请您老人家原谅我吧!亲爱的妈妈,永别了,永别了!心中常想妈妈,眼里常有泪花。

         
为了纪念您老人家,只有永远继承您那纯洁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永远传承您那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德;我们世世代代,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永远纪念您,永远怀念您,且永志不忘!才是对您最好的祭典和思念啊!

       
妈妈,我那亲爱的、敬爱的妈妈,您是我们心中的挂念,永远难以忘怀的温暖且又温馨的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