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杆企业系列:福耀的质量进化之道

 盈飞无限 2022-01-21

来源 | 华德第四方诊断与变革改进服务

撰文 | 白华永 T&D 首席经营质量变革顾问

文审| T&D 变革改进合伙人委员会

中国有很多商人,却只有任正非和曹德旺两位大企业家

有的人是肉,求的是丰腴;有的人是骨,靠的是铁硬。有的人不混圈子,没有簇拥,但谁都能看到:他就在那!

中国需要资本,但更需要民族工业的钢筋铁骨,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不混圈子,低调内敛,30多年来专注于一个领域,终于成就汽车玻璃全球销量第一的佳绩。

做慈善时低眉慷慨,面对不公怒目相向,他是各种矛盾对立统一的独特个体,不可复制,富有启迪。

01

质量驱动经营

企业发展靠的是与时俱进的质量管理模式

奥斯卡奖《美国工厂》男主角曹德旺,将福耀玻璃带上中国质量领域的巅峰。在连续获得第二届、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后,9月16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圆梦,拿到中国质量奖。

曹德旺和他掌舵的福耀玻璃,发展之路颇为传奇。在曹德旺的带领下,1993年福耀玻璃上市,并用28年的时间,从一个营收只有1.6亿元,总资产只有3.8亿元、总市值20多亿元的企业,发展到年营收超过200亿,总资产超过400亿、总市值超过750亿的跨国企业。目前,福耀玻璃在全球汽车玻璃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8%,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福耀玻璃的崛起离不开一样秘密武器——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分享分论坛上,曹德旺因疫情影响未能来到现场,通过视频,他表示,企业发展靠的是与时俱进的质量管理模式。

福耀玻璃此次获奖的“四品一体双驱动”质量管理模式与第二届和第三届提名的“福耀铁三角”“红五星”质量管理模式相比,更加精细。

曹德旺介绍,这是企业在数十年质量管理实践中,将中国人本思想与现代科学管理高度融合,不断探索试错、总结改善,最终形成的兼具中西方企业管理精粹的创新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该模式以产品、人品、品质、品位的“四品一体”作为体系核心,以“福耀卓越管理系统”为保障,通过“创造需求、稳健研发、协同供应、精益智造、敏捷服务”的价值创造,以人文驱动人品终身提升、创新驱动产品持续迭代,推动企业发展,树立行业典范,实现极致品质,满足人们对高品位生活的需求。

曹德旺表示多年来,他对质量的追求坚定而执着。据了解,从1996年起,他就开始自己起草了十几万字的《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第一个版本花了4个月的时间,他几乎找遍全公司每一个人谈话,亲自在流水线上蹲点研究,对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做了详细的描述。“福耀人始终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他说。

02

从“铁三角”到“红五星”

不断进化的质量管理模式

福耀建厂30年来,“质量第一,不交不良品”这几句话一直在福耀的厂区内,工厂的管理者每年都会将这几个字粉刷如新。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福耀玻璃主要靠的是“福耀铁三角”质量管理模式。

“福耀铁三角”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技术、销售和质量组成的“铁三角”项目小组,准确把握客户需求,调动全集团资源,并通过在新产品项目开发过程中运用关键节点评审,实现项目目标。

“红五星”模式在“铁三角”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为例,福耀将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横向打通,纵向深入,通过CRM、PLM、ERP、MES、SRM的各项数据整合,实现全供应链“产供销人财物”互联互通,实现经营各环节的大数据整合应用,以实现对福耀全球资源共享,满足全球客户的品质要求。“公司决定做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作为质量人,很开心,”6西格玛黑带、福耀玻璃质量总工程师陈胜坤说起“红五星”质量管理模式,很是兴奋。

03

质量变成核心竞争力

装上福耀玻璃,感觉汽车更好卖,福耀是如何做到的?

“福耀这次由危机引发的重组,有如凤凰涅槃一般。这是一次战略的改变。福耀将产品的市场定位从原来的国内维修市场,拓展为出口维修市场与汽车厂家的OEM。如果说1985年涉足汽车玻璃凭借的是一股激情、豪情,发展到1995年,时隔十年之后,我已经初步学会了将科学管理方法运用于决策之中,已经会熟练地运用管理统计学原理管理企业,并掌握了一定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程序的基础。还有我志在必得的决心:这是福耀未来唯一的希望。”

基础设施建设很关键,设计和装备是决定质量的基础

“我的决策,从建厂房开始抓起。”曹德旺的厂房采用了当时国际上常见的钢结构形式,优点是跨度大,高度也可依据项目而随意调整-座厂房可以由几百平方米扩展至十几万平方米。这样的厂房,可以满足生产工艺设计的要求,可以把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融合在工艺设计流程中,为投产后的现代化生产管理创造条件。

“盖万达厂房的1995年,中国大陆还没有钢结构的厂房,因此也无人生产这种厂房所需的材料。我将目光移向国际,我在美国考参的发现了这种厂房,因此就决定到美国采购,内布拉斯加州的托尼成为万达厂房的供应商。厂房内安装的夹层玻璃生产设备,全部以兰莱米诺公司引进-这家公司因不适应中国商业市场的潜规则,其生产设备被中国企业禁用。但我在仔细比较后,认为他们的设计较之其他同类产品更具稳定性,最后还是决定引进该公司的生产设备。

投产后,我很满意:工厂很漂亮,质量也很稳定。但成本改善效果却不理想。”

为什么?精细化成本运营的建设

“经过调研,我发现主要是管理层的惯性思维-管理层对成本和质量的管理,还停留在过去国内维修市场供应商的时代:即质量要求不高,成本无所控制。只要能卖出去,每片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成本,又算得了什么?因此,管理层都还没有从原来国内维修市场高利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还以为自己是世界一流的管理者,甚至沉醉于一点小小的进步-每㎡夹层玻璃单耗从3㎡降到2.8㎡(当时世界上的单耗数字是2.85㎡)时,人人击掌相庆,认为自己了不起地创造了新的纪录。”

“但我并不满足。根据我前些年自学管理会计技术用于分析控制成本,我认为只有做到产品高质量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是时候将我之所学管理会计与管理统计学运用于公司,让公司管理层都掌握了。我决定自己下车间调研,自己采集工厂的各项生产指标,制订出一个目标。同时,为了改变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不喜着正装的习惯,即便夏天,下工厂我也穿西装打着领带。在我看来,这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展示。为了找到准确的数据,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我都蹲上十天左右,仔细观察并算出他们的成品率,了解每个工位的需求和每个人的职责。根据3个月深入采集记录的数据汇总计算,每1㎡的夹层玻璃单耗应为2.26㎡,比原来管理层们认识的世界最好的生产水平少了0.6㎡,也就是26.5%。”

作业指导书是关键措施之一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与成本控制,我亲自起草了夹层玻璃各生产工序作业指导书。如果每一道工序都按作业指导书生产,福耀生产的每1㎡的夹层玻璃单耗就应为2.26㎡.在写作业指导书的同时,我又重新设计了一张产品质量统计表,并出台新的规定:

1. 工人人岗必须接受应知应会培训

2.推出目标管理制度

工厂各生产岗位,必须配置统计表。通过统计、分析、评估、纠正四个步骤,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我将当时夹层车间主任刘章华找来,告诉他我的计算结果和我的实施方案。'不可能。’听我说完,刘章华叫起来,'绝对不可能!曹总,您相信我吗?相信的话,我就跟您讲,要是谁可以用2.86㎡做出1㎡的玻璃,我不姓刘,来砍我的头就好了。’'2.86㎡?我算出来的是2.26㎡。’'那是理论上的数字,生产操作中根本不可能。''难道,你不想去破解为什么理论与实际会发生差距的原因吗?’我问。但是,刘章华是福建省机电学校的毕业生,1988年8月进厂,从当技术工人开始,他的工作一直踏踏实实。他说不可能,或者真是不可能。这是春节前的事。”

关键的企业负责人思路的践行落地人

“年后,我认识了老白,就是现在的集团副总裁白照华。我们是在舞厅里相识的。那天晚上,是一个朋友请客,我们吃完饭,大家喝了点酒,吵吵着要换个场地再玩,于是就到了舞厅。在舞厅,我看他和别人不一样,很规矩,只要有小姐坐在旁边,他就走开,挪一个位子。我就坐到他旁边和他聊天。原来,白照华是空军大校(技术军衔,正团级),空军某汽车修理厂的厂长,正面临转业再择业的困扰。看他谈吐自如,口齿清晰,正是我四处寻觅的技术管理人才,心里就有了要挖他的念头。

'转业要去哪里啊?’我关心地问。'还不知道会转到福州哪个部门。’'我听说,现在有一个政策,军人转业,如果不要国家安排,会给一笔安置费?’

'是的,有这么回事。’'你拿着这笔钱,到我们的公司来,我们聘请你做公司的副总。’

'可以呀。’老白也爽快:'不过要等我转业手续办完后。’

老白果然守信。9月,他转业后,直接到福耀找我报了到。我任命他为公司副总,主管万达公司。在他上班的第一天,我拿出自己写的生产作业指导书,以及设计的产品质量统计表,希望他能按照指导书所设计的目标进行管理。我拿出一份质量检验报表,'你把这个报表,分给每个岗位的每一个工人,让他们填写。要求围绕实现目标作为主旨,使用统计、分析评估、纠正等方法作为手段,保证产品质量与成本进入目标状态。’”

不合格和质量原因分析是必由之路

“我指着表格。'在统计数据与目标有差距时,就要查明这片玻璃造成缺陷的原因:原片是什么原因不合格?如果是划伤,是旧伤还是自出?是原片厂带来的,还是我们自己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如果是生产过程造成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如果是玻璃不合格:是磨边不合格还是油墨不合格?导致质量出现问题,是设备原因还是新工人的操作问题?是倒班的问题还是技术的问题?等等。’在我说明作业指导书的时候,老白频频点头。从第一天开始,他就蹲在车间里,看着,按照我建议的方法指导着每个工序的员工。两个月后,1㎡的夹层玻璃单耗只需要用2.3㎡了。这让福耀的生产水平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甚至超过了当时世界最好的生产水平!

我立刻找来各工厂的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教给他们通过统计、分析、事后分析等管理工具,使得福耀的生产水平逐步全面地提高。从1995年以前的3㎡到2.86㎡到2.3㎡到2.16㎡到现在,经过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福耀已经达到了1㎡的夹层玻璃单耗只需要用2.1㎡的水平。福耀第一次的管理革命,就这样在白总手上得以成功地推行。这次改革的成功,为后来福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就死心塌地地做好自己的本业。我曾经想过,如果中国每个行业的领头人,都能把这个行业扛起来,这个国家就是强国了。”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