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福才兄和他小妾及洁永我等一行来到淮安,中阳兄早早从家里出来等候我们。据说要坐好长时间的小火车,我有些纳闷,没听说淮安有多大呀,市内居然还有火车?福才兄看出我的疑惑,就讲起淮安的近几十年的变迁史,还有大淮安小淮安及淮阴的行政化分等,说得我云里雾里的一脸懵逼,最后终于明白了个大概。 淮安曾长期是郡、州、路、府的治所,可谓历史悠久。其中元代的淮安路管辖范围最大。到清代淮安仍是江苏省面积第一大府。这里是兵家重地,朱元璋在这里设了四个卫,卫指挥使多由侯或伯担当,可见其地理位置重要。 这里还有历史上曾主管全国漕运的惟一机构--总督漕运部院,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兴衰的历史见证,更是华夏文明的一大奇迹。自隋起,朝廷在淮安楚州设漕运专署,宋设江淮转运使,东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师,明清在这里设总督漕运部院衙门,以督查、催促漕运事宜,主管南粮北调、北盐南运等筹运工作。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汉韩信曾帮助弱小的刘邦打败项王,取得天下,建立了不世之功,但最终因功高盖主,被贬为淮阴侯,府邸就设在这里。但刘邦对他不放心,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而是留在京城便于监视,这刘邦真是阴毒到家了,无人能比。刘邦忌惮他的军事才能,担心他的后代不是韩信的对手,一代杰出军事家最终以莫须有罪名被刘家诛杀,空留下狡兔尽走狗烹之名句,让人唏嘘不已。 这里还有一位大文学家,就是写下《西游记》的吴承恩先生。这位老先生虽是和西游记一起青史留名,但当年却是官运不济,四十四岁时候才混得一个岁贡生的身份。按明朝的科举制度,考中秀才以后需要统一培训,然后朝廷不定期会从各地秀才中择扰选择一些去国子监读书,这些人又被称为岁贡生。老先生四十五岁到河南新野做了两年知县,但也只是两年便不做官了,以卖文写书为生。想必是这营生不好干,不足以养家糊口,为了养活老母,不得不去做了比知县还小一级的县丞。老先生仕途虽不顺畅,但写作水平高超,写出了中华名著。我非常感谢老先生,写出了我们老孙家一位名人,虽是猢狲,毕竟姓孙,比孙武子名气还要大,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近代淮安还有一位更伟大的人物,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周公出生于此,少年便离家勤工俭学,参加革命,辅佐毛先生,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不世功勋,而且人格伟大,光明磊落,为国家鞠躬尽瘁,身后赢得无数赞誉,其中包括他的对手。 淮安真可谓人杰地灵,说完人文再说地理。 恕我孤陋寡闻,第一次来江南,一切都感到新鲜,尤其是长江和运河上繁忙的运输。北方长大的我,没见过如此多的货运船只,也没想过水道这么繁忙,大船小船连绵不断,一艘接着一艘,甚是壮观。 在中阳兄的安排下,有幸参观了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枢纽工程。本来这个工程是不对外开放的,中阳兄神通广大,不知走了谁的关系,破例让我们进去参观。它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南,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各自独流的水上立交工程,工程总投资35268万元,2000年10月由国家水利部批准兴建,2003年建成通水,其规模为亚洲最大。 站在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桥头,极目远望,河道纵横,碧水连天,岸边绿地如茵,入海水道大堤像两条巨龙,护卫着滔滔江水;上部航槽承接京杭运河南北航运,船队浩荡,往来如梭;下部巨大涵洞已没入水中,自西向东沟通了淮河入海水道;堤岸采用水泥砌块护坡,整齐美观,更增添了淮安枢纽工程的风采。桥头堡建筑钢索缆桥,犹如彩练当空,将现代工程与淮安古运河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淮安水利风景区的重要景观。加之外形新颖的工程管理综合楼,已成为传播淮河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在此感谢中阳福才两位老兄,让我欣赏了江南水乡至美风景,品尝了正宗的淮扬菜,感受了运河文化深厚底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