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忧杂货店》:寡淡无味的劣质鸡汤

 走走停停blabla 2022-01-21


图据网络


对于这部国内翻拍的东野圭吾的同名电影,笔者我是先看电影再看的小说。

先来说下原版小说,该书讲述了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一个你可以放心交付心里话的信箱,无论你的困惑是什么,总能得到耐心的解答。

在这本神奇的书里,扣人心弦的不是情节跌宕起伏,也不是思维缜密复杂烧脑,而是每个人经历的人生,因为有了一间为人解忧的杂货店,从此变得不同。

故事里,时空交织,维度转换,一个房间连通过去、现在和来,送来了过去人的困惑,隐藏着现在人的迷茫,叙述着未来人的感悟。

在该书的原版电影中,故事影像化之后力度比原著弱了一些,但巧妙的是时空穿插的叙事空间布局。

再来说说国内翻拍的这版,小波、彤彤和阿杰,是彩虹孤儿院的三位好朋友,一天晚上,他们抢劫完一位有钱人的家里之后,发现了一家无名杂货店的秘密——在这家杂货店里时间是不流动的,而且能够与24年的人通信。

电影只保留了三个故事——音乐人秦朗、喜欢音乐的小孩浩博和舞女晴美的故事,基本上每个人都能从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三位成功人士都来自收养孤儿的彩虹之家:万人瞩目的歌手张维维、东西方都赏识的画家张默、女版巴菲特郝蕾……

故事情节很尬不说,全篇充斥着梦想、人生、困境等劣质鸡汤,让影片乏善可陈。流量小生的加入并未让影片收获高票房及好口碑,而是增加了影片的尴尬感,代入感缺失。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该怎么做?原著小说作者用冷峻犀利的目光和笔触道尽了人性真谛,而国内电影版则刻意地使用了写信回信的重复烂梗,来铺陈整个情节,这让整部片子单薄无力。

其次,电影虽看起来忠于原著颇多,但叙述平实,节奏不够紧凑,内心描述浮于言表等,导致不少观众被这种“温馨”催睡着。而作为唯一的大咖成龙(饰演解忧爷爷),再一次贡献了颤颤巍巍的身影。

影片每个小故事都很“破碎”,本想熬一锅“治愈”的鸡汤,最后却硬给观众灌了满腹“致郁”的砒霜,这也说明试图通过“心灵鸡汤”式的文本表达来获得观影认同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


尽管现在改编自别国“大IP”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但反响大多不尽人意。如果继续对这些IP进行大杂烩式的改编,《解忧杂货店》绝对不会是网友眼中最后一部败笔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