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3 任达拆齿|江左八达

 梦想童年594 2022-01-21

谢鲲是把臂入林的贤者?还是被邻家女郎投梭打断牙齿的登徒子?

谢幼舆就是谢鲲,字幼舆,是魏晋南北朝时代陈郡谢氏早期的代表人物。

谢幼舆喜欢玄学,任达不拘,曾担任过豫章太守,后来又担任了王敦长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晋书·谢鲲传》载:“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

01 谢安伯父谢鲲的两重性格

谢安曾评价伯父谢鲲道:“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把臂同入竹林。”

后人用“把臂入林”比喻相偕归隐。

可见在当时的谢安和诸多贵族子弟心目中,谢鲲等人的豪放豁达,令人仰慕不已。

谢鲲渡江后,与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光逸并称江左八达。

卞壸却非常反感,抨击谢鲲等江左八达:“悖礼伤教,罪莫大焉!中朝倾覆,偏安江左,都是因此而起。

02 是什么使他们选择了披头散发,赤身露体,在室中酣饮不止的人生?

所谓“达” 就是在精神上达到庄老的玄远境界,在行为上纵情背礼,狂诞不羁,“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 ,“达” 就是放荡,以放荡避世乱。

永嘉之乱后,不得不随晋朝政权一同避乱江南者,“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身处异乡的阮孚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北方故土。

然而,东晋王朝不思北伐的偏安心态,却彻底断绝了阮孚的回乡之路。

思乡心切的羊曼后来对大将军王敦不思北伐,收复故土,却一心争权夺利,图谋篡位的行径感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羊曼与阮孚、谢鲲、毕卓、桓彝等八位北方老乡,只好在一起酣醉。

那时,一群喝得滥醉的天涯沦落人手拉着手,用悲壮低沉的嗓音唱着北方的民谣《陇头歌》,终日在江南的小桥流水边,披头散发,赤身裸体地晃悠。

他们不知走向何处,喝醉了,就在路人指指点点的非议中,倒头裸睡下去。

他们醒来后,揉揉眼睛,看清楚了周围的景色,不是黄土高坡而是小桥流水,就又颓唐了,就又抱着酒坛子痛饮起来,就又继续漫无目的地裸奔。

他们边喝边醉,边醉边睡,就是要在一片江南秀美的山水间,找到一丝泰山的壮丽,可是他们找不到,唯有江边春燕南北自在飞……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于是,在一片游子思乡的茫然中,在一腔因东晋王朝偏安政策而导致他们有家难回的悲愤下;阮孚等八人唯有用一杯一杯的烈酒,来放纵他们的身体,来麻醉他们的思想。

他们抱着坛子酒,边走边喝,如此反复,常常在一起要大醉好几天。

03 “江左八达” 各有一本放荡帐。

《晋书》卷四十九《谢鲲传》:

长沙王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稾除名。于是名上王玄、阮修之徒,并以鲲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傲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

谢鲲与当年阮籍一桩颇为相似的风流韵事。谢鲲有一位芳邻,是个当窗而织的漂亮姑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谢鲲有一次在窗口挑逗她,冷不防被一只飞梭打个正着,当场掉下两颗门牙。

此事在士林传为笑谈,说是“任达不已,幼舆(谢鲲的字)折齿” 。

他却并不屑意,也不向那姑娘计较这两颗牙齿,仍然悠然自得道:“折齿真什么,又不妨碍我啸歌!”

阅读链接:

《一起来读世说新语》目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