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现代研究:橘叶、橘白、橘核

 秋琰 2022-01-21
文章图片1

橘叶

一、典籍摘要

1.《滇南本草》:“橘叶行气消痰,降肝气。治咳嗽,疝气等症。”

2.朱震亨:“橘叶导胸脯逆气,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3.《本草经疏》:“橘叶,古今方书不载,能散阳明、厥阴经滞气,妇人妒乳、内外吹、乳岩、乳痈,用之皆效,以诸证皆二经所生之病也。”

4.《本草汇言》:“橘叶,疏肝、散逆气、定胁痛之药也。按丹溪言。此药共味苦涩,其气辛香,共性温散。凡病血结气结,痰涎火逆,病为胁痛,为乳痈,为脚气,为肿毒,为胸膈逆气等疾,或捣汁饮,或取渣敷贴,无不应手获效。”

5.《本草崇原》:”橘叶气味苦平,无毒。主导胸膈逆气,入厥阴。行肝气,消肿散毒。乳痈胁痛,用之行经。”

6.《本草分经》:”橘叶行肝气,治痈散毒,绞汁饮。”

7.《本经逢原》:”橘叶苦平无毒。苦平,导胸膈逆气,消乳痈。捣烂和面熨伤寒胸膈痞满。又治肺痈,绞汁一盏服,吐出脓血愈。”

8.《中药大辞典》:“橘叶苦辛,平。疏肝,行气,化痰,消肿毒。治胁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

9.《全国中草药汇编》:“橘叶苦,平。行气,解郁,散结。用于乳腺炎,胁痛。”

10.《中华本草》:“橘叶苦辛;平,疏肝行气,化痰散结。主乳痈;乳房结块;胸胁胀痛;疝气。”

二、现代研究

成分:各种橘叶均含挥发油。

文章图片2

橘白

一、典籍摘要

1.《中国医学大辞典》:“橘白和胃,化浊腻。”

2.《本草便读》:“橘白,(橘皮)去外一层红皮。其味带甘,共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

3.《中华本草》:“橘白苦;辛;微甘;温。和胃化湿。主湿浊内阻;胸脘痞满;食欲不振。”

文章图片3

橘核

一、典籍摘要

1. 《日华子本草》:“橘核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

2.《本草纲目》:“橘核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3.《本草备要》:“橘核行肝气,消肿散毒。”

4.《医林纂要》:“橘核润肾、坚肾。”

5.《本草经疏》:“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因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6.《本草汇言》:“橘核,疏肝、散逆气、下寒疝之药也。……《日华子》主膀胱浮气,阴疝肿疼,或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坠如数十斤之重,取橘核数两作末,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每次用药末一钱,食前沿调下。……又妇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滞,气逆淋带等疾,以一两,白水煎服立定,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

7.《本草崇原》:“橘核气味苦平,无毒。主治肾疰腰痛,膀胱气痛,肾冷。”

8.《本草撮要》:“橘核味苦,入足厥阴经。功专行肝气,消肿散毒,腰肾疼痛,得荔核治疝,酒炒良,叶散乳痈。”

9.《本草分经》:“橘核治疝痛、腰肾冷痛。”

10.《本经逢原》“橘核苦温无毒。橘核沉降入足厥阴,与青皮同功。故治腰痛 疝在下之病,不独取象于核也。然惟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其味苦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

11.《中国药典》:“橘核苦,平。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

12.《中药大辞典》:“橘核理气,止痛。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膀胱气痛。”

13.《中华本草》:“橘核苦;平。理气;散结;止痛。主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腰痛。”

14.《饮片新参》:“橘核辛臭苦温平。治治厥阴㿗疝,小腹痛胀。”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质,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

2.临床:治疗急性乳腺炎:将橘子仁碾成细末,以25%酒精或一般甜酒、白酒(适当稀释)调湿,均匀铺于纱布上,敷于炎症处。干燥后即须更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