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人为什么越笨越好!

 残云伴鹤归 2022-01-22

“金榜题名”四个大字,自诞生起就是学生至高无上的荣耀。

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高考,即便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人实现阶级跃迁的唯一路径。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科举也是,而且科举的战况更加激烈。

许多人年复一年地考了一辈子,到头来也依旧是一届穷书生。

图片

科举高中,登上朝堂的是人才,落榜的也不一定差,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在科举路上屡次失败。

比如北宋的风流才子柳永,他可谓是时运不济第一人。

柳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碰上了不录用“浮靡辞章”的制度改革。

读过柳永的人都知道,他可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人,婉约派描写的就是儿女风情,离愁别绪,用词华丽。

图片

左柳永

这次制度改革,柳永感觉自己被针对了。

他心中一气,写下一首词发泄不满,其中有一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结果这句话又坏了事,第四次科举明明中了,但宋仁宗却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随后划了柳永的名字。

柳永:“卧了个大槽!”

直到后来,宋仁宗特开恩科,柳永才终于得了一个进士。

图片

蒲松龄也很惨,他的一生除了写《聊斋志异》,就是考试。


他第一次考童生试时取得县、府、道三试第一的高光成绩,简直是在起点就快人一步。

但谁也没想到之后他成了个落魄秀才,一辈子都在考科举。

他21岁考,不中,24岁考,不中,直到六十二岁,一共考了七次,都没中。

到他七十二岁时,因为年纪太大,地方官为了了却他的心愿送他到国子监,成为一名岁贡生。

换到现代大概就是保送到北大读书去了。

图片

蒲松龄

最后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了。

文征明出生于官宦世家,也是自幼习得经籍诗文,年纪轻轻就享有才名,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

他从26岁考到53岁,期间十次考试都落榜了,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可惜当时文征明因为书画已负盛名,上门求他书画的人很多,而文征明不事权贵,又因为遭到同僚的嫉妒和排挤,任官不久就辞官归乡了。

图片

文征明

这么听,这些对科举死磕的历史名人,好像都没什么好结果?当然,还有一个例外——曾国藩

曾国藩刚开始和前面三位一样死磕科举。

他四岁开始读书,九岁开始学写八股文,十四岁开始考科举,然后迎来了漫长的科举扑街之路。

考了六次科举,六次失败,连个秀才都没考上。

这妥妥的笨鸟先飞,还飞得不高。

图片

曾国藩

他第六次落榜时,文章甚至被主考官拿来当反面教材,被批评为“文理不通”。

这次丢人丢大了!

羞耻之下,曾国藩悟了,他大悟彻悟,从以前刻板僵化的学习模式中突破出来,以勤补拙,逆袭了。

从此以后,他的人生跟前三位就不一样了,那叫一个策马奔腾呀!

图片

他第七次科举终于上岸成为了一个秀才,第二年马上考上湖南省第36名举人,27岁考中进士,接着就被皇帝授予“翰林”称号,当上大官了。

他在官场中平步青云,甚至成为了后来的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两江总督是清朝最高一级的官,再往上就是皇帝了。

是什么让曾国藩完成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呢?

曾国藩出身平凡,祖上三代都是务农为生,天赋更是同时代大人物中最差的,为什么他能在官场叱诧风云?

今天「拔高读书会」,我们将跟随知名学者张宏杰的步伐,走进《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寻找答案。

图片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都说,印象最深的便是曾国藩那句——“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崇尚笨拙,他一辈子没走过捷径,而是踏踏实实地以一股笨拙的执拗,攀向高峰。

从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镇青年,到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在复杂的时代变局中超越众人,成就最大,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最后全身而退,善终。

曾国藩这一生可谓传奇。利剑千锤成器,精铁百炼成钢。

曾国藩跟万千普通人一样,没有过人的天赋或者优越的背景,但凭借着个人的努力还有自律自省,最后成为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
 
完美的人并非生来拥有一切,而是在短暂的一生中学习与进步,找到自身的价值。
 
欢迎来到「拔高读书会」!读懂曾国藩,我们也能摒弃一身浮躁,找到上善若水的生存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