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锦》第二章002 奶奶的宠爱

 百荷书房 2022-01-22

幼年的伟珍深切地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因而变得恬静淡定。这对她养育儿女的方式、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起了深远的影响。无形之中母亲品行也深深地影响了玉锦。

多年后,长大的玉锦第一篇发在《光州文史》上的《血洗罗井沿子》,就是根据母亲口述整理的。

母亲对玉锦说:童年的经历使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无忧无虑,孤独无依始终伴随着我,使我养成了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想心事的习惯。这往往是在庄稼地里做农活时随意的想。母亲的习惯也深深地影响到玉锦,不知不觉中把她带到那个冥想的世界里。

一个初秋的午后,伟珍在家里整理着她的针线篓。这里放着各种色彩的丝线,她要把玉锦的银饰小玩意儿缝制在刚做好的帽子上。她已经用玉锦满月酒席串的锁钱,让银匠制成了戴在玉锦脚脖手脖的镯子和脖颈上的银锁。配着蛋白似的粉嫩肌肤,玉锦真的像家人和村里人叫的玉儿,锦儿,锦蛋子,玉宝贝等即兴叫的那样可爱呢。她想着别人叫爱女的昵称,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一有闲时,就想着来打扮这娃儿。

伟珍把装饰银质品拿在手上,放在帽子上比来划去,这个放在那合适,那个金色的金圆心放在中间,其它的按照她的审美——放在最佳的位置。这些小银饰就像一盘棋子,她正用心瞅准着一个个缝牢呢。她真是用爱心一针一线密密实实地缝着这顶充满童趣的帽子,她要把爱女紧紧地拢住,再不让像秀那样跑丢了。

这是她在而立之年,天天求夜夜盼的爱女,咋能不金贵心疼呢?两年前那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她守候在已五岁半冰凉的小秀身边哭喊着,开始还信心十足地相信:上天会被她的一片赤诚感动,孩子会死而复活,只看她心真诚不真诚。她越这样想,就越敬虔,别人咋劝她,也不离开一步,还用手不断地抚摸着孩子身体,想一会儿温度会回升。有人说这样不行,你必须离开,要不就把孩子弄走。她坚持死守,痴迷地想:我有足够真心和耐力来等待孩子还魂。等到天快亮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动静,秀的身体也越来越凉。当时,她真的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才感觉苍凉茫然无助,才知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弱小的,天地是人要敬畏的。孩子的死,让她沉浸在无尽的思念悲伤里。

当她得知自己又怀孕时,出于对未来健康孩子的渴望,她选择喜乐地孕育新生命,将所有爱赋予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她深深地爱,那种被爱包围着的温情一直激发着她心智趋向美好。早在她生下大女儿秀时,爱孩子的感情已深入骨子里。

与当时在乡村早婚妇女相比,她二十五岁头生孩子秀,已经是最晚的。这是因为她和高举都是好学上进有理想的人。一个是既要管好自个大家、还要全力以赴管理二千多村民生产治安生活的男子,一个是想要趁夜校痴迷学文化多读点书的女子。这对夫妻,一年年过去了,只到公婆再三催促,才有了第一个孩子秀,后又有了国顺,奶奶帮着他们带孩子,把国顺照顾得身体倍儿棒。

另外,大侄女英也和伟珍一样迷恋学文化,她们天天一起下地劳动,一起上夜校,回来还一起温习功课,常常是背记功课时就一起睡着了。弄得高举不想影响她们的求知,自己跑到大哥集体场屋里搭了个铺,以便夜静时能思考和读书。新社会让年轻人感到无比的自由快乐,大家都怀着个人理想和美好憧憬。尤其像高举、伟珍这样经历过旧社会苦难过来人,更是珍惜新生活,满腔热情地投入新生活。他们俩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学习文化知识,能够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已的青春。他们共同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树立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志向,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生孩子的事。

并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高举的心里起着作用:他一直把伟珍作为小妹来对待,从小就哥妹般相处,互相间亲情浓重。到了结婚时,高举还是像平时哥待妹一样的待伟珍,况且她又这么执着地读书,他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支持她自学。

另外,邻村里曾经有一桩事让他们记忆犹新。那是前小湾子村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儿子娶了妻,他睡觉问她话,她就是不开口,后来他强行占有了她,她就自杀了……高举听人讲后就跟伟珍细说:你看这是啥事吗?爱也要尊重女子的意愿,不能够粗鲁地对待她啊!她有自已的尊严。作为丈夫不能有大男人主义,新社会提倡男女平等,更要尊重女性,且不可莽撞行事啊……”高举本来就具有一介书生的气质,加上伟珍的矜持、腼腆、羞涩和好学,寻善求知是他们共同理想。他们一直秉承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分工配合默契,和谐相处,所以孩子要得晚些。

高老爷子也欣赏他们这样做。孩子生的晚,大人就更成熟,这有利于对孩子的教养。奶奶在伟珍怀上玉锦时,就特别关注她的饮食起居,给予她的照顾是超常的。她承担了伟珍的部分家务活,让伟珍有时间坐下来想孩子的事。伟珍很感激,倍觉幸福。她手摸着自己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想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情特别舒畅,高兴时还唱着儿歌。

老天不负有心人,奶奶终于如愿以偿。现在,她抱着玉锦天天疼啊爱啊亲不够,还成天背着她,舍不得放在小车里,不让她受半点委屈或哭一声。而玉锦呢,天生温厚,逗逗怀里的小布娃娃,用专注的眼神注视着她,说着她咿咿呀呀仍让奶奶听不够的话,让四合院里的笑声不断。

入夏,伟珍就为玉锦绣小花枕头,绣花样繁复的小肚兜和小围嘴,还备有两套换洗用的夏天小衣服。玉锦还没有学走路,又给她准备绣花鞋。

八月中秋过后,也是乡村另样成熟美的时候。庄稼地的豆子玉米黄了,淮河两岸一片丰收的景象。河水犹如往常东流去,一切都在自然中际会分合,显得悠哉空灵。唯独玉锦这个婴孩不像自然存在一样的有无,她很真实,她给于大家庭每个人的感觉不同:爷爷用他的指法算她的未来,私下地说她必有大福大贵,且是大器晚成;奶奶说这个孩子长得好看,五官无可挑剔,定是个美人儿公主命;大娘干脆就叫她小公主;前院四叔更是每天亲她到哭……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极力宠爱着她。

没错,连一向得宠的国顺,也得让位了。

妈妈,奶奶为啥要责怪我啊,你看她一直护着锦妹,我想用手摸摸她,都不让我摸,说我手脏,抓东捞西的,不要来挨小妹,还怪我说'提醒你多少次了,咋就没有耳性呢!我爱小妹也要挨怪,真的,奶奶对我没有以前好了……妈妈你说这是为啥啊?”“不为啥,我的乖儿子,奶奶疼爱你没有变。小妹还小,她没有低抗力,需要大人照顾,你是哥哥,现在是大孩子了,要给小妹当个好哥哥啊!除了爱护她,还要尽力地为她着想,不能让她受到脏污细菌感染啊!你小手摸摸她是你爱她的表现,可一定要洗手后再摸她啊。知道就记住,别让奶奶再说好吗?乖儿子。母亲跟孩子说话,总要带着商量口气,用乖、好乖乖、乖儿子等字眼,也成为她一生叫孩子的口头语。

哪怕是国顺在外玩或跟孩子们打架惹事,回来父亲罚站,过后妈妈也是:乖乖儿,记住不要跟人打架,好孩子不是拼体力,而是靠识字懂理修慧。

妈说话很入国顺心,他开始关心小妹,不洗手就不再去摸她,头几天还记得清,到他在外玩忘了,一来家见小妹向他笑着,就伸手抚摸她的小脸蛋。但奶奶一来,他立即把手缩回来,这时就又想起来没洗手,赶紧去脸架盆里洗手,洗时还用上肥皂。为了做到这点,他跟自己闹别扭,下决心不再摸小妹。可有时又经不起她笑脸的诱惑,时常围着她转悠。奶奶夸他懂事了,是个好哥哥!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