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熙长谈过年拜灶神的来历

 名人百科网 2022-01-22

千古劝善第一书《太上感应篇》说,每月终,我们每家每户的灶神会将世人的善恶,向天庭禀报。

现在好多年轻人,大都不知道古代长江及黄河流域都有拜灶神的习俗,自己家里烧饭的地方都住有灶神。

据历史记载,灶神,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神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东汉许慎《五经通义》曰: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其妇姓王名搏颊,字卿忌。

灶神又称灶君、司命,主管一家人命运好坏,对于家人从早到晚所做的善事和恶事,他都无微不察。往往世人做事只取一时之快,哪里还知道家里的灶神已记其所犯,每到月底,事无巨细的都向天庭禀奏。

在北方,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南方二十四日是拜灶神日,供糖果食品或生鲜蔬菜(如生的红萝卜、地瓜、黄瓜等),两侧书灶神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词黄疏:"今年又到二十三(四),敬送灶君上青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两广等地也有除夕晚上到正月初一祭拜灶神,灶神还要与诸神下凡,与人们一起过年。所以,我认为天上的每一颗星星每一位神仙都是我们的祖宗的化身,敬祖祭神这一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以宗族为血脉薪火相传,生生息息,世泽绵长的奥秘。

【灶神年画】

让我对灶神君更多了解的是二十多年前,有一位篆刻家朋友来看我时,给我带了一本《俞净意遇灶神》的书,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个人清静独处时的意念也需要彻底干净清明,胡思乱想也是造孽!灶神会一一记录。

看了这本书后我又接着看了《太上感应篇》一书,慢慢的,杂念少了,心也自然安定,晚上躺下后不一会就入睡了。所以我推荐给因思多念杂而失眠的人,化十多分钟时间看看这则我经过原文编辑整理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民间祭拜灶神】

在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姓俞名都字良臣的先生,他多才博学,18岁的时候他就考上秀才,每次考试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到了后来不但没有考上举人进士,而且家境也日渐困难。于是他就邀了十数位学生同事,成立了文昌社,倡导惜字、倡导善行多年。但后来他考了七次,都没有考上,生了五个儿子,

有四个病死,其中第三子,天资聪慧,夫妇都很喜欢他,可惜在其八岁时在乡里走失,至今不知去向。生了四个女儿,只活了一个,他的太太因痛失爱子,双目失明。俞公也穷困潦倒。

但他自己还以为没有犯过大过,不知是什么原因才遇到这么困境,遭到天罚。

【灶神年画】

在他40岁以后,每到腊月三十晚上,他自写黄疏祈求灶神,求其上达,就这样多年都没有转运。

到47岁的时候,有一个年三十的晚上,他与妻子女儿晚上坐在家里,因为没有吃饱穿暖,室内萧然,凄凉对视。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位气宇轩昂的人,须发半白,年龄五十开外,作揖而来。自称他姓张,从远路而来,听到你家的哀声叹气,特来安慰。

【《深圳晚报》对本文作者的采访】

俞公见这个人相貌堂堂,神形与人不同,就礼敬的让他坐下,和他说了自己生平读书与善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儿不全,连衣食也难以为继。而且每年都有向灶神诉说,并念给来访的张公听。

张公回答说,我知道你家的事情已经很久了,你是带恶的意念太重,而且追求虚名,祈祷的时候满纸怨天尤人,陈述天庭的语言也失恭敬,所以恐怕受罚的还不止这些哦!

俞公大惊说,我也听说冥冥之中有三尸神会记录你的善事恶行,但是我文昌结社,誓做善事,奉行规章也很久,难道这是虚名吗?

【本文作者金熙长号常福居士,曾以六体书《心经》,由海天出版社出版,全国各书店发行】

俞公大惊说,我也听说冥冥之中有三尸神会记录你的善事恶行,但是我文昌结社,誓做善事,奉行规章也很久,难道这是虚名吗?

那位张公回答说,你虽然做了很多善事,但是你都是随波逐流,没有真心去做一件善事,慈悲心没有发出来,只是跟着后面去做做而已,而且你家里也经常见到虾蟹之类的生命。另外你还有口过这一条,你虽然是聪明伶俐,交谈敏捷,但不够深沉厚重,经常讥笑挖苦,言语刻薄亦不能禁止,你的口孽早已触怒了鬼神,阴德薄里面也不知记了多少次口过。还有,你见到人家的美貌女子都会心有邪念,如果有缘相见,能不动心吗?你竟然还自以为是,以厚道自居,这真是又欺自己又欺天了。

【本文作者金熙长数十年来热衷公益,笔耕劝善,经常以《太上感应篇》为主题,撰写系列文章见于各大媒体。(详搜"金熙长太上感应篇")】

俞公听到这一番话以后,非常恐惧惊悚地伏在地上,泪流满面说,张公居然知道幽冥中的事情,必然是尊敬的神明,那么你能否救度我啊?

张公回答,你往常读书明理,听到善言也能感动,看到善事也有鼓舞,但事后你却很快忘掉了,也没有付诸于实际行动,信根不深、恒心不固,平生的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并没有自己去做一件实在的善事,而且还满腔恶念,起伏缠绵不去,还想责怪上天,没有赐福于你,就好像你平时耕种的,满地都是杂草,你怎么会收获丰收的果实呢?那岂不是荒谬笑话吗!俞先生你从今以后,凡有妄念杂想起来,就用一把猛刀一下子把它切除,收拾得干干净净。从此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心向善。若有力量能做到善事的,就不图回报、不求虚名。不论事情的大小难易,都要实实在在耐心去做;如果你的力量不能做到的,也要勤勤恳恳,把这个事情做到圆满才停下来。

【 本文作者金熙长因率先提出“情性教育”,并撰写《人生第一步》一书等以情性教育以主题的系列文章等,被世界华人协会评为“07年度世界杰出华人”。】

在此,我劝告你做到:一要能要有耐心,二要有持久心。切不可自惰自欺,久久行之,就会有你想不到验灵!最近几年你经常向我禀告你的事情,我也知道你的这个诚心了,望速速勉力行善改过,也许可回转天意。

说完以后,张公就走进灶下不见了,他才知道原来这位张先生就是司命灶神。因此,马上焚香叩谢。

第二天大年初一,俞公拜祭天地,立誓痛改前非,真正做一些善事,为了从新做人,把自己的字也取为“净意道人”,立志戒除妄念。

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他还是有一些杂念,不能沉下心来,于是在他家里供的观世音菩萨面前,磕头流血,再发大愿,净化意念,发力精进。尚有丝毫自宽自恕,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诚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积阴德。

从此以后,他的一言一行,一念一思,都好像有三尸彭神在他身边,不敢懈怠。

【本文作者金龙(字熙长)曾被深圳媒体誉为《倡导善举深圳第一人》】

凡是一切有助于人,有利于物的善行,不论事之巨细大小,不管当下忙或不忙,所助的人知道或不知道,都力所能及去做。随缘方便,广植阴功。在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自己这当月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都写下来,告诉灶神,持之以恒,静时不起杂念,这样修了三年。

到了俞先生50岁的时候,他的同乡张江陵为内阁首辅,主持会试,嗣后,他就为他的儿子选择老师,结果乡贤们都一致推荐俞公,于是张江陵首辅就聘请俞公任教。张公敬仰俞公的品行,为他引荐,在万历四年丙子乡试的时候,他终于考中举人,第二年又考中进士。

有一天他拜见大太监杨公公,杨公公让他的五个义子都出来拜见俞先生,俞先生看见其中一位童生,好像在哪见过,问其籍贯,他说是江西人,小的时候误入粮船,依稀还记得家乡的事情。

【作者曾连续多年在深圳图书馆举办以修身劝善为主题的系列公益讲座,深受各界好评】

【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俞公非常惊讶,让他脱去左脚,小时候的两颗痣仍然还在,俞公大呼说:哎呀,是我的儿子啊!杨公公也很惊奇,当即送回其子,随其父俞公回到了家里,俞公告诉他的妻子,其妻又惊又喜,血泪流尽,他的儿子又哭又孝,捧着母亲的脸,并且一直舔母亲的眼睛,没想到他的母亲这时双目复明。俞公悲喜交集,于是辞去官,要回老家修道隐居,张公敬仰俞公高节,送了很多厚礼助其返回原籍。

俞先生回到家乡后,更加尽力倡导善举,身体力行。他的儿子娶了媳妇后连生七子,皆读书有成。此后,俞公把他遇灶神后自净其意,恒心向善,没有一念妄想,到后来考上举人进士,一一的写了下来,训诫子孙,最后享年88岁。邻里乡人都相信,只有诚心改过,实行善事,就能做到回天之报,五福临门。

【作者曾云,字欲入静心先静,心欲入静先修善。】

【本文作者曾研习仙家书法多年,书风真阳而野逸。】

这是他的同乡罗祯记的真实故事。

这则故事从表面上看,有人会觉得有些迷信色彩,但故事教人“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以善念善行处事,仍有现实意义,尤其对于当前社会中频繁出现种种不良风气及恶性事件的减少,我认为很值得宣传。故事中,俞公最主要的二点毛病是,口业与意业。通俗的说就是乱说话、乱想事。我小时候认为能言善辩是本事,但后来发现在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大都是深沉厚重不善言辞的;社会上大凡口无遮拦、夸夸其谈者最后下场都不好,正所谓“言着都不顾行,谈者未必真知。”

【作者书佛经作品,慈悲而空灵。】

我在当年看完这个故事的第二天,就请推荐我看这本书的朋友为我刻了一枚印章,内容就是“自净其意”,并以此四字作为座右铭,每次用到它时就会想到,当一个不善的念头起来时,灾神就要降临了;当一个善念起来时,福神就马上来到身边。因为心善血自清:心善神气定,血清肝气平。故每晚睡前,脑闪善念,心生欢喜,嘴角上翘,展眉落腮,肩开腰舒,身心放松,益寿延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