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采用这个养虾理念,3小时解决氨氮、亚盐!虾产量,极高!

 一号水产 2022-01-22


养虾道路千万条,每一位养殖户的养殖理念可能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养虾过程当中,我们只要追求“大同”即可,而不是过分苛刻的要求“小异”,因为每一位养殖户对水产养殖的理解不同,造成对如何维护水体稳定、虾体健康,有着自己的观点。

一、养殖理念可以不同,但是临时大调整,是十分不可取的。

在每一造养虾之前,或者是准备开始养虾之前,养殖户都应该规划好自己的养殖模式,自己自己的养虾理念。因为南美白对虾可适应的环境较为广泛,可以在清水、浊水、生物絮团…等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因此,就目前来说,可供于养殖户的选择,实在很多,所以养殖户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养殖理念。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选择一种养殖理念,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则不要轻易的改变,否则就会产生极大的风险。比如,你选择的是“清水养虾”的养殖理念,那么你在养虾过程当中千万不要想着搞上“生物絮团”,因为从你投苗前,已经在按照“清水养虾”的理念在操作,如果中途改变为“生物絮团”,不说能不能形成生物絮团,就算形成也会给虾造成很大的影响,要知道虾是一种对环境很敏感的动物,外界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好与坏),都会对虾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就像一句老话:万丈高楼平地起,你把地基都打好了,中途想改变楼房结构,这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

第二点,在选择某种养殖理念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的理解它内在含义,并不是从字面上简单的理解。 

我们就拿“清水养虾”的养殖理念来说吗?“清水养虾”用的真是“清水”吗?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嘛!水至清无鱼,何况无论哪种虾都是喜欢在荫的环境当中生长,所以选择“清水养虾”的时候,需要①加深水位,并且采用环保的染色产品,加深水色,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虾的生长。②“清水养虾”当中,虾的成色可能不是很好,在养殖过程当中可以添加一些着色的食物,比如:虾青素。

第三点:既然选择某种养殖理念,就应该按照这个养殖理念,就应该认真贯彻执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控制水质,要么用藻控,要么用菌控,或者用藻用菌进行双控。那么问题来了,我的虾塘到底用什么控制水质稳定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了解,我的虾塘的环境,以及藻类和菌类的生长环境。 

比如:

藻类,它生长需要阳光、温度、藻种、营养,如果是是在大棚或者是在室内进行养虾,那么选择用藻来控制水质,这样选择真的合适吗? 

再比如菌类,在没有另外添加菌种的虾塘里,如何能够依靠“本土菌”来稳定水质呢?特别是,很多养殖户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家用同一款菌类,效果不好?别家用一款菌类,效果特别好!难道是自己买到的活菌,是假货? 

其实不然,在菌种繁殖的过程当中,特别是高菌相的虾塘当中,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种物质,那就是碳源。可能有些养殖户都知道,在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当中,需要注意补充碳源。但在我们平时的养虾当中,特别是在选择活菌作为主要控制水质手段的虾塘当中,合理的补充碳源,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知道,菌种的营养来源主要来源就是碳源,这是菌繁殖的主要动力。好比你买一辆车,但是如果你不往里加油,你怎么让它跑?因此,我平时也经常看到过很多养殖例子,养殖户投了很多活菌,效果不是很好,但是经过提醒后,加了碳源,效果一下子就上来了,这就是碳源的“魅力”。

二、池塘藻类与菌种双控水质的注意事项。

每一个池塘都多多少少会有菌类或者藻类,我们也可以采用藻类、菌类对水质进行双控,这样的水质更加稳定,更有利于虾的生长。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持藻相和菌相的平衡?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藻相与菌相在自身营养需求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主要氮源),但是这种营养竞争不是很大,因为虾塘当中氮源比较多。因此,藻相和菌相在虾塘当中主要竞争的是常量元素(钙、镁、磷、钾、钠)和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碘、钴、硒)。

一般来说,目前养殖的主流是用菌为主,用藻为辅的水质控制办法。即:平时一般都是投放活菌来维持水质,只有在活菌密度过高,藻类密度低时,才会培育藻类,使得藻相、菌相互相平衡。

但是,在淡水养虾当中,最容易缺乏的就是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所以在这类养殖当中,需要注意这两种元素的补充,尤其是在中后期还要注意总碱度的高低,过高或者过低都要及时调整,以便方便水质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