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这四种草药,对鱼虾有奇效!一般人,我还不告诉他!

 一号水产 2022-01-22


前言


现在,在治疗鱼虾疾病方面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使用疾病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导致很多养殖户被迫采用一种变通的办法,即:在治疗鱼虾疾病方面使用草药,其目的是解决水产养殖当中所面临的耐药性、食品安全卫生和人类健康问题。

一、在水产养殖当中,使用草药的优势

在水生动物身上使用草药治疗和预防疾病,被多项研究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既节省了养殖成本,也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界中非常容易获得的材料,具有不污染环境,对水生动物生长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人类健康有益等诸多优势。

因此,本文分享的是越南养殖户,在水产养殖过程当中,经常采用的四种草药,来预防和治疗鱼虾疾病,供国内养殖户参考。

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感染

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是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广泛分布在水环境中,通常在淡水鱼类、野生鱼类、蛙等水生动物中引起疾病。我们都知道,水体当中总会细菌的存在,特别是池塘水体当中有大量的有机物或者投料严重过剩的池塘。

嗜水气单胞菌能很好地适应25到35摄氏度的环境,特别是,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有数据表明,春末和夏末这段时间,池塘当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密度是最高。特别是鱼越小,死亡率和感染率就越高,最高可以多达80%。

鱼被感染后,表皮会病变,严重的情况下,鱼感染2-3天后,肛门周围出血,鳍的尾巴和根部坏死,鳞片容易脱落。当鱼体质差和严重营养不良时,它们的死亡率就会上升。

1、疾病预防

为了有效地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养殖户需要选择优质的品种,并在信誉良好的孵化场中购买,以避免近亲繁殖现象。健康的鱼,大小相同,没有畸形,颜色明亮,无疾病感染。

2、采用蟛蜞菊预防和治疗疾病

蟛蜞菊,是一种在中国、印度、中南半岛、越南经常看到的一种菊科泽菊属多年生草本。该草药寿命很长,茎是蓝色的,叶子叶无柄,长对角的椭圆形,两头呈尖状,开着黄色的花朵。据了解,蟛蜞菊对六种细菌都有作用:副溶血性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和蜂房哈夫尼菌,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三种弧菌,是养虾当中常见的弧菌,说明蟛蜞菊也可以用于虾类养殖当中。

蟛蜞菊

3、使用方法

新鲜使用:100千克鱼,取3.5-5千克新鲜的蟛蜞菊,磨碎与水、饲料混合,连续7天投喂。

干燥使用:使用干燥的蟛蜞菊,将其粉碎,并以0.1至0.2g/1kg饲料的剂量,与鱼饲料混合投喂。 

二、鱼虾当中的常见消化不好、肠胃疾病

在水体中和池塘底部有大量的有机物,可能滋生大量由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尾,这种细菌可以在25摄氏度的温度下生长,引起鱼虾疾病通常在炎热的季节。

患病的鱼通常有停止进食的症状,行动缓慢,脱离群体,死亡速度快。鱼的腹部积水,肛门周围出血,红肿,肠炎,肠壁发红,肛门有黄色积水。

1、疾病预防

-投苗前要好好改善池塘,特别是清除池塘底部的泥浆。

-采用的饲料,必须是质量良好,且不会发霉和腐变。

-预防疾病,可在10-15分钟内,用2-3%浓度的盐水对鱼进行消毒,以清除病菌。同时,每隔三天用10克大蒜和10公斤饲料喂鱼。

2、采用鳢肠预防和治疗

养殖户经常采用鳢肠,预防和治疗鱼类的出血和肠道炎症,这种草药通常生长在田野的边缘,墓地周围,有白花,尖叶。

鳢肠

3、使用方法: 

可以用新鲜或干燥的鳢肠,将其粉碎成粉末后,与饲料、水混合后,连续给鱼连续喂食7-10天。此外,您可以定期在1kg饲料中,添加10克大蒜和10克鳢肠粉末,连续使用3天,以防止鱼虾的肠道疾病,并能够帮助增强其消化功能。

三、寄生虫类疾病

在鱼虾身上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病,如车轮虫、小瓜虫、累枝虫、独缩虫或指环虫,这些都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鱼类繁殖阶段。

1、采用楝叶治疗疾病,很有效

使用楝的叶子,杀死鱼类中的寄生虫会有很高的效率。 

楝树的叶子

新鲜使用:鱼被寄生虫感染后,取150-200公斤的楝树叶,每1000平方米,捆成一捆,然后放置在池塘的四个角落或池塘的进水口,直到看到叶子腐烂,从池塘中取出。

使用干燥:将新鲜的叶子干燥,粉碎成粉状,使用剂量为0.3-0.5kg/平方米。

四、鱼虱类寄生虫

由鲺属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鱼虱通常附着在鱼的鳃、嘴巴、躯干、鳍上,吸吮鱼的血液,使鱼有刺痛感,出现不正常的运动,同时破坏表皮,导致溃疡,使细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虫侵入,这样就可以使鱼类爆发严重的疾病。同时出现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

用新鲜的柠檬和盐混合在一起,把它们扔进池塘。

柠檬和海盐

使用方法:将新鲜混合的柠檬与海盐混合使用,比例为2/3,然后投入池塘。但是使用此方法时,必须注意剂量,因为当使用过量时,也会导致死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