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呼兰河传》:一首凄婉的歌谣,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卷

 嘉卉在写作 2022-01-22

翻开萧红的《呼兰河传》,平淡的字句组合成旧时代画面,犹如回忆一部苍老的旧影片,它经历风霜,色调昏暗,看不到生机与活力,满页都透着寂寞和悲凉。

 生活在呼兰河小城的里的人,每天的生活都是重复的,是刻板单调的。春夏秋冬,年年岁岁,都寂寞无声地循环着,消逝着,没任何新鲜事物可言。随之消逝的,还有那日渐麻痹的灵魂。那里的人们,看不到时代发展,最大的新闻也不过是谁家“跳大神”,谁家的牲畜闷死在大坑里了。“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生与死,没有形迹,没有颜色。一切的残忍,还被看作是极其平淡的事。他们遵循着几千年留传下来的固定模式生活,已失去思索的本能,体会不到生活本身的意义。

读完这些,呼之而来的是一股凄凉的气息,呼兰河人生存状态的无奈与可悲,牵引着深深的寂寞和悲伤,这份哀伤,穿透着每个人的胸膛。

呼兰河“精神上的盛举”,包括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在跳大神的夜夜鼓声里,我们可以体味人生的悲凉;在放河灯的有来无去中,我们可以体会人生命运的可触而不可知;从看野台子戏的喧闹中,我们可以感受呼兰河人生命的飞扬。这些精神盛会,都是为鬼神设置的,并不能给小城人心灵注入温暖,只是在无聊的吵乱声中,消磨着彼此的生命。这些生命如若不这么消磨掉,早晚也会在毫无意义的生活中消逝掉。细细品读后,更加反衬出人们心灵的荒凉与灵魂的枯萎。

 祖父给了年幼的萧红慈祥的爱。在后花园里,轻松无忧伤的玩耍生活,如冬日暖阳照在身上,温馨且温暖。跟在祖父身后,锄草、铲地、抓蝴蝶、吃烤鸭肉、顶缸帽......在这里,人是自由的,这里生长的瓜果、跳跃的动物,一切生命都是自由的,灵魂也是自由的。地方虽小,却是一个人的全部世界,时时充满着欢声笑语,“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不知哪里来了那许多的高兴,把后园一时都让我搅乱了,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樱桃树,李子树,玫瑰花,樱桃花,多种多样的蝴蝶、蜻蜓、蚂蚱,黄瓜、倭瓜,鸟飞了,虫叫了,真是“一花一叶一世界,一鸟一树一天堂”!小孩子天真无邪,全然不懂世俗的顾忌。祖母去世的时候,还在尽情地玩耍,头顶缸帽给祖父去看,没有悲伤,也没有恐惧。

读完这章,记忆中的荒凉,可暂时消融一些,心里悄然涌起一丝温暖,精神带来一点安慰,给人一线生的希望。 

家中荒凉的大院子周围的一些人。房顶采蘑菇的人、粉房的粗人、跳大神的老太太。房顶采蘑菇的人“可是那在房顶上的因为骄傲,忘记了那房顶有许多地方是不结实的,已经露了洞了,一不小心就把脚掉下去了,把脚往处一拔,脚上的鞋子不见了。鞋子从房顶落下去,一直就落在锅里,锅里正是翻开的滚水,鞋子就在滚水里边煮上了。锅边漏粉的人越看越有意思,越觉得好玩,那一只鞋子在开水里滚着,翻着,还从鞋底上滚下一些泥浆来,弄得漏下去的粉条都黄乎乎的了。可是他们还不把鞋子从锅里拿出来,他们说,反正这粉条是卖的,也不是自己吃。”这段文字,文风搞笑有趣。开在麻木灵魂上的花朵,落在渺小卑微的生命肉身上,越鲜艳,就越觉得荒凉;越有趣味,就越觉得蒙昧。粉房的粗人,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他们想击退寒凉,因而来了悲哀。逆来的,顺受了。

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他们感觉得到,寒凉就在自己身上,实实在在的。家是荒凉的,院子是荒凉的,萧红的整个童年,都是荒凉的,这些荒凉直戳生命层面的痛穴。

老胡家上演家破人亡的生活悲剧。小团圆媳妇,一个健康活泼的女孩,在小城众人的眼皮底下,经历了挨打、跳神、热水汤驱鬼,一步步被逼折磨至死,却无人问津。这一家人,在小团圆媳妇死后,逐渐凋零。悲哀的事实,短暂而又凄凉的故事,耐人寻味。这悲惨遭遇,是谁造成的?这就是人性的死亡。当地每一个人,都像小团圆媳妇一样,曾经心怀美好存在过,但终归败给了世风世俗,算计着个人得失,拿折磨别人作为消遣。在懵懂的年龄里,萧红爱莫能助,虽然充满了同情,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在以后的岁月里,她用平静的心态,遥看记忆里的人鬼争斗,最终的人去楼空,越发让她感到生的苍凉,也就越发感到寂寞了。

有二伯--一个阿Q式的悲剧人物。有二伯一无所有,虽然经常靠骂骂咧咧,来泄泄私愤,对东家却从来都是忠诚的。然而生活的痛苦、经济的窘迫造成了有二伯无法排解生命里的荒凉,他孤单地与小砖头、小雀子、大黄狗讲着话,似乎要让它们明白自己孤苦的处境。

读着有二伯的故事,在一阵大笑过后,又从心底产生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凉。有二伯深切地感受到贫富的差别、地位的悬殊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他从内心深处希望获得别人,哪怕是孩子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他又不自觉地服从于现有的社会秩序,视“穷人贱命”为生活准则。这样的有二伯,是一个时刻处于矛盾状态里的有二伯,所以他的性情也越发古怪起来。即使是兴师动众的“上吊”和“跳井”,也是他不得不做出的对现实的回应。

冯歪嘴子以及他的媳妇--王大姑娘。冯歪嘴子,憨厚,谦恭;王大姑娘,能说能笑,很响亮的一个人。这么带有亮色的人物,最后也逃脱不了凄苦的命运。掌柜太太,面对冯歪嘴子一家贫困至极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刚生下来的小孩,盖着她的盛面口袋睡觉,她都不允许,喊着快拿下来,人性的残忍呈现出来。

读后,隐隐感受到人心的冷漠与人性的湮灭。即使这样,文章的最后,我们仍能感受到呼兰河生生不息的希望:“大的孩子会拉着小驴到井边上去饮水了,小的会笑了,会拍手了,会摇头了。给他东西吃,他会伸手来拿,而且小牙也长出来了。微微地一咧嘴笑,那小白牙就露出来了。”悲悯的目光中,孩子的成长就是呼兰河小城未来的希望。


读完《呼兰河传》,掩卷而思,挥之不去的,仍是呼兰河小城的悲凉景象。那种空洞透彻的严冷,一如作者沧桑悲凉的内心。在追忆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渗入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包容。在悲悯的情怀中,我们仍能看到一种坚韧的东西---自由的生命在坚强的生活。

作者简介:山有嘉卉,80后俩宝妈。喜读书,爱码字,闲时写写,累了歇歇。热爱美好事物,笑对有涯人生。微信公众号:纤纤红酥手(graceyanghs),今日头条号:棉袄妈咪育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