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喜马拉雅——听谢涛《两晋南北朝》转摘评论区东晋(五胡十六国)(7)

 梦想童年594 2022-01-22

1.邵续(?~320),字嗣祖,魏郡安阳人。邵乘之子,晋朝大臣。

少年时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志向远大。早年,他在成都王司马颖的部下任参军,司马颖准备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邵续进谏不听,遂离开司马颖,到苟晞部下担任参军,升任沁水县令。

司马睿晋升邵续为平原乐安太守、右将军、冀州刺史,再进平北将军,授予讨伐职责,封爵祝阿子。320年,富平城最终陷落,邵续也被后赵的石虎杀害。



2.西晋王家(王与马共天下):王导、王墩、王矿、王允之、王羲之。



卧冰求鲤的故事  







【澡豆为饭】

形容一个人没见过世面的窘态。

东晋大臣王敦,士族出身。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载,王敦在刚娶晋武帝之女舞阳公主为妻时,有一次从厕所出来,侍女们手捧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伺侯他。澡豆本是一种用豆粉和药制成的洗涤物,用以洗手,可以使手面光洁。他以为是食物,只道是干饭,便倒在水里吃掉。惹得一旁侍女们“莫不掩口而笑”。


【晋祚不长】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

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

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3.桓彝(276~328),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西晋大臣,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大司马桓温父亲。

能文善武。晋惠帝时,辟为豫州主簿,拜骑都尉;投靠晋王司马睿,担任中兵参军;晋元帝即位,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明帝即位,拜散骑常侍,从平王敦之乱,册封万宁县男,迁宣城太守。颇有政绩,深受爱戴。

咸和三年(328年),镇压苏峻之乱,被叛将韩晃所杀,享年五十三岁,追赠廷尉,谥号为简。

咸安年间,追赠太常卿。



4.【汝南周家】

周顗(周伯仁)、周访(长子:周抚)

【江南周家】

周处(子:周玘、周靖、周札)




5.阮放(280-323),字思度,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晋朝大臣,“江左八达”之一。

清廉简约,爱好老庄。晋元帝时期,担任太学博士、太子中庶子。晋明帝即位。担任黄门侍郎、吏部侍郎,选拔人才,甚有称绩。放交州刺史,诛杀陶侃部将高宝。

太宁元年,卒于任上,时年四十四,获赠廷尉。



6.句渠知,生卒年不详,句姓,名渠知,巴氐族首领之一,汉赵境内的民变领袖。

320年六月,汉赵将领结合部分巴氐首领谋叛,建立“大秦政权”,称“天王”,建元“平赵”。事泄皆被汉赵帝刘曜所杀。



7.游子远,冯翊大荔(今陕西大荔县)人。前赵大臣。

拜光禄大夫,迁车骑大将军,平定氐羌叛乱。屡立功勋,官至大司徒、录尚书事。






8.仇池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杨氏建立的政权名称,因其立国之时政治中心在甘肃省陇南仇池山而得名。西晋武帝时,杨飞龙受晋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即杨茂搜)为养子。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杨茂搜率部落四千家迁到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武都郡)、阴平(武都郡)二郡。愍帝任命他为骠骑将军、左贤王。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








9.张茂(277~325),字成逊,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子,凉昭王张寔胞弟,前凉第三位君主(320~324)。

建兴八年(320年),兄长张寔遇害后,继任凉州牧,张茂奉东晋为正朔,西控西域诸戎,东攘汉赵刘曜。

建兴十二年(324年)薨逝,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公, 葬于文陵。

张祚称帝后,追谥成王 ,庙号太宗。




10.张寔(271~320),字安逊,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子,前凉第二位君主(314~320)。

自幼学尚明察,敬贤爱士。建兴二年(312年),张轨死后,继任凉州刺史,封西平郡公。建兴四年(316年),派兵救援长安。西晋灭亡后,拥戴晋王司马睿即位。建兴五年(317年),自称凉王,建立前凉政权,自恃险远,颇自骄恣。

建兴八年(320年),为部下刘弘等人所刺杀,终年五十岁,葬于宁陵,谥号为昭。

孙子张祚称帝,追谥昭王。




11.李琀(?—323),巴西宕渠人,李荡之子,成汉国主李雄的侄子。

玉衡十三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氐王杨难敌兄弟据武都,恃险反成汉。琀与弟稚率军攻武都,深入无继,被杀。



12.李班(288年-334年),字世文,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李荡之子,成武帝李雄之侄,成汉第二位皇帝(334年)。

李班深得叔父李雄的信任,并被立为太子,李雄死后,李班即位。同年,李班被李雄之子李越杀害,时年四十七岁,谥号哀皇帝。




13.范贲bēn(?~349),涪fú陵丹心(今重庆市黔江区)人,成汉皇帝,丞相范长生之子。

任侍中职位,玉衡八年(318年),其父范长生去世,接任丞相职位。嘉宁五年(349年),成汉为东晋名将桓温所灭,皇帝李势及宗室迁至建康。同年,成汉将领拥立范贲为皇帝,史载范贲“以妖异惑众”,故蜀地有很多人归附范贲。

同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龙骧将军朱焘击败范贲,范贲被杀,益州平定。



14.司马衍(321-342),字世根。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

太宁三年(325年)即位,因年幼由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在位期间,由于苏峻与祖约的叛乱,宫城迁移至石头城;直到咸和四年(329年)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后才迁回建康。

咸康二年(336年),禁止豪族将领将山川大泽私有化;咸康七年(341年),以土断方式将自江北迁来的世族编入户籍。

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六月初七,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葬于兴平陵。



15.司马宗(?~326),字延祚,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宗室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亮第四子。

初封南顿县侯。其父被杀时,因年幼而幸免,累封南顿郡公。征讨刘乔有功,受封南顿王,拜征虏将军。永嘉年间,随从西阳王司马羕南渡江南,拥戴司马睿登基,成为东晋开国功臣,拜左卫将军。

平定王敦之乱后,受到权臣庾亮排挤,迁骠骑将军,心有不悦,联合右卫将军虞胤图谋不轨,被御史中丞钟雅所奏,反抗抓捕,战败被杀。咸康年间,平反昭雪。


16.司马羕(284~329),字延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宗室、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亮第三子。

其父司马亮被杀时,因年幼幸免。元康元年(291年),进为西阳王,历任步兵校尉、侍中、抚军将军、镇军将军等职。

永嘉初年(307年),随从东海王司马越南渡江南,支持琅琊王司马睿称帝,受到司马睿父子尊崇,官拜太宰、录尚书事。

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选为顾命大臣。晋成帝司马衍即位,倍加宠信,一如司马孚故事。旋即受到四弟南顿王司马宗谋反案牵连,免官降爵。

咸和二年(327年),苏峻之乱爆发。司马羕支持苏峻对抗庾亮,坐罪赐死,时年四十五。咸康初年,晋成帝下诏恢复其宗籍。



17.卞壸 kǔn(281-328年),字望之,济阴郡冤句县(今山东菏泽)人。东晋时期名臣、书法家,卞粹之子。

少有清名,不应朝命。永嘉年间,卞壸出任著作郎,袭封成阳县公。永嘉之乱后,投靠司马睿,出任丞相从事中郎。东晋建立后,出任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教导太子司马绍。

晋明帝即位,迁吏部尚书。平定王敦之乱,受封建兴县公,出任领军将军,选为顾命大臣。晋成帝登位后,出任尚书令,联合外戚庾亮共掌机要。礼法自居,纠正当世,不畏强权。

咸和三年(328年),带兵平定苏峻叛乱,以身殉国,获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贞,葬于南京朝天宫西侧。



18.感觉这个逻辑:司马绍想利用司马仲、苏俊等,扶持保皇,逐渐压制甚至灭掉王家。王导老奸巨猾,不可能看不出来,就利用原王敦安排的女人宋祎等。这是这是战略层面,战术上司马绍用政治手腕,并不得不考虑整个治内的安稳;而王家只能用如宋祎等这些阴招,毕竟没了王敦后权和力都没了或太弱。司马绍的另一个失误是只是利用虞亮而不是把他纳入小名单,需宠信虞后。而王导抓住虞亮和司马钟的矛盾,利用了这点。

司马绍年头短,所以只看到了拨乱反正、励精图治的一面,说不定再有10多年,就不好说了。就像当年孙权的少壮和夕昏了。---浅识啊



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