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人结婚找对象,有种“芝罘”情结

 胶东故事会 2022-01-22

结婚找对象是人生的大事,很多人信奉“宁缺毋滥”的原则,会提前给自己的另一半设定一系列的标准,像有房有车这样的都已经十分老套。而本文要介绍的这个“标准”,在烟台民间范围内十分有名,那就是“芝罘”情结。

所谓“芝罘”情结,就是说芝罘区人(老烟台人)在找对象时,会有严格的“地域”标准。以芝罘区的男青年为例,这种情结会使得他的父母只在“芝罘区”范围内找未来的儿媳,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烟台市区的范围逐渐扩大,因此有些相对开明一些的家庭,或许会把范围扩大到烟台五区,但也仅限于此,其他下面的县市,尤其是农村,是绝不在他们的考虑内。

笔者有位亲戚的邻居是老芝罘人,他们的独生子一直拖到30露头方才结婚,原因就是拖沓的相亲。听亲戚讲,曾经有媒人给他介绍过一位小学女教师,按说教师这份职业在找对象时的优越性仅次于公务员,对方也长相姣好,这位男青年的父母一开始有些中意,但后来一听说对方来自牟平农村(牟平虽然也叫区,但下面仍有很多村)时,立马打了退堂鼓。

(所城里,烟台城市的发源地)

根据观察,“芝罘”情结最早是形容芝罘人的这种心理,因为在民间广为传播,久而久之,其他县市的青年(主要是男的),一听对方是“芝罘”人,也会望而生畏,主动避开,这可以算是“芝罘”情结的延伸解释。

那么,这种“芝罘”情结,到底算一个什么标准?是经济标准么?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见过的案例当中,有的芝罘区家庭只算中等收入,而对方虽然来自农村但很有钱,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一般也不愿意考虑后者,也就是说,“芝罘”情结,并不是单纯用钱衡量、以贫富论英雄;而更大程度上算一种“文化心理”标准。

笔者曾经询问过一些老芝罘人,他们的回答一般是:“芝罘区的互相了解,规矩也都差不多,将来走动方便。”这背后的潜台词,应该是担心万一结下了“农村”的亲家,将来打交道有麻烦。从父母的角度,这样也可以理解。

从年龄段来说,40岁以上的中年人,也就是为人父母的这一批当中,“芝罘”情结最为严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实思想都已经逐渐开明;但在传统中,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父母如此坚持,作子女的一般也不好反对。

其实,烟台城市本来不大,老芝罘的人口更少,从南山到北海,原本只有所城、西河、通伸、大海洋、上夼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村,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如果一味坚持“芝罘”标准,拖得时间太长的话,对子女对自己都不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