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被重重围困,与外界音讯不通,形势万分危急之时,有勇士挺身而出,在敌阵中“几进几出”,最终成功传递了求援消息,引来了救兵——看到以上描述,很多朋友可能都以为是小说里的情节或电视剧中的片段。但类似的场景,在胶东历史上,曾真实发生过。
明末莱州保卫战期间,就有一位勇士在孔有德叛军的重围里“三进三出”,保障了城中与明廷之间的通讯,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位勇士后来虽然官至参将(中级武职),但在莱州保卫战时,名位尚不显。因此,以往介绍莱州保卫战的文章,对他着墨并不多,而重点都在徐从治(时任山东巡抚,殉难)、谢琏(时任登莱巡抚,殉难)、朱万年(时任莱州知府,殉难)等人身上。

(▲莱州城里的磨盘街,相传就与明末这场战事有关,图片拍摄者:莱州湾人)徐从治、谢琏、朱万年等人的事迹固然壮烈,可莱州保卫战的胜利,显然并不仅仅是他们的功劳,城中其他军民也付出甚多。而像刚才提到的那位勇士,就值得进行专门介绍。这位勇士的名字叫做吕联芳,籍贯即莱州府附郭之掖县。关于他的生平,清代《掖县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吕联芳,负胆勇,孔叛围莱,城中飞鸟不通,联芳出递塘报,往返者三,功造一疆,仕至即墨营参将。”
以上只有寥寥数十字,但一位孤胆英雄的形象却跃然纸上。由于史料有限,吕联芳的详细家世、生卒年月、仕途经历,笔者暂时均未查到,只是听莱州当地的朋友说,其出自有名的东莱吕氏家族(即北宋名人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之家族)。
作为名门望族,东莱吕氏在文武两科都涌现出不少人才,而吕联芳显然属于武科中的翘楚。根据县志的记载,孔有德叛军围困莱州城期间,吕联芳“三进三出”(往返者三)之事是可以肯定的。其具体经过,想必惊心动魄,只可惜缺乏原始史料,暂时难以还原了。不过,好在县志中还有其他线索,可以帮助大家从侧面了解此事的背景。前已提到,吕联芳出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递送“塘报”。所谓塘报,大体可以理解为地方官员报送给中枢部门(比如兵部)的文书材料。而在莱州被围之初,时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的确向外发送过几次塘报。他曾在奏疏中提到:“臣自二月初一日,在莱州府到任管事。初三日,贼即围城。初四日攻起,距今二十二日矣。仅于初七日缒人下城赍奏到任日期,并咨兵部塘报。嗣后,节次塘报俱送,按臣王道纯、监视臣吕直求其代题请兵,不知曾达御览否?”
也就是说,崇祯五年二月初一,徐从治在莱州府城中开始行使山东巡抚职权。按照规定,他需要将到任的情况向朝廷汇报。不过,由于初三日叛军就将城池围住,并从初四日发动进攻。一直到了初七日,徐从治才采取了“缒人下城”的方式送出了第一份塘报。
以上记载未提及具体派谁出城,但结合上下文来看,吕联芳的概率相当大。而“缒出城外”的方式,虽然没有骑马冲阵(比如赵子龙在长坂坡)那么震撼,但也很考验勇气和智慧了。要知道,城外的叛军不仅人数众多,并且装备有红夷大炮等火器,同时还采取了“穴地攻城”的方式(即在城外挖掘隧道,徐从治在奏疏中曾说:贼于东北角掏成隧道,暗藏地雷,火延机发,城忽震塌可二丈余)。在这种情况下,能成功突围一次就已经不容易,更何况三进三出。由此可见,莱州保卫战中的吕联芳,真乃“神勇之士”。县志对他“功造一疆”的称赞,也绝非浮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