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文姬:凤鸣于天的建安风吟

 六神有主 2022-01-22
文章图片1

秋夜,月朗星稀,风清树动,槐影晦明。

庭院内,古槐下,蔡邕端坐抚琴。琴声幽渺肃穆,若有所思。

高潮处,弦断音止。怔愣间,五六岁的昭姬跑出屋门,“爹——第二根弦断了。”

蔡邕惊奇:囡囡听得出来?

调皮的昭姬吐吐舌头,“自然!”

蔡邕不信,他支走女儿,续好弦,重新操琴,音韵婉转间,戛然而止,一根弦又崩断了。昭姬隔着窗户喊:“第四根弦断了。”

蔡邕推开焦尾琴,大笑。走进屋内,抱起赌气的女儿,赞道:“囡囡真神童也!”

昭姬即为后世所称的蔡琰,为避晋帝司马昭讳,称文姬。

蔡琰所在的东汉末年,礼崩乐坏,朝纲解纽,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幸运的是,她有一个博学而开明的父亲。蔡邕虽然学富五车、名满朝廷,却因为犯颜直谏,触怒灵帝,被流放于朔方。九个月后,年幼的蔡琰又跟随父亲逃亡江浙。六岁时,她已经能听音辨弦,领悟到生命的脆弱。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随着灵帝的崩逝,东汉已日爱西山,势如危卵。内宦、外戚拼得你死我活,凉州军阀董卓乘虚而入,把持朝政。

作为董卓手中的一枚棋子,蔡邕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

三年后,残虐无道的董卓被王允设计诛杀,而蔡邕闻讯后的一声叹息,不仅导致自己含冤致死,也就此改变了蔡琰的命运。

文章图片2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蔡琰在其《悲愤诗》中写道,“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蔡琰悲愤的质问,无力的呐喊,无法改变其悲惨的命运。

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发生内乱,汉献帝乘机逃跑,而被掳掠了三年之久的蔡琰,辗转流落到了南匈奴,最后归属了左贤王。

蔡琰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在此期间,她为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虽然生活际遇有所改善,但流落异乡的蔡琰始终难以适应,“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建安十三年(208年),53岁的曹操统一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

此时的曹操,踌躇满志,渴望天下归心。他听说了蔡琰沦落匈奴的消息,基于与一代大儒蔡邕的崇慕,同时作为唯才是举的一项重要举措,曹操决定派遣使者,带着金璧赎回蔡琰。这也是“千金之女”的渊薮。

文章图片3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血脉相连的母子之情被迫割舍,此后,母子之间,生离即是死别。悠悠三千里的故道归途,蔡琰肝肠寸断,又无可奈何。

回到故乡,只见“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曾经让她魂牵梦萦的故园,城廓荒废,家园被毁,白骨支离,豺狼狂吠。何处是归宿,哪里是家国?

曹操使其归乡,并为其指婚,将文姬改嫁与屯田都尉董祀。

一次,曹操询问蔡琰,能否记得战乱中散失的家藏古籍。

蔡琰说,昔年我父亲让我看的书有四千多种,流离涂炭至今,竟无一幸存,尚记得四百篇。

曹操说,很好,这已很宝贵了,我可以派十几个吏人陪夫人誊写。

蔡琰婉辞说,男女有别,请丞相备好纸笔,定不辱命。

文章图片4

为了报答丞相的知遇之恩,文姬凭借超群的记忆力,默写出了四百篇藏书经典,送予朝廷。

《后汉书·董祀妻传》记载,蔡琰“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

五言《悲愤诗》质朴哀婉,是我国最早的自传体长篇叙事抒情诗。清代诗论家张玉谷作诗称“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歌词被收录在宋代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诗集》中,不过,大多数学者认定其为后人伪托之作。这首诗激昂酸楚、一唱三叹,明朝人陆时雍说。吟其诗,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

在蔡琰的家乡,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的圉北村,尚留存一口马牙石井盘的汉代古井。如今,井水早已干涸,倩影无踪。但是,蔡琰却成功走进了男性书写的历史,哮哓无尽,凤鸣于家山。

(图侵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