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黄汤治疗牙痛配方、医案、经典案例

 zipzap 2022-01-22

毫针刺结合吹耳疗法治疗牙痛

【治疗方法】

1.吹耳疗法取穴:患侧牙、颌、皮质下、牙痛点(在耳甲腔外下角)、胃、肠、神门,用细管吹出细而弱的气流在穴位上,并可向牙痛局部引导.

2.体针疗法取穴:合谷、颊车.胃经实火者配内庭、上巨虚;风火牙痛者配风池;虚火牙痛配太溪;中风池、内庭、上巨虚均用提插结合捻转泻法,太溪用提插结合捻转补法,合谷、颊车用平补平泻法.每天治疗次数不超过2次.

【功效主治】祛风泻火,滋阴降火

【临床运用】临床治疗64例,痊愈48例,占75%;显效12例,占18.7%;有效4例,占6.3%,且都为虚火上炎型,总有效率为100%

王某,女,37岁.2004年8月17日初诊.自述:右下颌后牙处抽痛2天,疼痛较剧烈.查无龋齿,牙龈红肿,口气热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数.诊为胃火牙痛.取穴:双合谷、双内庭、双上巨虚、右颊车,于留针期间用细管吹耳一次治疗痛即止,为巩固疗效又继诊2次,1年后回访,被告知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牙痛是指牙齿因某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发作或加重,属中医的"骨槽风"范畴,任何年龄与季节均可发病.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本病多由胃肠实热,循经上扰或风邪外袭,内郁阳明,胃火上炎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而发为牙痛《灵枢·口问》:"耳为宗脉之所聚".耳通过经络与全身的脏腑器官相联系,通过刺激耳部穴位可治疗机体其他部位的疾病其中内庭、上巨虚用泻法,可清热泻火止痛泻风池可祛风泻火,补太溪可滋阴降火,配合吹耳疗法,牙痛点、感、神门、皮质下等穴位,能增强镇静止痛的效果,胃、肠可调节脏腑.从治疗结果中不难看出,本法尤适用于胃火牙痛和风火牙痛,疗效好且见效快.

针刺治疗牙痛效果良好,但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

【方剂出处】赵俊龙,等,毫针刺结合吹耳疗法治疗牙痛64例,现代中医药,2005,25(6):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