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嘉烨║关于故乡,祭奠旧时光

 梅州文学网 2022-01-22

  我离开故乡好多年了,尽管是年深外境也没觉得是吾境,日久他乡也没觉得是我之故乡。我这个游子,总觉得还生活在心中故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之中。

  我能数得过来的几次回故乡,都是流泪回,泪流走。虽然故乡早已没有了亲人,但是我的太爷太奶爷爷奶奶还留在故乡的土地上,每每想起,那思念便充盈了我的心房,久久仰望南天边际那片云下生我养我的小山村。

  听爷爷讲,我没见过面的太爷挑着一头是锅碗瓢盆,一头是破旧衣被的担子,后面跟着小脚的太奶领着我的爷爷,拔山涉水,餐风宿露,一路讨饭,也记不得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北方逃荒来到了粤东西北这个小镇,定居在我的故乡。

  从此太爷太奶和爷爷能吃上饭,才把命活了下来。从此成为了游子,于是也便把他们的先辈留在了故乡的“家”。他们每到年节,便买上香纸,走进原野,焚化纸钱,点燃高香,望着北方遥祭,然后眼含泪水跪下,深深地磕三个头,是自言自语还是太爷和太奶说:“谁去给他们添把土烧张纸点炷香。”说着说着,一颗一颗的泪珠便顺着两位老人脸上深深的皱纹流了下来。

  爷爷虽然是只言片语的讲述,但语调是低沉而凄婉的。不由的眼前浮现出太爷太奶领着爷爷拖着疲惫沉重的两腿,一步一步地向大山里走来,那思念亲人的祭祀情景令我凄然泪下。爷爷曾几次对我说,别忘了老家,别忘了老祖宗,要领识几个字的我回去看看,但终未成行。

  每逢想起,心里就一阵一阵的不是滋味,因为再也回不去了,看不到也找不到北方的祖坟了。但是我太爷太奶爷爷奶奶的坟,每回回故乡都能找到,因为在他们的坟前立着一块能让我永远牢记在心里的墓碑。同时也想到,将来他们能不能也如同北方的祖坟一样,没人给添把土烧张纸点炷香而消失在故乡这块土地上?

  今年清明我回到了故乡,为我的太爷太奶,爷爷奶奶上坟。在长我两岁邻居大哥的陪同下,过河穿林,走上了平岗,我第一眼就看见了我家凸起的祖坟,十分显目,但也长满了荒草和灌木,不过还看得下去,是每次回故乡上坟时添土的结果。今天又经过修整,祖坟重见了天日,又添了一层厚厚的新土,我的心得到了慰藉。若是夏天来,在葱茏茂盛的草木丛里,也不容易找到。我坐在坟头旁,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又回到了亲人的身旁。

  斜阳,穿透树林,把点点稀碎的阳光撒在坟墓上,坟墓随光影而动。一阵秋风起,刮动坟地那层枯叶,沙沙响,光溜溜的树木枝条泠泠摆动。两只寒鸦从东北天际的一片薄薄的灰云下飞来,发出“啊――”“啊――”“啊――”的沙哑叫声,从坟地上空飞向西南天边那片淡淡的红云,给寂寥的坟地增添了生气,更显得肃穆。

  忽而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大约是附近也有人在祭奠先祖。

  清明是个特殊的节气,在这天万物吐故纳新,标示着春天的到来。同时这也是个思念的节气,苏轼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白居易说,“冥冥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

  而清明真正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祭奠,而在于铭记。也许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那样,我们的祝福与思念,另一个世界里的人都能收得到。死亡从来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消失,遗忘才会。只要我们始终记得,物质不灭,爱就生生不息。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柳馨梦;校对:苏荷

策划:阿帆;责编:廖秋香;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作者简介

吴嘉烨,广东省梅州市人,医务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曾就读嘉应学院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