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大致讲了一下龙,在杨公《撼龙经》中称为“龙神”,老百姓就称为龙脉。三年寻龙,练的就是看透阴阳的眼力。
阴德有位,不论是干龙、枝龙,四处展延起峰起峦,就如植物开枝散叶。龙脉会孕胎结穴,植物则开花结果。我们拿着罗盘上山格来格去,其实格的就是龙穴砂水向的具体方位,有位就有方向。大多风水理论都把外在形峦以阴来代表,比如束咽处以耸起的细脉过来就称为阴脉,而对平缓地面细脉难寻则定为阳脉。除了看阴德有位,还要看阳德有象,我们看的不仅仅是一条条死硬的山脉,而是要看到龙的生命活力与宗支源流。所以龙脉才有祖宗山、少祖山、父母山,穴星山下来还有胎和息,直到结穴,这就是生气所代表的生命和血脉传承。除了祖宗山,有的会有太祖山,甚至还有始祖山。杨公《撼龙经》第一段就是“须弥山是天地骨,中镇天地为巨物。如人背脊与项梁,生出四肢龙突兀。”就是说天地间所有龙的祖宗是须弥山,须弥山象我们人的四肢一样,伸出东西南北四条龙,我们中国大陆就是向南发展的离龙。刚好前面有易友问到,为什么易学的东西都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这里正好可以借此来解释一下。 从天来说,天南地北,地轴北指唯一的北辰,这是太一也叫太乙。心即易,易学就是把一颗心来当作太乙出发来观察和思考。所以我们是站在北半球来看南方的天空,看二十八宿等星辰每天东升西落而顺行。又看到五星和日月沿黄赤道的逆旅,一顺一逆,一阴一阳即为易。日有黄道成二十四节气,月有白道成盈亏,日月运行也成易。从地来说,因为中国大陆为离龙,南龙入中国,在昆仑山起祖。山川大势,背北南来,山水向明,一路分肢劈脉,胎宗孕祖,大则为都城重地,小则为郡县乡镇。所以从地势行龙来说也是背北向南,所以是前南后北,左东右西。从人来说,心火在上,肾水在下,左肝右肺,一样的道理。五行性质也是这样,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天、地、人都是统一在河图、洛书的规则上。好了,我们来讲龙格,格龙格龙就是要看山龙的格局,由此辨其贵贱,根据山龙形势察其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