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菖蒲:“慢”是它的姿态

 妙处无语 2022-01-22
历代文人赏蒲,不是单单的雅兴,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寄托了其高洁淡泊的风骨。没有文化的玩物是单薄乏味的,菖蒲,正是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标的物,因此,历代文人对菖蒲咏之记之画之书之,其中不乏苏东坡、陆游等名人名篇。

图片

知名菖蒲专家王大濛说:“我的菖蒲不喜欢富贵气。菖蒲的性格是丝毫没有功利性的,她的淡泊隐逸的精神是文人所崇敬的。一旦纯粹地把菖蒲作为时髦与流行去追求,这是菖蒲文化的悲哀。”

图片

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云:“菖蒲……欲其苗之苍翠蕃衍,非岁月不可。”

又云:“须择美石上种蒲草得旧石,种蒲年远,青葱郁然者妙绝。”

图片

北宋苏东坡简直是宗师级的菖蒲玩家。他有大量文字记录了他的养蒲经历。譬如在山野采集菖蒲和家养方法:“惟石昌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

他曾在山东蓬莱阁丹崖山旁拾取弹子涡石(一种坑坑洼洼的石头)数百枚,用以养菖蒲,还为此写了首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图片

他还描绘了菖蒲与文房空间的关系:“斓斑碎玉养菖蒲,一勺清泉满石盂。净几明窗书小楷,便同尔雅注虫鱼。”

乘船旅行途中获得几株好的菖蒲,他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后来改走陆路了,怕无法照顾好这些菖蒲,就送给了九江道士胡洞微,嘱咐他一定要“善视之”。并威胁“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图片
图片

菖蒲须用白瓷盆盎,既古雅,又洁净,垫以紫檀之架,静则生灵,允为文房至宝。而披卷著述,目倦之余,对之尤为清豁。灯前置一盆,可收烟气,颇有益也。

图片
图片

书到老年唯有辣,辣是力量、是魅力、是时间给予实践积淀成的冲力。

就如黄宾虹所说:“艺术的成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需要时间的保证。这是人才与时间的关系,急不来的。

图片

人与物的关系更需要时间,有时时间越长越显完美。

比如陈年普洱茶,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越陈越够味。中国画的宣纸、墨,随着时间的流逝,质地沉静火气全退,纸色墨色润泽如玉。

图片

太湖石的风化老皮壳是时间留下的“面容”,苍古闲远。日月运转,风花雪月,春夏秋冬,把时间凝固在皮壳之中,让我们沿着它的风化层追索它的过去。

中国人的艺术,“慢”是它的姿态。

图片

欣赏一幅好画,不是快速地看,也不是用色彩冲击你,把你的眼睛打得红一块绿一块,而是要慢慢地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把精神的东西深深地藏在笔墨深处,让你一步一步去挖掘。

寄畅园的三步一景五步一境,性急慌忙走一圈不可能欣赏到它的妙处与深度。

到头来,人生也只是“到此一游”。

图片

菖蒲的青葱郁然是时间给予的魅力。退回初始,一撮菖蒲小苗,一棵小树,只能见着幼稚的开始,但久远的时间之后,苍翠的菖蒲、古老的大树,才能使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秘与沉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