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谈 | 福楼拜:学生莫泊桑成了世界小说之王,我只教了他三件事

 文超公馆 2022-01-22
文章图片1

本 文 约 2100 字

阅 读 需 要

3 min

文 | 刘十九

文章图片2

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高中语文课本上收录有莫泊桑的小说《我是叔叔于勒》《项链》

莫泊桑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除了自身笔耕不辍的努力之外,离不开他的老师福楼拜对他的写作指导。

从1973年9月起,莫泊桑有幸得到了母亲的好友福楼拜的悉心教导。福楼拜当时已经是小说大师级的人物了,他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已让他蜚声世界文坛。

初见福楼拜,莫泊桑就不无得意地给老师朗诵了自己的作品——一篇恐怖小说。

听完后,福楼拜对莫泊桑说:“你是否有天才,我还不能断定。你给我读的东西表明你是聪明的。但是,年轻人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天才就是坚持不懈。”

文章图片3

从此以后的十年间,每逢星期日,莫泊桑就带着新的习作,从巴黎坐长途车到福楼拜在里昂郊外的住所,聆听老师对自己的写作指导。

1.学会让手服从于眼睛

《剥皮的手》——就是莫泊桑在福楼拜跟前炫耀的恐怖小说,它讲述了一只被砍掉的手,在机缘巧合之下复活了,并且替主人复仇的故事。

莫泊桑为什么会把一篇恐怖小说当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呢?因为当时的法国社会正流行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

对此,福楼拜毫不留情地批评说,毫无边际的虚构算不上什么本事。他还对莫泊桑的母亲说:“急于求成会让这个孩子一事无成的。”

莫泊桑虚心地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开始了自己新的写作征程。

文章图片4

莫泊桑拿出自己写好的几篇文章,请求福楼拜给予指导。他苦恼地对福楼拜说:“我已经读了很多书,发表了一些作品,为什么还总是感到写人、记事、状物不够形象,不够生动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原因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那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莫泊桑急切地问。

他告诉莫泊桑,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发表作品,而是锻炼自己的写作基本功,学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一个人要想做到“真正的写作”,就要锻炼自己写实的能力。真正的写作要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常人不能发现的东西。

“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手服从于自己的眼睛,把自己观察到的,用自己的手写出来。”

他举例子说:比如,你骑马出去跑一圈,在路上遇到一个人,遇到一处风景,看到一个场面,你回到家就要把你看到的这些描述出来。要看得到,更要写得出,这才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能力。“缺乏这种本事,你还能有什么作为?”

文章图片5

2.找到描写对象的“与众不同”

学会用手去服从眼睛,写出自己看到的,只是写作的开始。

福楼拜开始对莫泊桑做进一步的要求了:“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写出来。”

过了几天,莫泊桑汇报说:“我每天都看,每天都写,不过,实在是没什么好写的,每天都一样。”

这类似于老师让我们写日记,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干同样的事,所以第一天写了很多,之后只好写两个字:同上!如果老师发怒了,不准写“同上”,那就只好编瞎话。

对此,福楼拜启发莫泊桑说:“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文章图片6

也就是说,要想让自己写出的文字与众不同,就要下更大的功夫,学会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征,能看出事物之间的主要区别和细微差别。

事物的特点、特征,是很抽象的,不会摆在明面上,能让我们一眼就能找到的。它需要我们花点心思,确定看待这个事物的角度,然后才能从对比中把事物的特征确定,进而联想到社会人生,构成我们写作的重点。

对要写的东西,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发现了这些特点,再把它们写下来,才能让你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与众不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只有一个词是正确的,找到它

有一次莫泊桑去向老师请教,发现老师的桌子上放着一厚摞稿纸,每张稿纸上只写了一行字。莫泊桑好奇地问:“老师这样写文章,岂不是很浪费稿纸吗?”

福楼拜笑了:“这第一行是我的初稿,后面留出的空白是用来改稿子的。”

听了这句话,莫泊桑震惊了,老师这样优秀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还如此谨慎。

好文章并不是用华丽的修辞堆砌而成的。这是福楼拜最后要告诉莫泊桑的写作秘诀。他语重心长地对自己的学生说:“一个恰如其分的词威力无穷。世界上绝对没有两颗沙粒、两只苍蝇、两只手和两个鼻子会完全相同。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准确地找出合适的词语来表达。”

文章图片7

无论写什么事物,要称呼它,只有一个名词最准确;表现它的运动,只有一个动词最准确;要揭示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最准确。我们要找到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不要因为困难就用其他词语敷衍了事。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海明威把《老人与海》的手稿反复读了200遍才付印,可见优秀的作家都特别注重用词的准确性。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是遣词用句的大师,他的文字看似朴实,读起来却生意盎然;他的用词看似随意,读出来却让人觉得无一处不熨帖。据说,在老舍的作品中,当你想要更换一个词时,会发现无词可换,因为作品中的词已经是最好的。

写作中所用词都应该是最合适的,最好的。

就这样,从二十岁到三十岁,莫泊桑在福楼拜的精心指导下勤奋地写作着,直到1880年莫泊桑发表了小说《羊脂球》,终于跻身世界级作家之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