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刘忆:与高三学生的沟通

 书韵闲话 2022-01-23

陪学生一起走过拐角

——与高三学生的沟通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圈长长的跑道,那么高三就是这一长圈中的一个拐弯处。面对可能左右自己人生走向的升学压力,有的学生失去了信心和斗志,有的学生在高考前夕精神紧张,通宵不眠。这都会影响高三的备考复习和高考的正常挥发。

学生存在着种种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

而作为高三班主任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适时地帮助学生减轻思想负担,化压力为动力。

那么,什么是高三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班主任怎样做才能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帮助”呢?下面,根据我带高三64班的经验,谈谈我的认识。
   
一、稳定情绪,做一个理智的倾听者

进入高三,学生仍旧容易烦躁,再面对同学间的激烈竞争,面对老师、家长对自己升学的期望,无论学生学习程度高低,都会对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产生疑问。

因此,行为上就容易出现某些偏差,情绪不稳定时还会将周围的人当成发泄的对象。

所以,上了高三后,家长会陡然感到孩子和自己的距离远了,班主任也会感到师生之间会存在沟通上的困难。

当学生遇到困难成绩下滑时,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指责,眼睛只盯着“成绩”,不给学生倾诉感受的机会和独自反思的空间,就会加重他的逆反情绪和学习挫败感,甚至会由单纯对自身学习的不满转化为对老师的不满,以至与班主任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

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班主任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因学生的不良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


学生急你不急,他发牢骚你就耐心倾听,他生闷气你就仔细观察,用理智克制自己急于评头品足的欲望,在倾听和观察中尽快找到困扰学生的症结;待他情绪平复后再有理有据地与之交流,尊重学生的一些看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尽快走出心理波动期,愉快地进入高三每一个复习环节的学习。

类似这样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渐减少情绪的波动,提升应对困难的技巧和信心,而且在学生最需要理解和抚慰的时候,班主任的宽容和帮助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奠定了以后师生间愉快沟通的基础。

我班有部分学生基础不好,但思维能力并不差。刚进高三,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但几次高三月考成绩出来后都不尽如意,有的就慢慢失去了学习信心,选择了对抗和放弃,更有甚者,有的还通宵达旦地去上网。面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们谈心,认真倾听他们对学与玩对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和看法,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以平常心看待每次的月考和最后的高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考上大学是最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使他们懂得珍惜高三这一人生最珍贵的学习阶段。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我希望给每个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
   
二、准确定位,做一个明智的点拨者

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到了高三考查综合实力的时候,学生间产生比较大的差距总是难免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付出,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未来。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较,有比较就有优劣。这个事实班主任必须冷静面对。

所以,到了高三上学期期末,就应该对学生在班内和校内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准确定位,并对学生下一步的升学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定位后,班主任除了真正从心理上接受现实,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心理等进行点拨调整,帮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扩大优势或缩小差距。比如学习中上等的学生,有的往往刻苦不足、难题钻研不精,对高考又盲目乐观。

这就需要班主任配合科任老师,及时了解学生上课学习及作业情况,为学生敲敲警钟,指出问题,以督促为主,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加大对作业和复习的纠错力度,拓宽对高难度题型的研讨思路,以求学得扎实、有序。而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不牢、信心不足。这就需要班主任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以鼓励为主,调整学习思路,以求综合成绩有所提高。

在人生的拐角处,学生身上往往过多地背负家长与老师的期望。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未能达到家长与老师的期望值,很多父母及班主任的第一反应便是“迁怒”。他们往往不顾学生的智力水平,不顾学生的主观感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对学生定位过高,会使他们在学校累,在家里烦,身心俱疲。所以有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叛逆行为是家长与老师的不明智之举逼出来的。


和高三学生打交道久了,有一点我很肯定: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上了高三这座桥,就没有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终点的。这就意味着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学生,面临严峻的高考,人人心里都有一个上紧了的发条。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换位思考,时时给予鼓励和信任,他们就会“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高考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平时面对学困生,我特别注意以辅导代替责备,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指导复习的方法,要求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复习效果。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月考成绩。平时的失败不等于高考失败,而是成功的不断积累,应该更加努力,树立学习信心,不放弃,相信成功会属于自己。

刚进入高三时,大多数学生都是胸怀大志,充满信心的,目标至少是二类本科院校。当经过一段时间拼搏后发现自己的实力与目标的差距太大了。于是,意志消沉,唉声叹气。

我十分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的基础水平,制订合理的目标,踏踏实实地搞好复习,一步一步朝理想目标迈进。

例如李敏是我班一个基础不错的学生,高二结业全省水平测试考试中成绩名列年级前列,进入高三后,她的第一二次月考成绩都不理想,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并且在日记和作文中表达了自己消极情绪。我找她谈心,知道她为考大学的目标发愁。我几次找她谈心分析,指出她的目标应是”坐三望二”,即确保第三批本科大学,力争第二批二类大学,重新激起她的斗志。现在她的情绪稳定多了,知道基础与目标必须协调,可攀的合理的目标会给人动力;过高的目标将使人迷失方向,变成梦想。

高三二期我仍要求全班同学都能制定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短中长期的学习计划,脚踏实地地去如期完成。
   
三、合理让步,做一个睿智的督促者

高三的学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而玩的诱惑对十七八岁的学生仍很强烈。所以,班主任要深刻领会劳逸结合的涵义。

学习固然重要,但适宜的玩耍以及交友,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是有益的。何况,青春年少的学生本来就是以适度的玩耍和交友来释放一部分情绪并获得人生体验的。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上网,那就和学生约定周六、周日一天一个小时可以尽情玩;有的学生喜欢打篮球,那就放他们出去半天,与自己熟悉的球友驰骋球场;有的学生喜欢看电视,那就在固定的时间让他看上一段自己喜欢的节目……

凡事要有度,这个度就是在学生要求合理的情况下,老师与学生交流之后做出一些合理的让步。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某些愿望,又不至于使监督失控,还会使学生觉得班主任通情达理,拉近双方的距离。

说到青春年少,不能绕开的一个话题是早恋。

我的看法是,正值妙龄的少男少女彼此有好感,甚至有一定的来往都是正常的,关键要看学生交往的意图以及老师和家长处理这种事件的技巧。


有的学生学习不行,感觉到升学无望,就可能想找一个玩伴混下去;有的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精神没有寄托就可能想找一个朋友,作为倾诉和获得心理安慰的对象;有的学生则是由于欣赏彼此的优点而走到一起。

这三种情况中,对第一种应该态度鲜明,果断采取较强硬的措施加以限制;对第二种则需要在打开其心结的基础上耐心抚慰,使其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而第三种需要慎重对待,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好的。先定了性,再看他们的交往,班主任就能适当做出一些让步,给学生一定的交往空间,以利于高三的学习生活。

“高三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高三的学生需要理解、放松、关爱。对此,班主任应该感到庆幸:你的学生还是很依赖你的,有喜怒哀乐还是愿意与你分享的,有解不开的疑虑还是想通过你的帮助得到解决的。所以,高三的班主任应从调整自己入手,调整情绪、调整定位、调整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方法,在学生最需要班主任帮扶的人生拐角处,与学生一起走好。
 

作者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二民族中学教师,杨智慧工作室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