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传(三)

 新用户66885325 2022-01-23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我整整研读了两天。不是文字多么难懂,而是动情处潸然泪下。这真是千古奇文哪!世界之大,没几个人真正读懂司马迁的耻辱之心!这些都化作了撼动人心的不朽文字,《史记》体现的就是终极的人性。人生在世,官位若何?财利何益?这可能是每个人一生都不能解开的难题。请看《<汉书>研读》第309章:

 

司马迁传(三)


任安

汉朝继承了五帝霸业,承接了三之后。周道废止后,秦朝毁灭古文,焚烧《诗》《书》,导致明堂、石室、金柜、玉版的图书散乱无章。汉朝建立后,萧何颁布律令,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定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然后文学彬彬的儒生进入政治,《诗》《书》等书籍不断在各地发现。从曹参推荐盖公谈论黄、老之学开始,贾谊、晁错通晓申不害、韩非的法家学说,公孙弘凭借研究儒术得以显贵。近百年之间,天下的遗文古事无不集中到朝廷。

太史公父子相继担任这一职务,司马谈说道:“哎呀!我先祖曾经执掌此事,扬名于唐虞之世,直到周朝再次执掌其事,所以司马氏世代相继主管天官之事。难道会中止于我这一代吗?要铭记在心、铭记在心啊!”

司马迁网罗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对帝王兴起的事迹究本溯源,既要看到其兴盛,也要看到其衰亡,研讨考察各代所行之事,简略推断三代,详细载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今,著成《十二本纪》,已按类别加以排列;有的同时异世,年代误差不明,写成《十表》;礼乐增减,律历改易,兵法权谋,山川鬼神,天人关系,要趁其未衰败时进行变革,写成《八书》;二十八宿列星环绕北辰,三十根车辐集于车毂,运行无穷,辅佐股肱之臣与此相当,他们忠信行道,以侍奉主上,写成《三十世家》;有些人仗义而行,倜傥不羁,不使自己丧失机遇,立功名于天下,写成《七十列传》。

以上总计一百三十篇,共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称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充六艺,成为一家之言,协合《六经》异传,整理百家杂语,藏之于名山,留副本在京师。第七十篇传记为自叙,其中十篇缺失,只有目录没有内容。

司马迁遭受腐刑后担任中书令,任职尊宠。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任安写信给他,用古代贤臣的标准来责备他。司马迁回复任安说:

少卿足下:前者赏赐书信,教导我谨慎接物,并以向陛下推荐贤良作为要务。信中语气十分恳切,好象是责备我没按照您的要求去做,而是随从了世俗之人所说。我却不是这样去做的。我虽然资质平庸,也曾经道听途说过长者遗风,我只是看到自己身体污秽残疾,又处于低贱位置,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害怕受到责难,所以成天抑郁有苦难言。俗话说:“为了谁去做,做了谁又会听?”大概钟子期死了后,伯牙一辈子再不鼓琴。为什么会这样呢?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像我这样身体伤残的人,就是怀有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才质,有许由、伯夷那样的行为,仍然不能引以为荣,只是引起有些人暗自发笑,从而让自己更加污秽罢了。

早就应该给您回信了,恰好刚刚跟随陛下从东方返回,又忙于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咱们相见的日子总是太短,而我又在勿忘中没有时间说明白我的意思。现在少卿遭遇天大的不幸,再过十天半月,就要来到冬季行刑的日期,我又要风尘仆仆地跟随陛下前往上雍,担心突然之间您要遭遇不幸。我也许最终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样您长逝的灵魄也会遗恨无穷,请允许陈述我的浅陋之见。好长时间没有回信,敬请见谅。

我听说过:自觉修身是智慧的象征,施舍爱心是仁德的端始,懂得取舍是大义的标志,面对耻辱是勇敢的标准,建立美名是行为的极致:士人具备了这五种品质,就能自立于世界,位列于君子之林。所以最大的祸害莫过于利欲熏心,最大的悲痛莫过于伤害自尊,最大的行为莫过于辱没先祖,最丑的刑罚莫过于遭受宫刑。对于遭受宫刑苟且活命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他待在一起,这并不是一朝一代的事情,史上从来就是这样。当年卫灵公和雍渠同车出行,陪坐的孔子因此离开卫国前往陈国;商鞅通过景监引荐面见秦孝公,赵良感觉恐惧;宦官赵谈和汉文帝同乘,袁盎当时变脸:自古以来就是以宦官作为大耻之人。就是一般的人,如果涉及到宦官的事,也无不生气,何况那些慷慨激昂之士呢!现在朝廷虽然人才缺乏,但也不会把一个受过刀锯刑的人推荐为豪杰英俊的!

我依靠着先祖的遗业,得以用待罪之身侍奉在陛下的车下,已经二十多年了。平日里经常自己想:最好的方面,我不能纳忠效信,具备奇策伟才的美誉,以博得明主赏识;其次的方面,我又不能拾遗补缺,招贤进能,推荐隐居人士显贵;对外方面,我不能投身行伍,攻城野战,建立斩将搴旗的军功;最差的一个方面,我也不能累日积劳,取得尊官厚禄,以便能为宗族朋友争得宠信。我在这四个方面一无是处,只求得过且过,没有可述说的功绩,只是受到陛下的收纳罢了。过去,我也曾居于下大夫行列,侍奉陛下于朝堂之上,有时说些微不足道的言论。可我在那时也没有捍卫国家法度,为国家竭尽智谋。现在身体残疾了,只能当一个洒扫的奴仆。处于这样卑贱的地位,却想要扬眉吐气、谈论国家是非,这不是轻视朝廷、羞辱当今的士人吗?哎呀!哎呀!像我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

何况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不容易说清楚的。我年少时有点小才华,长大后没能赢得乡间的赞誉名声。陛下因为我先人的缘故,使我得以奉献微薄的才能,出入宫廷之中。我认为公私不能兼顾,就谢绝了与宾客交往,舍弃了家庭之事,日夜思念竭尽不肖才力,专心做好手头的工作,以便博得陛下的赏识。却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意料。我和李陵同在门下任职,非亲非故,平时算不上交好,志向兴趣也各不相同,更没有举杯饮宴结为过命朋友。但我观察这人是世间奇士。他侍奉双亲至孝,与士人交往守信,在钱财问题上廉洁奉公,取舍讲求大义,尊老爱幼,谦虚对待比他地位低的人,经常考虑的是奋不顾身以救国家之急。从他平时积累的修养品德来看,我认为他真正具备国士之风。作为人臣,如果能时刻考虑为国家赴汤蹈火,拯救国家危难,这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现在只因为一时不慎被俘,那些为了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们,随意胡说揭露其短处,我真的感觉痛心疾首!何况李陵率领的步兵不足五千,深入匈奴戎马之地,足迹踏遍匈奴王庭。李陵的这支部队,只是作为引诱匈奴的食饵,却敢于挑战凶猛的匈奴,直攻强敌,和单于接连恶战十多天,所杀的敌人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部队数量,导致匈奴人来不及救死扶伤,疲于应付,匈奴单于十分惊恐震怒,调集全部左右贤王部队,把整个匈奴能拉弓射箭的全部派上前线,用一国的全部人马围攻李陵所部。李陵转斗千里,箭支用尽,汉军的一兵一卒救兵都没赶到,他们死伤的士卒堆积如山。但是李陵一声令下,士卒无不奋起,他们流着眼泪,擦掉血迹,手持空弓,挥舞拳头,冒着敌人的白刃,向北出击与敌一死相拼。李陵刚取得小胜时,使者前来报告,朝廷中的公卿王侯全都举杯祝贺。以后几天,李陵战败的消息传到,陛下为这事食不甘味,听朝时非常不悦。大臣们担忧恐惧,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我私下里没有料到自己地位卑贱,看到陛下凄惨悲痛,就想效我的愚忠。我认为李陵平时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他能让军士效死力,就是古代的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然遭遇失败,但我猜测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想先保全自己,以后能为汉朝效力。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但他敢于深入敌阵,击败强敌,其功劳足以光耀天下。我想表述这个意思,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恰好陛下征召询问,我就按照这个意思述说李陵的功绩,想以此宽慰陛下之心,堵塞那些小人的虚妄之辞。我还没有把话说完,陛下也没有仔细听取,却认为我怪罪贰师将军李广利,认为我这是为李陵游说开脱,下令把我逮捕入狱治罪。我的拳拳忠心,最终也没能表白,被判处了欺君诬上的罪名,陛下最后也同意了官吏判决。我家中贫寒,没有钱来赎罪,我的亲戚朋友们也没有人前来搭救,左右亲近没人敢替我说一句好话。我的身体不是木石,却要独自面对狱吏,深陷在囹圄之中,有谁能去诉说!这些正是你亲眼看到的,我的遭遇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陵已投降了匈奴,辱没了他家的名声,而我却被处以宫刑,在蚕室中蒙受耻辱,一时被天下人耻笑。可悲呀!可悲呀!


报任安书

黄其军

        作于2021年10月31日(古历辛丑年九月廿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