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应网友要求,重新上传了自己2年前的一段训练视频: 视频一开始,一只标有“100KG”的哑铃赫然占据了整幅画面。 随着镜头渐渐拉远,能看到哑铃两端的配重块足有保龄球大。 随后军神拎着这对“保龄球”,单手连续将它拉起了10次,接着换到另一只手,再次重复刚才的动作... 在不到50秒的时间内,军神一共完成了20次这样的哑铃单臂划船,训练容量达到2吨。 此时弹幕里的网友们,齐刷刷的打出了一片“WC”,看来也是被军神的神力镇住了... 评论区里也是叫好声一片: “没用的,你这么练是拿不了亚军和季军的” “看了视频导致对100公斤缺乏了合理的认识买了30公斤的哑铃结果在快递站搬不动这件事” 其中有一位网友这样说: “不要利用惯性,慢起慢放,顶峰收缩,来我这学几节课吧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在反讽当今的键盘侠,就连国家级举重冠军也免不了被他们指指点点。 你猜怎么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永远比段子更加魔幻。 就在2年前,这段视频发布之初,还真就有键盘侠在挑刺: “肩膀晃动太明显,而且膝盖也老是晃动” “这样的训练实在是太多问题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条评论点赞最多,高居所有褒奖吕小军的评论之上。 莫非军神的动作真不标准? 确实,按照喷子的观点,吕小军的晃动借力太明显,是不符合健身健美训练的要求。 但问题是,一个举重运动员为什么要按健美的标准训练呢? 诚然,举重和健美都是将杠铃从A点移动到B点,看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运动。 举重是以举起杠铃的重量来争高下,健美则是靠形体的美感确定胜负。 2种运动竞技目的不一样,它们的训练方式注定也会有差异: 挺举和抓举都有着很大的动作幅度,需要调动每一块肌肉发力,讲求全身动力链的协调配合; 而健美训练种类繁多、区分细致,一个动作往往只用来练一块肌肉,讲求孤立刺激目标肌。 由于训练目的不同,所以有时即使是同一个动作,举重和健美选手的做法也是会大相径庭的。 带着健美的眼光去评判举重,无疑会闹出很多笑话: 健美运动员做双杠臂屈伸,速度较慢,8-12次 举重运动员做双杠臂屈伸,速度偏快,干到力竭 健美运动员做侧平举,90°,孤立练肩 举重运动员做侧平举,180°,练肩也练斜方肌 健美运动员做二头肌弯举,全身只有肘关节动 举重运动员做二头肌弯举,全身都动、甚至腿都在借力 最后送给键盘侠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健身圈这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身材好的人才更有话语权。 只要你练得大,说卧推能练脚后跟我都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