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救胡志明

 不沉俾斯麦 2022-01-23

1942年8月中旬,两位越南人从越北高平省的山区出发,徒步进入了中国广西靖西县境内。

经过近十天的跋涉,他们来到靖西县巴蒙圩的一户农民家中稍作休息。

三天后(8月27日),一位当地农民带领二人继续赶路。

当行至德保县足荣乡时,三人遭到国民党乡公所乡警的盘查。

不查不要紧,一查发现了端倪。

其中一名越南中年男子身上携带着多份高级证件(证件均已过期失效),比如:“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越南分会”的证件,“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会员证,以及国民党政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的军用通行证。

乡村民警哪见过这种高级货?

一拍大腿,认定此人身份复杂,遂将其拘留。

这位被拘留的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胡志明。

另一位陪同他的越南人来头也不小,是时任越共中央委员黎广波。

图片

年轻时的胡志明

四十年代初,越共的前身印支共产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解放”的口号。

当时越共的主要根据地设在中越边境的高平省。

熟悉对越自卫还击战历史的朋友或许会记得,1979年有一个著名的“高平之战”,我军采用坦克部队穿插的方式大败越军,非常经典。

此高平便是彼高平。

为什么越共把根据地设在离边境这么近的地方呢?

那还不是因为此处法国和日本殖民者的势力比较薄弱。

其实那段时间里越共武装经常跑到中国广西境内以躲避追捕,还建立起从广西靖西县、那坡县到法属印度支那北坡的交通线。

1942年时,山沟里打游击的越共尚未能与盟国及我党建立实质联系。

于是越共领导人胡志明沿着交通线进入中国,试图到重庆去见周恩来,请求给予更大规模的支援。

怎料却被国民党的乡村警察给抓了个正着。

图片

重庆时期的周恩来

1942年8月29日,胡志明被押解到靖西县城。

靖西县的国民党官员认为:

胡志明既是越南人,却持有中国方面的多种证件,一定是重要嫌疑犯,阴谋大大滴。

县里不太方便处理这种高级跨国案件,还是移送到省里吧,省心又省事。

胡志明心里自然清楚,越往上捅越不好办。

心急火燎的他多次希望求见靖西县长,但均被拒绝。

当时国民党在广西的最高军政机关叫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顾名思义,驻地在桂林。

桂林离靖西县路途遥远,通信和交通均十分不便。

在尚未来得及转移之前,一位王姓中国农民受黎广波之托,到监狱探视胡志明。

胡志明通过这位老农传递出了一封信,报告了坐牢和转送桂林的消息。

原来作为胡志明随从的黎广波见老大被捕,心急如焚。

他一边托人探监,一边提出“掉包计”,试图在押送途中和胡志明交换身份证明,由自己替胡志明坐牢。

胡志明拒绝了。

老胡说道:

“我会法语、英语、汉语,周旋起来方便。记住,你们一定要及时报告越共中央委员会,尽快把消息通知给周恩来。”

黎广波领了命令后立即返回法属印度支那,向组织上报告了这一重大突发事件。

图片

孙中山长子孙科,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长

越共在得知胡志明被捕的消息后,以“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名义发了一份电报给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

为什么要给孙科发电报呢?

因为孙科不仅是国民党内“亲苏派”的代表,还是抗战期间中国与苏联对接援助的负责人。

1937~1938年间,孙科曾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三度访问莫斯科,争取到苏联对华巨额援助和大量军火。

而胡志明身上有明显的苏联共产国际印迹,正是鉴于此,越共才把最初的希望寄托在了孙科身上。

结果呢?

孙太子日理万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什么“国际反侵略协会越南分会”的电报(也可能是被秘书给处理了)。

而可怜的胡志明就这样从靖西县走上了漫漫押送路。

根据日后《狱中日记》的记载,每次出发前犯人们都会被带上戴上手铐和枷锁。

往往是清晨上路,傍晚才能到达另一个监狱,有时甚至要走两三天。

牢房里,胡志明同各种犯人混杂在一起,挤满了人的牢房甚至连躺下的地方都没有。

好几次一觉醒来,旁边便会躺着一个死去的犯人。

场面惨不忍睹。

几个月过去,胡志明浑身长满了疥疮,骨瘦如柴,头发也脱落了许多。

图片

民国时期的监狱照片

这段从靖西到桂林的路一共走了三个多月。

从1942年8月29日起,胡志明先后被关了靖西、田东、隆安、天等、邕宁、南宁、武鸣、宾阳、来宾、柳州等13所监狱。

直到12月10日才抵达桂林,交由第四战区政治部审查。

不知是越共报信报的晚还是通讯不顺畅,周恩来得知胡志明被逮捕的消息是在12月6日。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周恩来立即找到立法院长孙科,请求无条件放人。

孙科把事情转给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吴铁城,吴铁城则发电报给广西省政府,要求“查明释放”。

这事儿要是放在今天肯定分分钟就解决了。

中央要求放人,谁敢拖延?

可人家偏偏是国民党。

时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是“老资格”张发奎,张总司令根本不睬孙科和吴铁城的电报。

倒是大佬们不捞人还好,一捞激起了张发奎的兴趣,更要好好审审这条大鱼。

图片

张发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南昌起义部队第十一军(军长叶挺)、暂二十军(军长贺龙)都隶属于该方面军,十大元帅中有八人在其麾下工作过

张发奎第四战区的辖区为两广,由于毗邻越南,使得他萌生了组织越南人抗日的想法。

即与越南的抗日武装组成“统一战线”。

当时旅居中国的越南人成立了各种抗日革命团体组织,如:越南独立同盟会(越共主导)、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越南革命同盟会等。

张发奎自己亲自掌控了其中的越南革命同盟会。

一番审讯,张发奎确认被捕的胡志明是在越南人群体中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立场应该是亲苏亲共,但并不清楚胡志明的真实身份就是越共首领阮爱国。

胡志明脑筋灵活,他称自己可以动员越南境内的武装力量参与抗日,甚至向张发奎提交了一份《回越工作计划大纲》。

张发奎则将其释放并软禁在一个越南人营区,同时策动胡志明加入越南革命同盟会,并帮助其发展扩大组织。

人在屋檐下,胡志明只得照办。

于是老胡不仅平添了一份越南革命同盟会执行委员的差使,还帮张发奎成功组织了一次越南革命同盟会的大会,并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

越南八月革命宣布独立时的场景,1945年

眼看胡志明迟迟得不到释放,不得已,周恩来找到了苏联驻重庆塔斯社,希望通过新闻报道寻求国际舆论的支持。

果然,在得知国民党抓捕了一个“国际反侵略协会”的人后,当时的英国驻重庆代表打电话给蒋介石:

“中国的抗战迟迟没有结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不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支持,包括物资援助;你们连反战联盟的人都逮捕,你们到底要帮助谁?”

蒋回复道:

“调查此事”。

不过在从张发奎处得知被关押的人原来是越共时,蒋私下要求暂不释放胡志明。

蒋介石命令中统派人去提审,希望探明其真实来意,以及是否是要联合共产党在边境建立基地等等。

好在胡志明心思机敏,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国际反侵略协会”的人,来华是要考察抗战情况。

这才没有落下口实。

在通过孙科、苏联塔斯社、重庆苏联顾问团等多种方式均未奏效后,周恩来决定请求冯玉祥出面帮忙。

于是冯玉祥专程坐飞机来到广西省提人,经蒋介石亲自拍板,终于在1944年8月9日救出了胡志明。

图片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三人的合影

从1942年8月被捕到1944年8月回国,胡志明此番中国之行历时两年。

第一年是在监狱和拘留所里度过的;第二年被张发奎软禁起来,由第四战区政治部“查看感化”。

这期间,胡志明留下了很多文字材料。

其中早期在监狱和拘留所里的汉文诗集又被称作《狱中日记》,若干年后被广泛出版。

胡志明的作品有一点打油诗的感觉,也可以说带点五四时期新诗的味道。

比如下面几首:

世路难

余原代表越南民,

拟到中华见要人。

无奈风波平地起,

送余入狱作嘉宾。

民间赌博被官拉,

狱里赌博可公开;

被拉赌犯常嗟悔,

何不先到这里来。

早起人人争猎虱,

八钟响了早餐开;

劝君且吃一个饱,

否极之时必泰来。

在今天的越南政界和学界,这些狱中诗词被称为“饱含着一位伟大革命战士崇高思想感情中的钢铁内涵”。

图片

胡志明《狱中日记》

1944年8月9日获释当天,胡志明迅速离开中国广西,返回越南境内。

用不了多久,他就将在日本人投降后的历史变局中大放异彩。

参考阅读:枭雄胡志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