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一聊《孔乙己》

 慢老师 2022-01-23

自从钱理群在90年代提出要关注《孔乙己》小说里面的叙述者“小伙计”之后,似乎不提这个“叙述者”就不行了,但无论是上海的“空中课堂”还是《练习册》,对这个“小伙计”作为“叙述者”的理解,都有点问题。最可气的是《练习册》,根本不是从“叙述者”的角度去讨论问题,说什么“小伙计一开始对孔乙己是同情的,但是他也逐渐从众,开始轻视孔 乙己.虽然他同情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但是最终对孔乙己悲惨 而死的下场不再关心.用小伙计的视角,揭示了十二岁的孩子逐渐转变 成和掌柜酒客等人一样冷漠麻木的整个过程,带给读者深切的悲哀和 震撼,这是选择任何其他叙述者所不能达到的. 这简直是在误导老师和学生。

什么叫叙述者?就是讲故事的人。我们研究“小伙计”,就是要研究,为什么鲁迅安排他来讲故事,他讲的故事和别人讲有什么不同。按照《练习册》的理解,“小伙计”对“孔乙己”也是“冷漠、麻木”的,那我就想不通了,成年之后的“小伙计”为什么要讲出这个故事来呢?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是“孔乙己”自己讲他自己的故事,会是什么样子?肯定着墨于他的身世和抱负,以及社会的总总不公,最终贫困至死。如果是掌柜或者酒客来讲“孔乙己”的故事,则“孔乙己”必然是纯粹的笑料,完全不值得一提,甚至没有必要记录。从“小伙计”的嘴里讲出的故事,则是不同的。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可悲,他是酒客们的笑料,这是“小伙计”若干年后反思之后得出的结论。“孔乙己”迂腐而有点可怜,对小孩子又有一种特别的关爱,这是从孔乙己和“小伙计”的对话,以及“孔乙己”分给小孩子吃茴香豆看出来的。这种情感,是别的叙述者不能表达的。

我们要记得,“小伙计”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孔乙己”,同时也观察着掌柜和酒客,鲁迅所想要的“揭示社会对于处在苦境的人的凉薄”,只有通过“小伙计”的叙述才能得以恰当的展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