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定义的“工匠精神”——聊一聊《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慢老师 2022-01-23

按:这篇课文,应该让作者自己来说说,他是怎么个思路。我读来读去,想来想去,从教阅读和教写作的角度,从逻辑的角度,进行这样的梳理和解读,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

这篇文章是一个“新闻评论”,那么这个评论的背景是什么呢?

原来,“工匠精神”是《政府工作报告》(2016)中的一个新名词,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点,因事立论,其实也就是要回答,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倡导工匠精神,以及怎么培养工匠精神。那么我们再来想想,对于一个新名词,新概念,讲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掘这个概念的本质,相比起来就更加重要了。

我们先来看文章中的这样几句话: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看到,作者将工匠精神的外延拓展了,工匠精神,已经不再是指手工艺人,不再是指技术工人,而是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包括企业。我们再发挥一下,思考一下,一个企业要有工匠精神,主要靠的是谁?是最应该是有工匠精神?是销售部门,还是生产部门,还是供应链,还是设计部门,还是产品部门,是市场部门,还是决策者,企业家?上到老板,下到员工,每一个人都需要。但是关键还是要看决策者,决策者如果只想着赚快钱,不追求高精尖,这个企业就没有办法具有工匠精神。

这就扣住了题目中的另一个概念——时代品质。在当今时代中,工匠精神可以涵盖全社会。

再看下面一组句子:

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我们注意第一句话中的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解释,也就是冒号后面的句子是解释冒号前面的“改变世界”,怎么改变的呢,我们看到一组关联词,“不仅,还”,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这个句子更强调了后半句话。而后半句话,用两个动词“刷新”“扩充”,展示出“工匠精神”在当今世界中的新的作用。于是,作者用“不是,而是”这一组关联词,严正指出工匠精神是一种现实力量。下面的排比句,正是对这种现实力量作用的描述。

再看这样两句话: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第一句很明确告诉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是工匠精神的更深的内涵。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指的是儒家思想,“技进乎道、超然达观”指的是道家思想,也就是在作者看来,工匠精神凝结了儒道两家的传统,是儒道合一的。长久以来,中国人在儒道之间来回穿梭,寻求儒道互补的途径。作者认为工匠精神是儒道合一的,不仅体现了这种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时也是对工匠精神极高的评价。

最后,作者说: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一联四个“是”,分别从“手艺人”“我们”“企业”“社会品格、国家形象”入手,重新确定了工匠精神的外延,再用“安身之本”“生命尊严”“金色名片”“荣耀写照”指出了在当下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着重是从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讨论“工匠精神”,重新定义了“工匠精神”这个词。

作者的行文思路大致如此:

第一段:企业家崇尚工匠精神

第二段:工匠精神的外延拓展

第三段:工匠精神的现实力量

第四段:工匠精神的哲学内涵

第五段:新时代重新定义工匠精神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