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众所周知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子追求女子的恋歌。 诗歌开始写关雎这种水鸟,在河中的小岛上鸣叫,然后引出一个窈窕的姑娘。这里看似是普通的“兴”,“兴”是《诗经》里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先言他物再引出要描述的对象,但其实不然。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姑娘经常在水中采荇,是个勤劳的姑娘。还有一种可能,这姑娘生活在水边,所以总是在采荇的时候被男生看到。 水边的姑娘,让我们想起另一首诗《蒹葭》。所谓伊人,总是“美人如花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这真是“道阻且长”,为青年的爱情之路横生波折吗? 水在《诗经》中青年男女恋爱中反复出现,它就没那么简单,这里面有特定的礼法制度。这种制度就是男女隔离制度。根据典籍记载,古代曾实行一种“学宫”的集体住宿制度。女子八至十五岁,男子八至二十岁。后来的女子十五岁“及笄”和男子二十岁“冠礼”都源于此。这是来源于母系氏族的传统,子女不知其父,只知其母,在逐步进入更深层文明的阶段,家族对贵族子女采取的一种教育制度,更大限度地保证教育的完备和血统的承继。这种制度的居所叫做“辟雍”。 严格的来说,周王室的贵族子弟居所才叫“辟雍”,诸侯的贵族子弟居所叫“泮宫”。根据典籍记载,周代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为半圆形,称为泮池。泮即为半。辟雍是四面环水,泮宫则二面或者三面环水。 《关雎》选自《周南》,正是周王室所在地,所以诗中女子所在地正是学舍“辟雍”,这就帮助我们理解《关雎》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是简单的“兴”,还有“比”的含义在。美丽的姑娘在四面环水的“辟雍”里,正像雎鸠在河中的小洲一样。雎鸠“关关”的叫着,正如那个窈窕的姑娘边采荇菜边唱着野歌。不管姑娘有没有思偶伤春,但隔着水音听歌的少年却已经怀春了。《蒹葭》选自《秦风》,《蒹葭》中的姑娘所居的当是“泮宫”,所以那个姑娘住所不定,有时“在水一方”,有时“宛在水中央”,有时“在水之湄”,有时“宛在水中坻”,有时“宛在水中沚”。 《关雎》里面还出现了“君子”这个词,我们知道,“君子”的原意就是“君王之子”,有地位崇高的意思。这里出现的“君子”,也是暗指贵族男子。 所以,《关雎》写的是一个贵族男子在未成年的女子学校外徘徊,听到女子唱歌,看见女子采荇而产生的一种冲动。正如歌德说的“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的至洁至纯”。正是这种青春的萌动,年少时对异性的正常纯正的渴望,人性中最真挚最直接的部分,才让人感叹怀念。所以,《关雎》作为爱情诗选入《诗经》的首篇,这才叫人性。孔子对这首诗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其说是对这首诗的赞美,不如说是对青春的留恋与感伤。 这个被爱情之箭射中的男子,远远地看着水边女子影影绰绰的身姿,或许还听到夹着水声、水鸟鸣叫的采荇歌,不由得痴了。此前他从未见过适龄的青春少女,这一刻他的雄性荷尔蒙被激发了。水路长长,不复得见,男子回到家一连几晚夜不能寐,因为梦中都是采荇姑娘苗条秀丽的身姿。囿于礼法,男子只能梦中与心上人相会。正如贾宝玉吐露心事那一节“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如果不是特地情况,贾宝玉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心事说出来。那些受礼法束缚的含羞的男子,当他对女孩说“昨晚我又梦见你了”,女生或许不知道,这就是男生表白的意思,就相当于西方的“我爱你”了。 好在我们的主角生活在先秦时代,还是很自由的。他不甘心长久的“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他要出手了。于是男子在女子采荇时,弹琴鼓瑟,鸣钟击鼓,引起姑娘的注意。 至于故事的后来,诗歌没有讲。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提到为什么挂驼铃,父亲说为了赶狼,小英子说为了让旅途更有情趣。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看法。从喜闻乐见的角度,我们希望他们俩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事成双。从成年人的角度,我知道初恋大多是美好的,又是易碎的。不管最后两人有没有在一起,希望少年心底总保留着少女采荇的歌声,少女会时常想起少年鼓瑟的曲调。即使多年以后当两人垂垂老矣,心目中的彼此还是年轻时的模样。 也许,这就是爱情本身的样子。 也许,这就是《关雎》的含义,教人们学会爱,学会去爱。至于爱情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 |
|
来自: 昵称4X6owk9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