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为政》第十三章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最近这几章都是微言大义,孔子讲的话特别少,但都是特别有道理的话。“子贡问君子”,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上一章孔子对君子已经有了很好的阐述“君子不器”,指出君子是一个道德修养特别高的一个标准。子贡接着问老师什么是君子,不是不知道君子的标准,而是想知道在孔子的眼里他自己是不是达到君子的标准。其实按照“君子不器”的标准,孔子对子贡是还有更高的要求,他直接对子贡说“汝器也”。认为子宫还是一个“器”,即使这个“器”是个很美的“器”。回到这一句,子贡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君子,孔子当然知道自贡的小心思,作为“孔门四科”言语科的高材生,孔子知道子宫的毛病,就是话说的很漂亮,所以他针对子贡本人提出了一个要求,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也很简单,就是想好的事情先做,然后再去说,这样的话就是君子,这是告诫子贡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我们前面已经知道孔子是特别善于利用学生问话的机会的,他是个优秀的做当下教育的教育家。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过来问“孝”,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他针对的是当下这个学生的状态,孔子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是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 根据言与行的情况,可以把人分为三等:第一等,先做再说,这是圣人;第二等,说了才做,这是贤人;第三等,说了不做,这是骗人。当然还有一种,不说也不做,那是废人,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我觉得我自己就在在第三等,很多事情话说的很漂亮,但是到付出代价的时候就坚决不干。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些事情你从内心是坚决不愿意做的,但是别人一次又一次地拜托你,你觉得抹不开面子,就勉强答应了。有时候做了,一边做一边在抱怨,有时候虽然答应了,先放一放,拖一拖,最后事情也没有做。所以我们真的要对这个世界有些体谅,我们经常是在拜托人,也在被别人拜托,在拜托人的时候,如果听到别人有些许不愿意的语气,真的就不要勉强,因为有些事情可能勉强了也办不了。那个拒绝你的人往往是把这个事情看的很认真的人,他在认真考虑完成这件事的难度。老子讲“轻诺必寡信”,那些随口就答应你的人,过了几天你再去问,也许他还没有开始。我在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的时候,一般是第一时间就把事情做了,因为我害怕自己拖一拖,到了时间节点自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有的人遇到上级交付的任务采取拖字诀,甚至干脆什么也没做,石沉大海,没有回复。这样的人除了你不再想把任务交付给他以外,同时你还对他的人品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成为第三种人。宁可不要说,也不要说了不做。 说了再做,这叫知行合一。有很多人经常说,我这三个月要减肥,我这一个月要读完几本书,我要在今年买辆车。说这个话的时候,都是豪言壮语信心满满,有的人是拿这个话来激励自己,每天努力,最终实现了目标,有的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几天做得很好,后面就把这个事情给忘了。我自己做的比较疯狂的事情,是和当年的好朋友一起聊天,他们说,你要把我们以前的故事写下来,我问写多少字,他们说就马马虎虎10万字吧。我心里有些打鼓,后来慢慢抽时间写,大概两三天一章,每章3000字左右,花了三个月,终于把10万字的小说写出来了,这是写之前我自己没想到的。因为我以前也试着写长篇,但经常写着写着就没有干劲了。但是这一次是写我们以前的故事,人物的性格就摆在那里,有很多典型的情节可以代入,再加上这些朋友们在我的文章上面留言评论,无形中给我增添了很大的勇气。现在我看着这篇小说的时候,我觉得很自豪。如果没有当初我们定下的10万字的任务,也许我是完不成的。完成了之后,朋友们很感兴趣,有的把它转到自己的空间,有的把它转给其他同学看。我觉得这件事情结果不错,更重要的是我很享受创作的过程。写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感觉完全不一样,短篇小说里很难完整地表现人物的性格,长一点的小说可以营造更多典型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物更多面的性格。总而言之,于我收获良多,我感谢当初要求我写故事的这些朋友。但是后来他们说当初说错了,是100万字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命比较重要。所以说,说了再做是很难的,要掂量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当然所谓的说了要做,并不是说这件事一定要完成,而是要一直朝着这件事情去努力。和“言”相比,要有和“言”相配合的“行”进行支撑。 第三类人是最难的:做了再说。这个不是我们理解的,做了某件事情再去宣传自己。而是在心里已经定下了目标,每天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把这个事情做完之后,再进行总结。即“说”针对的是有目的的“做”。这种人一般都是道德的楷模,用自己的不言之教影响着别人。 有一位老人,他很喜欢吃糖,但是吃太多糖对身体没有好处,亲人怎么劝他都不听,于是亲人就去请先知穆罕默德去劝这位老人。穆罕默德说,“你给我七天时间,七天后我再跟他讲”。他在这七天做了什么?他自己一粒糖都不吃。七天之后,他告诉老人,“我七天没有吃糖,感觉很好,请你也减少吃糖”。这就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别人能服其言,对他讲的话心悦诚服。圣人就是这样行不言之教的。 我们现在再来看《论语》的编排以及孔子的用意,都是费尽巧思的。上一章讲“君子不器”,孔子告诉我们君子要有很高的道德标准,是形而上的道。而这一章就告诉我们怎么去执行君子之道,那就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是务虚,“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务实。《论语》的编排都是这样,虚实反正全部讲透,让我们能够仰望星辰的同时,又能脚踏实地。 这一章对于管理者的意义是,让别人执行任务之前,自己先做到,这样才能带动下属一起完成任务。在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做不做得到,如果自己也做不好,就去批评别人,人家是要在心里冷笑的。我夫人的领导去年交付我夫人一个任务,并承诺到年底给她分红,但是到了年底他自己又不给了。像这样的领导怎么会有信誉?怎么会有领导力?怎么会让别人心服口服地执行任务?所以说,为政不易,当领导不易。我有个亲戚也是个领导,见了面就跟我谈利益,说我帮了你,你要怎么谢我?完全是一副市侩的样子。我觉得像这样的领导,连基本为人都没有做好,不用说“君子不器”了,简直就是不成器。 作为我们,学习这一章的意义,就是要明白学的本质是在于用。“学而时习之”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把学的知识理念用在我们的行动中,我们现在生活的不是一个专制时代,我们可以自由的吸收很多好的知识和理念,但是一定要自己去体验,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并能够终身一以贯之的理念。如果知识是写在笔记本上的那几句话,那他永远是知识,而不是属于你,能指导你终身受用的学问。 |
|
来自: 昵称4X6owk9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