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朝諸侯國與姓氏源流的淵緣

 zqbxi 2022-01-23

       中國人在母系氏族社會的時候就有"姓"了 , 是跟母親的姓. "姓"是"女"和"生"組成, 就說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 不知有父。 所以在夏, 商, 周--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是諸侯之間為了人口和土地而進行的兼併戰爭,“邦無定交, 國無定土”, 給當時的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 社會劇烈變動, 舊貴族沒落了, 有的還淪為奴隸。 這時表示貴族身分的氏, 已無存在的必要, 而平民也開始由無姓到有姓演變成中華民族後世之姓氏。中華民族之姓氏大約有以下幾種來源:

     1、 以氏為姓。 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 商時代, 分支氏族的標號有的也成為後起之姓, 如:姬、 薑、 姒、 風、 己、 子、 任、 伊、 嬴、 姚等。

       2、 以國名為姓氏。 夏、 商二代均封侯賜地, 西周初年更是實行大封諸侯, 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佈九州, 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後代的姓氏。 如; 譚、 郯、 宋、 鄭、 齊、 魯、 陳、 蔡、房、 杜、 唐、 曹、 吳、 秦、 許、 溫、 劉、 榮、 甘、 樊、 尹、 周、 詹、 毛、 明、 穆、 武、 祝、紀、 邾、 向、 薛、 滕、 聶、 郭、 殷、 胡、 焦、 於、 杞、 申、 呂、 蓼、 潘、 江、 蔣、 柏、 雍、項、 魏、 霍、 耿、 楊、 仇、 梁、 王、 韓、 曾、 羅、 鄧、 賴、 穀、 舒、 邢、 鄢、 徐、 蕭等國。周文王封少子於狄域, 其子孫便姓狄。 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無極縣建立鼓國, 後代便有姓鼓。 有的姓是秦漢以後外邦人帶來的, 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國, 安姓出自安息。

       3、 以邑名為姓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 忿生後代因此姓蘇。

      4、 以鄉、 亭之名為氏。 如嬴姓秦國的始祖非子的支孫封在邑鄉(今山西省聞喜縣邑城), 得邑氏; 至六世孫被周禧王封為邑侯, 采食解州(今山西運城縣、 聞喜縣一帶)。

       5、 以居住地為姓氏。 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 南郭、 西郭、 北郭, 這四郭便成了姓氏 。

       6、 以先人的字或名為姓氏。如孙姓。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 其後代姓林。 又如齊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是有弊必有利, 與此同時, 戰爭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增大, 各種各樣的人才層出不窮, 這些人給中華文明的成熟奠定了基礎; 同時不斷的戰爭讓人們心中充滿了對中國統一的渴望, 可以說, 止戈為武, 戰爭加速了中國的統一, 讓中國以更強大的姿態傲立在世界的東方。 從短期看, 春秋戰國的戰爭破壞生產力, 給人們帶來深重災難, 從長期看, 他加速了中國的統一, 從而避免了中國像西歐一樣四分五裂, 因為有更強的實力對付其他入侵的民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