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4期对句】公子王孙芳树下;(唐.刘希夷) 刘云岭点评

 wuzhi9 2022-01-23

说明:主评是赵云岭,标题打错字了。

图片

第34期对句  

公子王孙芳树下;(唐.刘希夷)

赵云岭点评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唐代〕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随风飘转,飞来飞去,不知落入了谁家?

洛阳城里亭亭玉立的女子,因为看见那飘零的桃花不禁发出感叹。

今年我在这里看着桃花李花因凋零而颜色衰减,明年花开时节不知又有谁还能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胜况?

已经看见了俊秀挺拔的松柏被摧残砍伐作为柴薪,又听说那桑田变成了汪洋大海。

古人现在已经不再悲叹洛阳城东凋零的桃李花了,而今人却依旧对着随风飘零的落花而伤怀。

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转告那些正值青春年华的红颜少年,应该怜悯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头老翁。

如今他白发苍苍,真是可怜,然而他从前亦是一位风流倜傥的红颜美少年。

这白头老翁当年曾与公子王孙寻欢作乐于芳树之下,吟赏清歌妙舞于落花之前。

亦曾像东汉光禄勋马防那样以锦绣装饰池台,又如贵戚梁冀在府第楼阁中到处涂画云气神仙。

白头老翁如今一朝卧病在床,便无人理睬,往昔的三春行乐、清歌妙舞如今又到哪里去了呢?

而美人的青春娇颜同样又能保持几时?须臾之间,已是鹤发蓬乱,雪白如丝了。

只见那古往今来的歌舞之地,剩下的只有黄昏的鸟雀在空自悲啼。

出句:言全盛红颜子;(唐.刘希夷

优秀对句:

15、 立志为大丈夫(刘建华)

评:对句意衔接密,有昂扬之气。

24、 争做一身气人(魏利改)

评:对句基调一致,承寄言之意。“一身”“全盛”对仗工。

27、 梦早生芳草(韩天宇)

评:对仗整,语意协调。

29、 常守无邪碧玉(侯长银)

评:对仗工整,语意承接一致。

入围对句:

1、 应敬衰白发人。(刘仁刚)

评:基调一致,但未跳出原诗窠臼。

4、 祈作永生鹤发翁。(郝申田

评:祈作与寄言语意不协调。

5、 关爱半衰鹤人。(郝田)

评:对意可,关爱寄言对仗不工

8、同看兴青名。(刘子荣)

评:同看”有待推敲。

12、自信古稀白翁。(吴长

评:依然未跳出诗窠臼。

编审:头,出律了。

13、多有后生。(高金平)

评:雪才指咏絮吗?

18、 应学年烈士们。(杨自立)

评:语意顺承,但词太过直,少文雅气。

22、 休忘半衰鹤发人。(王元明)

评:没打破原诗窠臼。

23、 休负诚义人。(郭永三)

:文意承,义人拗口。

31、 瞩望中兴德君。(郑翠娟)

评:似有典,但又无出处。

33、 翘盼称如意郎。(杜长欣)

:格局小了。

出围作品:

2、 自笑古稀白发翁。(尤明献)

评:对句“寄言”无关联“自”无因由

3、 看出群白郎。(金平)

:对仗不工,”何解?

6、 投稿半联白发翁。(建功)

:上下联内容无关

7、 穿迎七彩霞。(高占刚

评:对仗不工。容突

编审:穿迎是并列结构,全盛是偏正结构。结构对不上。

9、 当斥白眼狼。(罗宗汉)

评:对仗欠,语意重复。

10、 当念乡愁子心。(罗宗汉)

评:对仗不工“子”重复。

11、 应悯衰年白首翁。(罗宗汉

评:与原诗句雷

14、 休笑半残紫叶花。(王寿君)

评:与对句内容无关联。

16、 宜做崭新忠烈人。(原振兴)

评:”一词突兀“忠烈人”属自创词组。

17、 立志长依翠竹林。(吉福

评:既是“立志”,“长依翠竹林”,语意矛盾。

19、 来访独清紫阁仙。(高金平)

评:对句一致。

20、 极目古稀白发翁。(王济敏)

评:极目”一词无端

21、 春白面郎。(王济敏)

评:青春白面郎,感色彩不搭

25、 首偏白发翁。(夏玛雪)

与原句过于

26、 谈笑无关白发翁。(夏玛雪)

评:语意衔接欠妥,对

28、 莫作无为庸俗人。(杨自立)

评:对仗不,平欠佳。

30、 放棹千翻(候长银)

评:千翻“白浪”作何解释?

32、 负义人。(杜长欣)

评:仗不工。

34、 展望开春白雪橇。(罗宗汉)

评:与对句语意无关联,对仗不工

综合点评:

“寄言全盛红颜子”自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刘希夷这首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所以“寄言”二字,本身即带有过来人对当今年轻人的提醒、警示意味,下联对句应承接上之意,表达出面对人生面对困的一种昂扬进取之意。这样此对句便更深层次的哲理,与原诗的人生感慨相得益彰,相信也出句人出此上意吧。编审:既然已单独抽离出来作出句,即不可以不再受原诗意的约束。故而,既可承接原诗,亦可独立构思,都不能算错。本次对句共有作品34幅,其优秀4幅,入11幅,19幅。总体而言,应对更多注重的是对句的音韵的平仄,形的东西掩盖了内容的深刻。语言流于平俗,拘泥于诗的窠臼,格局不大!

上是我的一点看法,偏颇,各位老师吝赐教!大家共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