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贾母当着众人的面说宝玉不宜早婚,是羞了谁的脸?

 日月婆娑 2022-01-23



1

《红楼梦》第29回“享福人福生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请”,主要讲了两件大事:贾母去清虚观打蘸,侧面对宝玉的婚事表态。黛玉和宝玉因为张道士说亲起嫌隙,闹的人尽皆知。享福人指贾母,痴情女指林黛玉。

经过这么一闹,宝玉和黛玉的感情浮出水面。贾母差点遮不住。王夫人日日担心的“丑事”终究还有冒头的迹象。而贾母的态度,更让她怒不敢言。

宝玉的地位和封建风俗注定了他的婚姻不能自主,王夫人惧怕贾母的权利和婆婆的身份,对宝玉的管教心有而力不足。一直想在儿子婚姻大事上夺回主动权,可贾母的态度,狠狠地打了她和薛家人的脸。

清虚观“一日游”对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初一贾府按例要去清虚观打蘸(道士设坛为人做法事,求福禳灾的一种法事活动),于是凤姐跟贾母请假,说在家里看戏太约束,想趁着这活动,去清虚观看戏,玩乐玩乐。

当时的儿媳妇,除了管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侍奉公婆。王夫人把凤姐从贾赦一房处借调过来管理荣国府,凤姐的顶头上司就有三层:贾母,婆婆邢夫人,贾府名誉当家女主王夫人。日常生活中,请安、伺候吃饭等必不可少。有长辈在,家庭活动中长辈负责“岁月静好”,媳妇需要“负重前行”。

难得个机会可以甩开长辈的包围圈,凤姐邀请宝玉、黛玉等人一起出去玩。贾母最喜欢跟子孙辈一起,看凤姐那么开心,随口就是“既这么着,我同你去”。

凤姐这下尴尬了,贾母出动,少不了又要在旁边伺候。还得带上大班人马。老太太善解人意的说,到了清虚观你看你的戏,不是侍奉我。我们分开坐。又点了宝钗和薛姨妈一起去。

黛玉因为中暑缺席了。



3

清虚观是贾府的产业,道长张道士进出初入贾府,对贾母的脾性了如指掌。看老太太大驾光临,免不了一顿冠冕堂皇的奉承。

这道长跟贾母差不多大年纪,当年代替荣国公出家,地位不一般。

他先是问了好,然后谈到贾母最疼的宝玉。贾政嫌弃自家儿子不好好读书,可贾府的这些关系户,偏偏就说宝玉有才气,以后将大有作为,说大话不带脸红的。我们看看张道士是怎么夸宝玉的:

张道士道:“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说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

宝玉那几把刷子,贾母当然知道。夸完宝玉,又说了一句让贾母泪奔的话:
又叹道:“我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荣国公去世很多年了,还能演得如此伤心。老太太心里勾起往事,自然不好受。读到这里,我们对贾母格外偏爱宝玉有了更深的了解。宝玉是子孙辈中最像荣国公的一个。

看让老太太伤心,张道士转了话题。笑呵呵地跟贾母谈起宝玉的婚事。



4

张道士前儿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想着宝玉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了,不知道老太太有意向没有。

张道士代为提亲的这家小姐,连家世都未提一个字,可见未必属于大家族。

这一件小事,即可看出这道人的厉害之处。因为身份特殊,能接近贾府的最高权力者贾母,攀附他的人不少。想要说亲的这位小姐家,不知送了多少礼才打开了张道士的这道口子。

贾府钟鸣鼎食之家,婚姻大事除了考虑子嗣,更重要是家族的发展。所以才会有四大家族的联姻。王夫人、凤姐就是典型。最不济也是李纨这样的世家。

贾母听道士这么一提,随即表态:宝玉不宜早婚。

贾母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难得好的。”

贾母这段话有几层意思:第一,宝玉目前不宜早婚;第二,宝玉要的人模样、性格要好;第三,对方不一定要根基富贵。一下子打了王夫人和薛姨妈的脸。



5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王夫人对宝玉终身大事的态度。

贾母抚养宝玉,并且宠爱有加。这让王夫人不大高兴,毕竟自己的儿子,什么事情都要顺着上级的旨意。王夫人的不满没办法宣泄,只能自己较劲,时常担心宝玉做出丑事。

宝玉从小喜欢跟丫鬟们胡闹,年幼时没什么,长大后,难免会有不适合的举动。为了安抚宝玉的躁动和生理需求,王夫人偷偷默认了袭人作为宝玉的妾。

袭人可是贾母的人,王夫人就这样偷偷撬了墙角。至于正妻的位置,王夫人早有打算。

虽然说目前是贾政一房在管家,可代理管理者王熙凤毕竟是大房的人,王夫人得培养自己的势力。李纨寡妇不适合,希望就寄托在宝玉未来的正房身上。

贾母对王夫人的评价是“极孝顺”的,不是邢夫人那样“应景”,可怜她老实,又多病多痛,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

王夫人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呢?王夫人欣赏的是袭人式的“性情和顺、举止沉重” 、“行事大方, 心地老实” ;贾母则更看重一个人的风流灵巧, 黛玉、凤姐、晴雯甚至宝琴等都因了这种美为她欣赏或宠爱。

后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大观园后,贾母说的一番话,别有深意,原文是这么说的:

贾母听了,点头道:“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王夫人说晴雯得了女儿痨,平时分外淘气,也懒,才把她送出去的。晴雯病中连夜替宝玉补好了工匠们都不认识的雀金呢大衣,可见她的针线手艺非常不错,平日没少做宝玉的东西。袭人不在的时候,照顾宝玉也面面俱到。

王夫人说的懒,从何说起。这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黛玉比晴雯,个性更强,更有自己的主见,这不是王夫人喜欢的性格。



6

薛姨妈在王夫人处把金玉良缘的风声放出去后,贾母自然有耳闻。宝钗虽好,可宝玉不喜欢,贾母也看在眼里。

宝钗比宝玉大了两岁,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说宝玉不能早婚,也是给薛姨妈个提醒:别打宝玉的主意。宝玉耗得起,宝钗的年纪可耗不起了。

宝玉对张道士的提亲也是一肚子气。心里有所属又不能说,黛玉还误会他,一下子倔脾气上来就要摔玉,没有这块玉,就没有金玉良缘,更不会让林妹妹伤心了。

和尚说玉是宝玉的命根子。黛玉看宝玉生气了,也气得呕吐不止。两个人又哭又闹。丫鬟们劝不开,贾母就知道了。

贾母眼线多,知道来龙去脉后,明白了两人的心思。抱怨说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

宝玉的婚事,事关贾府的命运。他不愿意求功名,往后贾府将何去何从?黛玉身子弱,如何担得起照顾宝玉和管理贾府的重担?这些问题都让贾母头疼。

后来随着贾府的衰落,宝玉婚姻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贾母最终还是接受了宝钗。能扛起贾府没落大旗的人,也只有宝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