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上)

 tjboyue 2022-01-23

一一2017教学音频整理

2022.1.

引言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是太极修炼者的灵魂,是修炼太极的纲领,是修炼太极的宗旨。修炼太极,不能不读王宗岳,也不能不懂王宗岳。在修炼太极的过程中,逐渐地把王宗岳的太极理论修炼上心入脑,修炼到身心都明白,並能用推手实践表现出来,这是太极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这个太极拳论对于修炼者来说,学太极之初就读他,很难读懂,我就有这个体验。因为我比较爱读书,有边学太极边读书的习惯,但是,刚读王宗岳这个太极拳论时,就像读天书一样,什么也不懂,几乎一句话都不明白,在练太极的过程中,经过读明家的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有很多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论述,解释,再加上拜了师父,经过师父的口传身授,懂得了太极的真正意义,这才慢慢地明白了太极拳论。

明白太极拳论是一点 一滴明白的,不是一下子明白的,朱师父在教我们推手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太极拳理的讲述,经常说拳理,这样大脑里明白了很多道理,明白了这些太极的道理,反过来再读太极拳论,尤其是读了谢守德的书和汪永泉的书,我就一点儿一点儿地知道了太极拳论的整体论述,各段的论述,各个语句的论述是什么意思,慢慢地就理解了,明白了。在明白的过程中,以推手的实践试着来说王宗岳的每句话应该怎么用,经过反复和拳友们和徒弟们来用王宗岳的语句研究练习推手,这样,逐渐就把拳论达到了比较融会贯通的目的。比如什么是无极?和拳友们面对面互相调毫无杂念的心理状态,一调这个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反应,也就是我调我的无极心态、对方就站不住或跳起来了,然后我调对方无极心态,我也站不住了。再比如,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些所有的论述功夫的语句,我都基本能够在推手中说出来,而且产生理想的推手效果。这样就坚定了我对太极拳论深入研究深刻理解的信心和信念,也坚定了我用太极拳论来研究太极拳,特别是研究太极推手的理念。

近几年,由于我经常注重研究琢磨太极拳论里头的各个功夫论句,在推手中经过研究习练,录下了很多视频。我建立一个“两论一歌群”,就是有目的地来引导大家专门研究张三丰,专门研究王宗岳。所以我也想在这个前提下,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详细地说说我的心得体会。我是怎么理解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我是怎么运用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这个太极拳论应该怎么去解释,不应该怎么去解释?如果明白真太极了,有师父的口传身授,真正把太极拳练懂了,把太极的基本理明白了,而且在推手中那些功法基本上身了,在这种基础上,对这个太极拳论就会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通过读书的经历和体验,发现有的书,有的理论家,专章解释太极拳论,现在回想起来解释的有点超量、有点过多。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明白了之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他说的非常清楚了,每句话什么意思,很明白了,说得很到位了。如果按照自己想向地意愿望文生义地去解释,往往给读的人的产生了一个糊涂的印象,产生误导。这个就不能详细说,我只说说我对太极拳论地理解,咱们从头来。

学习《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这是太极拳论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主题,是提纲挈领的大纲。全文要论述的太极的理论,它是根儿。太极是什么呢?太极就是无机而生的动静和阴阳。这个无机而生的动静有时机,叫“动静之机”。

什么是无极?无极是一种心性,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行站无机桩、打坐,来体验无极的心态。无机的心态是什么呢?就是大脑里的干净,大脑里的空灵。也就是老子那个“无为”的状态,是《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那个状态,也是《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那个“恬淡虚无"的状态。这种心态是若有若无的,是虚无的,是空灵的。是把大脑里所有的杂念在修炼的时候,能够排出得干干净净,干干净净,而出现了一种空灵的状态,我认为这就是咱们要体验的无极。这种状态和心性,实际是怎么达到的呢?是调心达到的的,调意达到的,用神意气调控达到的。在出现这样空灵的状态之下,然后有一个“动”的意或有一个“静"的意,都是太极。我是这么理解的。就是在大脑空灵的状态下,用一个“动”的意就是太极,用一个“静"的意也是太极。这个动和静他们之间的时机的把握,时机的变换就是太极。《十三势歌》里有这样的诗句,叫“静中触动动犹静”,说的就是动静之机;拳论中还有“动则生阳静生阴”,这是动静和阴阳的关系,动就是阳,静就是阴,这样“动静”和“阴阳"的关系就明确了。“静中触动动犹静”,“动静之机”,是什么意思呢?动和静是分不开的,动静不能截然分开,截然分开就不是“动静之机”,“阴阳相济”,也不是太极。我是这么理解的。所以理解到这种程度,这个层次,和徒弟或拳友站在一起,一调这个心态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我把大脑调到无极状态,然后有个动静之意,无论是动意还是静意,他一定会跳起来,一定会站不住;然后我告诉他,我说你把大脑调理干干净净的,啥也别想,你就静静地往哪一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静的状态,他一调自己这个心态,我也站不住了,我马上也跳起来了。就通过这么研究,我觉得这个无极是大脑里的问题,是脑海里的问题,是心性的问题。

《太极拳论》第一句话十分十分关键。朱师父就和我们这些徒弟说过这样的话说,“王宗岳《太极拳论》第一句话非常非常重要,第一句话你练不明白,以下的话啥也明白不了”。我们听师父的话,在这上天天琢磨,经常揣摩,在大脑里经常修炼,“修养脑力清醒智慧",这样一点点的才懂得了《太极拳论》,通过推手的交流来验证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动静阴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动静和开合的关系,分就是开,所以太极拳经常讲什么?讲开合讲虚实。开合是什么?开合实际就是动静。王宗岳说的动静,是用神意的动静,不是用形体的动静,是心的动静,不是形的动静,这句话应该这样理解,动静在心、开合也在心,我用动静这个心来支配形体的动静,这就叫“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无过不及是什么意思呢?无过不及,要用太极的基本术语来说,我的理解就是“沾黏连随”,懂得沾黏连随就知道无过不及。二人一搭手,不要用力,不要犯顶,用力犯顶就是“过”,也不要怂,也不要馁,馁了、怂了,那就是“不及",所以这个无过不及和沾黏连随实际是一个意思。懂沾黏连随那就会做到无过不及,在有无过不及、沾黏连随这个意念之下,功夫之下,那就能应付“曲伸",就能“随曲就伸”。所以说“随曲就伸”它是一种力道,这种力道是两个人的关系,曲伸是他的两种动作行为,随曲就伸,就是顺势而为、随机应变。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这个“人刚我柔”涉及到太极理论的刚柔的关系。所说人刚我柔谓之走,实际就是“以柔克刚"。这个松柔的功夫练上身,懂得“松化”的功夫,就能够达到以柔克刚这个目的。就是他用的是刚劲、是力,我用松用柔用化的功夫,就能够把他刚劲的力,给他返回去,让他跑出去。这个“走”,古代汉语是“跑”的意思,'

“我顺人背谓之粘”,顺和背,说的是太极的势,顺的势和背的势,正相反,那就是说我要通过功法的运用,达到始终顺遂,我顺遂时对方就出现了背势,他就被我控制了,这种控制的功夫就叫“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是应付对方力道大小,力道急缓的功夫,对方力道大、来的猛、来得急,我就要应急而变,要有应急的反应,这个应急反应是心理决定的,你如果和对方稍微较一点力就错了,就是丝毫不和对方较力,不接他的力,顺着他那个大力的方向,叫他那个大力落不到身上,也就是常说的“引进落空”,把他的力引过来,叫他扑空。“动缓则缓随”,对方不那么猛,他来的比较缓慢,那就用“随曲就伸"的功夫,叫他达不到控制我的目的,被我发放出去。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这句话实际是既说上文也说下文,它是承上启下的。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是说功夫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动静阴阳"的理。下一句话的三个词,我们必须弄懂。一个词是着熟,一个词是懂劲,再一个词就是神明。着熟,懂劲,神明,这是修炼太极的三步曲,也就是三层功夫。着熟是初级功夫,懂劲是中级功夫,神明是高级功夫。着熟是太极修炼的第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懂劲,最后达到神明。这句话告诉我们怎么去练太极,怎么把太极真正练成自己的东西。

“着熟”是什么意思?这个“着”不是“招”,这个“着"它的含义 就是太极的“十三势",十三势就是八法和五步。八法是掤、 捋、挤、按、采、挒、肘、靠。五步是进、退、顾、盼、定,因为这个十三势是张三丰创编太极极的运势方法,而且王宗岳有个《十三势歌》,所以这个着熟,应该结合张三丰那个十三势和王宗岳十三势歌来理解。我的理解就是玩太极必须得学拳,拳里的拳式都包含了十三势,十三势在哪家拳里头都具备,都得有十三势,要不不能叫太极拳,所以学太极拳,要学精了,学明白了,不要似是而非,这样在练中把拳练熟了,在练中体会体悟什么是掤、 捋、挤、按,什么是采、挒、肘、靠,什么是进、退、顾、盼、定。这都熟练了,就叫着熟。

懂劲,光练拳是不明白啥叫懂劲的。在着熟的基础上要玩推手、要练推手,通过推手来知道拳应该怎么用,知道拳怎么用,才叫懂劲。习练太极拳不论养生还是技击,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防身。养生的防身,是在玩中求的快乐。你推我推不了,我能够把你推的奔奔蹦跳直跑,实际也就是防身的一种玩法。这种玩法必须得懂劲,所说懂劲就是懂对方要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办。对方要干什么,我应该怎么办,怎么才能够明白?得会听劲,听劲非常重要,听劲就是互相判断对方的功夫层次的深浅,水平的高低。听劲有两种,就是初级听劲和高级听劲,初级听劲就是肌肤听劲,两人一搭手,通过皮肤的感应、神经的感应来互相听对方的身体状态、肢体状态和功夫的状态,这是肌肤听劲。高级听劲就是神意听劲,在神意上判断对方推手时想什么、是想用力还是不想用力,是有功夫还是没有功夫。对方的举止神态能够感应到,能够判断清楚,然后打他的想法。不通过肢体的接触打他,而是通过他神意的变化来控制他,来发放他,这是高级听劲。会肌肤听劲,会神意听劲,才叫懂劲。

神明,就是太极的高境界,是无形无相的境界。神而明之的境界,也是最高的精神境界,叫做神明。神明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得了的,也不是多数人能够达到的高水平、高境界。我的师父朱春煊先生,我交往过的马长勋先生、黄震寰先生,我认为他们就是神明的标杆,就是神明的境界,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神明,在拳论里,就是“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四两拨千斤"、“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着熟、懂劲、神明这是太极的三部曲,也是三个阶段的功夫的表述。那怎么能达到呢?下边这句话说得很清楚,“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所以要真正达到着熟、懂劲、神明,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几十年的努力,是不能够把这三步功豁然贯通的。也就是太极,不是一步登天的事,要会当凌绝顶,得一步一步攀登,要持之以恒,要坚持不懈,要用岁月的打磨来达到太极这样的高级境界,达到神明的境界,达到豁然贯通的目的。这节课咱们就讲这些。(未完,请看下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