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桥乡藕塘村往事

 家乡文化天地 2022-01-23

向桥乡藕塘村往事

原创/莲荧(蕲春向桥)

藕塘村居于百箩村的下游,紧靠着白水村,与杨畈村隔着姜冲河相望,村内以詹姓人员为多,历史上藕塘村人有练习武术的民风,村民们练习的武术叫岳家拳,据说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传下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电视还没普及,农闲季节里,晚饭后,藕塘村各处常有练岳家拳的人,多是父亲教儿子,兄长教弟弟,以家庭堂屋和稻场为教学场地,可以说是一种传承,也可以说是一种农家的消遣和乐趣。不过,随着电视和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练习岳家拳的藕塘村人就愈来愈稀少了,只是在日常闲谈中触及到这个话题,便展开叙述,新生代的人们才知道有这回事。
 

藕塘村居于白水河和姜冲河的两河交叉围绕处,前方两水汇流一处,向西边的青石镇方向流去,场面开阔无遮无拦,也许是地理状况影响人文状况的原因吧,藕塘村人多数性格开朗,热情乐观。白水街上鳞次栉比的商铺中,有许多就是藕塘村人开办的,他们全家人住在街边自建的三层楼房子里,大堂是商铺,所有家庭成员皆是营业员,后院是厨房,厨房外往往还围着一个简约的小院子,因地制宜地种点葱、蒜和小白菜,既有实际用场又赏目怡情,以示不忘农家之本。
 
藕塘村在向桥乡有两位最为知名的人物,一位叫詹绪斌,他以前是主管向桥乡放电影的,那时电影是最受欢迎的乡村娱乐项目。无论哪户家庭,如果有婚嫁喜事,放电影酬谢宾客是主人家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几乎成了向桥乡村的一个惯例。只要电影在道场上架起了银幕,小孩子们便乐翻了天,大人们忙忙碌碌地帮忙搬桌子架机器、搬凳子占位置,相互之间吵吵听嚷嚷,“绪斌,绪斌”的叫声不断响起,孩子们并不知道绪斌这个人是谁,只知道绪斌是与电影紧密相连的一个人。每年正月,向桥电影院从初一到十五,总要放半个月的收票电影,供销社粉墙上的精彩电影海报,就是詹绪斌先生创作的,他不仅书法好,海报上的人物绘画也是惟妙惟肖的,很具吸引力。詹绪斌先生的书法,那时是与向桥中学王明生老师的书法并称为双雄,同为乡人们称赞,一个体现在电影海报上,一个体现在过年春联上。
 
 藕塘村另一位知名人物叫詹继云,他是向桥乡最为著名的摄影师,他是不是向桥乡最早从事摄影这个不清楚,但论知名度那是毫无争议的第一。至今,许多家庭祖堂相框里保存下来的黑白照片中,多是他的作品,我孩童时代保存下来的黑白照片,都是詹继云先生拍摄的。摄影在乡村是很受欢迎的事情,早年詹继云先生带着黑白照像机走到哪个乡村,马上就围拢了一圈人,就像现在看街头节目表演一般。后来他在白水街和向桥街都开设了专业的摄影楼,并开拓了婚庆视频拍摄服务和其他文娱类培训项目。詹继云先生不仅本人数十年始终如一地从事着摄影工作,他的孩子和儿媳现也是从事这项工作,算是向桥乡的摄影世家了。
 
现在人们走进藕塘村四处参观,并无一处藕塘,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疑惑。革命老人席书文先生在他的回忆录《永不磨灭的记忆》中写道,解放前藕塘村确实是有藕有塘之村,村前有好大的一口水塘,一到夏天就是满塘荷叶,莲花朵朵,只是后来白水河堤失修,洪水灌进了大藕塘,自然之力改藕塘为水田,后来藕塘就不见了,永远地消失了,只留下藕塘村这个名称给后人。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赵辛初等率领的军分区支队由张榜镇范湾村来到藕塘村,在这里落脚成立了党支部,历史上藕塘村是向桥乡的第一个行政中心,后来才逐渐搬迁到现在向桥街上的乡政府位置。1947年到1949年,赵辛初、钟子恕、季子华、孙超、邓治民、梁贵华、殷实等在蕲春一带活动的著名革命者,都曾在藕塘村密切活动过,战斗过,留下了一些革命事迹。
 
解放后,藕塘村最为著名的是那座红砖厂,这曾是向桥乡境内最大、最标准的红砖厂,行走在白水公路上远远地就能看到那高高矗立的大烟囱,外地人来到白水畈,一眼望到那个大烟囱,就知道到了藕塘村,这几乎成了藕塘村的一个图腾标志。在上世纪中,藕塘村红砖厂是向桥人在本地寻求工作的首选之地,那时向桥境内的物产只有红砖销路好,换钱快,因此如果挣钱不想出远门,那藕塘村红砖厂就是用辛勤劳力换取急需钞票的可靠地方。
 
读书时,教物理的黄士孟老师,很爱在课堂中借用本乡熟悉的景物来讲解物理知识,亦庄亦谐,效果往往较单纯的书面讲解为佳。一次,他对着全班同学发问:“同学们天天在白水公路上跑来跑去的,藕塘村红砖厂那个烟囱为什么要修那么高?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咋一听蒙了,怎么藕塘村红砖厂还跟物理课有关系呢?后来展开思考,互相启发,终于全班同学一致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藕塘村红砖厂那个烟囱修得高高的,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增加冷空气的对流,利于红砖的烧制。黄老师抛出的这个问题令全班同学群情鼎沸,学习物理的热情高涨,这也许就是黄士孟老师物理教学上的优胜之处吧,虽然时隔多年,那课堂上有趣的一幕还是历历在目。
 
藕塘村有一座山头比较别致,当地人依山形外貌,形象地称之为“仙人打坐”。一次向桥中学的王明生老师去白水中学办事,同行的有白水中学的老师等数人,几人沿着白水河水流的方向,在公路上骑着自行车悠悠而下。为打发无聊,白水中学的老师触景生情出了一则上联:“白水河中流白水”,这上联有一定难度,不好对出。当几人骑行到藕塘村处时,王明生老师灵感来了,马上对出了下联:“仙人坐上坐仙人”,上下联严丝合缝,无懈可击,众人都称妙,这事一时便传为佳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