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场造假奇才:想要蒙混过关,你得这么干

 光宇阵 2022-01-23

最近有一部纪录片特别火,叫《苏东坡》。

没错,今天我们要说的考场造假标杆就是苏轼,苏东坡。

学生时代,大家都学过苏轼的诗词文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成功将小编撩到。

吃货们都知道“东坡肘子”、“东坡肉”,那软糯香甜,简直不要太美味。

除了在诗词文章和美食方面的贡献,苏东坡在书画方面也超级牛。

先说绘画。他的墨竹画得特别出名。他画的墨竹仰首向上,少有竹节。

图片

宋 苏轼 潇湘竹石图 绢本墨笔 28x105.6cm 中国美术馆藏

米芾曾经问他:“何不爱节兮?”

苏轼说:“竹生时何尝逐节生?”

苏轼认为,“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而此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他主张画家要画的是精神,而不是外在。

苏轼用自己独具功力的书画功底,在枯木竹石上表现笔意情趣,独创一派。他提出的“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书法方面,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图片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图片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作为一个技能天赋如此爆棚的人,不仅在诗词文章美食书画领域为大家做表率,在考场造假方面也为大家树立了标杆。

WTF?这位大佬竟然也干这种事?

没错,他不仅干了,并且干得人尽皆知、闻名天下。

苏轼在科举考试里公然造假,欺骗当时的考官——闻名天下的欧阳修老师。更奇葩的是,被骗了一脸的欧阳修老师,竟然还给苏轼怒点三十二赞,摇身变为头号苏吹,整天逢人便说,苏轼骗我,骗得漂亮。

苏轼到底造了什么假,竟反让主考官赞不绝口?我们来说说苏轼这次牛逼的造假经历。

图片

苏轼 《邂逅帖》

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从小在他爸爸,也就是《三字经》里的苏老泉的监督下读书写字,小小年纪便博览群书、通晓古今。

苏轼十九岁的时候,放下了手中的串串和麻辣烫,第一次踏出了大四川,来到帝都开封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考试分三级。第一级叫举人考试,相当于中考。这小case,苏轼喝了两口水就搞定了。

第二级是礼部考试,也就是进士考试,相当于教育部的高考。

这下可就不简单了,因为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可是欧阳修,而副考官是宋诗的开山鼻祖、后来对苏轼有巨大影响的梅尧臣。

这次考试要求写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欧阳修出的,叫《刑赏忠厚之至论》。

这题目什么意思呢,就是请大家论述一下,古代的君王们在奖赏人、惩罚人的时候,都是非常宽宏大量的。

这个题目其实比较偏,强行要求考生博览群书,不然你上哪里找那么多古代君王赏罚的事例啊。

面对两位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出的这道坑人的题,苏轼怂了吗?显然没有,毕竟苏轼不是小编。

苏轼坐在考场上,轻轻松松一挥笔,写下一篇六百字的文章,交卷了。

第二天,两位考官开始阅卷。梅尧臣看到了一篇文章,觉得简直是神作,赶紧拿给欧阳修看。

欧阳修看着这文章,眼珠立马瞪大了。这篇文章文风潇洒,用笔老练,引经据典,一气呵成。而且,当时欧阳修、梅尧臣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写文章要“我手写我心”,抵制假大空、浮夸风。而这篇文章言之有物,非常有主见,欧阳修爱不释手,一连读了N遍都不过瘾,就像喝了美酒一样,陶醉其中。

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真是醉了。”

梅尧臣说:“看过所有作文,此篇当属第一。”

欧阳修连连称赞,拿起笔,准备给这篇文章批上第一。就在欧阳修拿笔准备批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欧阳修心想,这文章写得这么好,该不会是我学生曾巩写的吧?只有他能写出来了,还能有谁写出这种水平的文章?我要是给曾巩批个第一,会不会给人一种钦点的感觉?到时候新闻媒体说我们师生串通,内定,再弄个大新闻,我就不好办了啊。

欧阳修经过一番精密的思考,拿起笔,给这篇文章批了个第二名。

这可真是大义灭亲的壮举啊。欧阳修觉得自己做了件有远见的事情,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

图片

然而,欧阳修并没有得意多久。等到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欧阳修傻了:他批第二名的这篇文章,居然被一个陌生小青年领走了。
欧阳修说:“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说着一口川普:“我叫苏轼。”
欧阳修也是一代文豪,见多识广,但是他却想不到,竟然有一个自学成才的四川少年,比他亲传的弟子还要厉害。
就这样,中国考试史上最搞笑的事情被这两位师生创造出来了:因为苏轼写了一篇第一名水平的文章,所以欧阳修给了他第二名。
虽然欧阳修对苏轼的这篇文章心服口服,但是文章里有一段话,让欧阳修很是郁闷。
苏轼写的这句话,原文是这样的: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这话说的是一个很简单的历史典故。上古时期,尧帝在位时,主管刑罚的人叫皋陶。有次有个人犯了刑,皋陶三次说要杀掉他,可是尧帝却三次说宽恕他。
苏轼紧扣作文题,用这个故事来证明,古代君王是很宽容的。
这个论据举得很好,但是欧阳修又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这个典故好是好,但是我怎么从来没听过这个故事?不记得哪本古书里有这个故事啊。难道我一个大叔还没个小孩读书多啊?
欧阳修也是博览群书的人,他感觉可能是自己忘记了,回家开始翻书。欧阳修把家里所有书都翻了一遍,床底下都没放过,鞋柜都翻了,但就是没找到这个典故的出处。
欧阳修很郁闷,没办法了,找苏轼亲自请教。
欧阳修说:“小苏同学,你这文章写得确实好,但是你里面写的尧和皋陶的这个故事,我怎么不记得啊?是哪本书里的?”
苏轼立刻回答:“《三国志·孔融传》啊。”
晚上回家,欧阳修又开始翻《三国志·孔融传》。欧阳修老师就是这么认真耿直。但是翻来翻去,还是找不到这个故事。
欧阳修又去找苏轼:“我翻了,没有啊。”
苏轼笑了,说:“您还真去翻了啊?好吧,这个典故……其实是我编的。”
欧阳修惊呆了:“什么!编的?”
苏轼说:“其实我是学孔融的……”
孔融的故事是这样的。曹操灭了袁绍,把袁绍儿子袁熙的老婆甄姬赐给了曹丕。孔融听到后非常反对,跟曹操说:“当年周武王灭了商纣王,也把纣王的爱妃妲己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
妲己就是跟商纣王研发酒池肉林娱乐场的那位美女,王者荣耀里的那个中单法师。
曹操听到这话,没懂。周公那可是千古贤臣,怎么会跟妲己弄到一起去?赶紧去问孔融:“我知道您读书多,您这典故是哪里来的?”
孔融说:“呵呵,我瞎编的。今天人能做出这种不知羞耻的事情,古人肯定也能做出来。”
曹操恍然大悟,原来孔融在黑自己。
苏轼跟欧阳修说:“老师啊,真是不好意思,那故事是我编的。我是觉得,以尧帝那么一个圣明的君主,肯定做过这种宽宏大量的事情,我就现场编了一个。”
听到苏轼这么讲述造假过程,还欺骗自己回家翻书,欧阳修是什么心情?欧阳修疯了。
不过,他不是气疯了,而是高兴疯了。欧阳修见人就夸苏轼,竖起大拇指狠狠地夸,说这才是真正会读书的人啊,这才是真正活学活用知识的人,这才是有才情、有豪气的人啊。小伙不红,天理不容。
因为这件事,欧阳修每天在朋友圈里拿苏轼刷屏。

图片

苏轼 《春中帖》

除了欧阳修,苏轼的另一位恩师梅尧臣也成了苏吹。每次拿到了苏轼的书信和文章,先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完感叹说:“老梅啊,说真的,三十年后,没人会记得咱俩了,世人只会知道苏轼。我欧阳修还是回家打打麻将安度晚年吧,后生可畏啊。”

从苏吹的卖力程度来看,欧阳修简直无人能敌。

在欧阳修这枚铁杆苏吹的炒作下,苏轼很快就成网红了。红到什么程度呢?年纪轻轻的苏轼,只要一写文章或者诗词,立刻传遍京城。就连皇帝宋仁宗都被洗脑了,有时候大晚上不睡觉,上厕所刷手机不出来,干嘛呢?读苏轼新更的文。图片这两位互粉互吹的逗比师生的故事,成了一段千古佳话。苏轼能受到这么大的赏识和器重,多亏他遇到的是胸怀坦荡的欧阳修。要是换个其它的考官,脾气坏一点的,估计早被取消考试资格,乖乖回老家四川卖麻辣烫了。

而欧阳修能展现他的爱才和胸怀,也多亏他遇到一个天才的苏轼,能编,会编,编得漂亮。所以欧阳修被骗了也觉得很爽,如饮美酒,他才会跟梅尧臣说:“我真是醉了。”

如果欧阳修遇到的是小编,别说编故事了,小编连题目都看不懂,他也会说一句:“我真是醉了。”

因为欧阳修老爱说“我真是醉了”,所以人送外号“醉翁”。

最后插播一个彩蛋:作为一个接地气的全民偶像,必须要掌握网络语言。苏轼说过,“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所以大家今天爱说的“呵呵”,其实都是苏轼带的节奏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