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抗疫志愿者的照片,哪一张最能打动你?

 江月之声 2022-01-23

无论您远走何方

让我们一路同行

篇篇原创首发,无一转载

每一行文字都是作者心底的声音

【背景】2022年1月8日河南安阳出现新增新冠确诊病例3例。9日经省疾控中心测序,显示此次病毒为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感染源来自天津。9日全市停课。10日停课不停学,网课开始。11日,停止网课,中小学教师志愿者开始奔赴各个岗位,至今。

01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11日凌晨。

地点:校园门口。

天还没有亮,因为有雾,稍远些就看不清人的脸。16名教师志愿者组成了先锋队,准备奔赴到某社区工作点,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02

这张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15日。

地点:某核酸检测点。

“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请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一米线!一米线!”“请不要抽烟!”“请戴好口罩!”

喇叭在广播,志愿者也在一次次地维持秩序,一次次地叮嘱劝导。

03


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20日。

地点:某街口。

气温:零下1°至零下3°。

主人公是我的同事。她的任务是在这个岗点看守。三个月前,她刚刚做过钙化性肌腱炎手术,因为术后粘连,再加上期末阶段教学工作紧张,术后恢复不是太好,又陆陆续续做过几次治疗。——疫情突袭,所有的教师都是志愿者,没有旁观,只有战斗,轮番上岗,严防死守。教师群体大多是亚健康人群,颈椎病腰肌劳损者,比较常见,带病坚守岗位的,其实不止她一个。

今天,她太冷了,再厚的棉衣也挡不住风寒,只好把电动车上的的挡风棉被取了下来,搭盖在身上。

04


教师志愿者在流调

      

主图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18日。

地点:某小区门口。

“喂!您好!我是安阳市*区的流调人员。请问您现在是居家还是在外地?具体地址是哪里?请问您做过核酸检测吗?一共做过几次?结果怎样?在此之前有没有接受了流调询问?”“喂!您好!我是……”

一个个电话打过去,电话那头的声音或年轻或苍老,或清脆或含混,或语音标准或一口方言,高高低低,像是初学者在弹一架年久失修的钢琴,不是人按错键,就是琴跑了音。但工作依然紧张而有序。有一位大娘接着电话,有点耳背,她几乎是扯着嗓子在喊:“什么?你问我去过哪儿?我去过的地方可多咧!我年轻的时候啊……”

05

照片拍摄于2022年1月20日。

地点:某个居民区。

气温:零下1°至零下3°。

早上6点前到岗,7点全市统一做核酸检测。也许是同时录入信息太多的缘故吧,系统崩溃无法录入,只有靠手工写下个人信息。小区居民很配合,一米间距,陆续登记。“请出示您的身份证!”“请说下您的联系电话!”“感谢您的配合,下一个!”这里物资配备不错,给记录人员配发了防护服和隔离面罩,也能戴上一次性乳胶医用手套。桌子正当路口,小太阳电暖器泛着白光,但感觉不到温暖。冷风从衣领处灌进去,绕着脖子钻来钻去,久了,脖颈像落了枕,又慢慢变木,手指也有些僵硬。忽然想起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06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身影。

值岗,最艰苦的是雪天,是深夜。棉大衣裹身,脚上穿三层袜子,再罩上塑料袋,扎紧,有的还在棉衣外面披上了雨衣御寒。

尾声

疫情之下,医护人员在奋力抗疫,向他们致敬!不少居民也来支援,送来了温暖。

美术老师赵明为抗疫作画

终于,志愿者的条件有了改善,帐篷搭建了起来,有热心的大哥送来热水,有善良的大娘送来稀饭,还有纯真的孩子送来牛奶。

【备注】

本文属个人视角,难免挂一漏万。照片拍摄者,均为春蚕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此深表感谢!

文中无论哪一张照片,都是真实的记录。我想以这样的方式来记录我们所经历过的。

作为教师志愿者,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我们爱自己的家园,我们无愧于这个特殊时代的重托!

让我们共同期盼,疫情结束,春暖花开!

2022年1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