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加油】‖ 津门“以文抗疫”专刊(三)

 天津散文微刊 2022-01-25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瑞雪迎春

武保水

      辛丑牛尾、虎岁春节将至。在这数九寒冬里,一头凶猛的野兽-奥密克戎毒疫突然闯进我们的家园。它以隐秘诡行、穿透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横行肆虐残害人寰。多少乡亲被感染,几多孩童受煎熬。疫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决策果断: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大筛查,打响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津城保卫战!

      人民至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中国共产党的初衷和宗旨所在。各级领导干部沉入基层靠前指挥;白衣战士勇猛冲锋战斗在封控、隔离、救治、酸检第一线;广大青年团员志愿者走千家入万户做流调送温暖。党旗飘,民心聚。全市一千四百万居民顶寒风冒严寒,从凌晨到傍晚排起长龙巨阵积极配合政府参加多轮核酸检测。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坚决阻断病源遏制疫情蔓延扩散,誓把凶猛野兽来围歼。

      天津人民抗击奥密克戎毒株的英雄壮举感天动地!瑞雪飘飘从天落,助力津城洗尘埃。看那一座座核酸检测棚披挂圣洁的战袍手持霜刃傲立人间,与我千千万万运河、海河儿女一道展开双臂迎接那柳岸桃坞花团锦簇绚丽的春天!

小区做核酸

刘会来

      腊月初八,是喝腊八粥的日子。早晨五点,天还黑着。老伴早起熬腊八粥,白米,红豆,栗子,大枣,扁豆,葡萄干等熬了一大锅。香味飘出来,还未及揭锅,社区人员就通知全员做核酸,搞全区大筛查,于是和老伴一起,赶紧下楼去做核酸……

      小区小广场上,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少,穿着棉衣,迎着寒风,手持手机,有秩序地排队候检。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在队伍前后穿行,维持着秩序。蓝色小帐篷矗立在街头,像草原蘑菇盛开,耀人眼目。帐篷里白色防护服下,是精神抖擞的防疫人员。据说他们连夜组队,准备器材,非常辛苦,今早又起早赶来,现场检测,令人感动。

      昨天有报道说,因天津疫情严重,外地医护人员已驰援津城。前几年津城驰援武汉,现如今武汉及其他省市医疗队回报津城,投入抗疫,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

      我们老两口,都是七旬老人,迎风挨冻排在队伍里,与长蛇队伍一点一点前行,先要手机扫描,登录链接才行。但因那天登录者云集,网络接近崩溃,几次都未成功。眼看着接近核酸点,我们仍不能登录,也就做不成核酸,急得我们搓手跺脚,抓耳挠腮,进退两难……

      “大爷,大妈,你们现在登录不行,可能网络不畅,要不先回家待会,暖和暖和。先把电话号码告诉我们,一会人少了再通知你们。”一位戴眼镜的志愿者关心我们,帮助我们……

     “大叔,大妈,你们把二维码拍照留存,用微信多次扫描,也许能行。……不用谢,你们就像我爸妈年纪,慢慢试能行的。”前面一对年轻夫妇,也在热心帮助着我们……

      病毒袭来,猝不及防。这次的奥密克戎,更是来势汹汹,已知有津南区的患者中招,被紧急送往医院。为了阻断病源,保护人民健康,市委市政府向市民发出慰问信,号召大家团结一心,阻断病源,守住首都关口,尽快恢复秩序,争取在春节前剿灭病毒,让大家欢度春节,喜迎虎年。对此我们民众也有防备,更有信心。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七灾八难,更有过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上午十点,我们二次出发,顺利登录,有序进行核检,我攒劲大声喊“啊“,舒发心中的畅快,回家喝上甜甜的腊八粥……

      一月十二日,腊月初十,小区二轮核酸展开。这次我们除要本人做核酸外,还多了一项任务,要带着两个小白眼(外孙女)做核酸,因为她们的爸爸在滨海医院工作,凌晨四点就赶往医院,投入工作。女儿是大学副教授,也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服务,一天在外忙碌着。所以两个小家伙就与我们同行了,这天下午冒着寒风,我们老少四人排了两小时队,终于如愿做了核酸……

      在检测点,当棉签蘸液收集后,我们几人都对医务人员表示了感谢,特别是四岁孩子汐汐用稚嫩童声喊出“谢谢叔叔”时,恰巧被现场采访的记者拍到,收入了镜头……此时老伴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瓶热水,递给忙碌一天的医务人员,让他们喘喘气,暖暖手,以表达我们互相关爱,团结抗疫的真情厚意……

最美的一米间背影

张秀银

      背影,多么平凡的字眼,但在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无数的背影却令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英雄的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记者志愿者,不惧困难的公安干警,守卫社区的居委会工作者……他们的背影虽然瘦小单薄,但高大伟岸。今天,在超市,在医院,在街道……无数市民自觉守住“一米安全线”的背影,也令我历历在目,感慨万千。就是这些普普通通的背影,让这场“战役”充满了温情,让祖国人民充满了希望。    

       有一种美叫“距离美”,有一条线叫“安全线”,就是这条线它诠释了“距离美”之下我们市民的高度素质,高度责任心。前些天,我因为胃病来到了区中医院。在车里,我老远就看到了在医院楼门口东西两头,排着长城似的两条队伍。队伍旁边,几名戴着红袖标的值岗人员,正在精心地指挥着人们排队进入,人与人之间都保持了“一米线”间隔。我下车后,也主动排到了后面。这时,从门口走来了一位推着轮椅的中年妇女,轮椅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一声一声地呻吟着,人们听后都不禁回头张望。只见老太太戴着口罩,眼睛几乎叫人看不到,身上还盖着一床厚厚的毛毯,看样子病得不轻。这时,排在队伍前面的一位中年男子马上悄悄走过来,对那位大姐说:“你们去我的位置吧!”“不用,不用,我们没事!谢谢……”还没等大姐说完,那名男子推着轮椅就朝他前面的位置上走去,然后他又回来排到了我的后面。半小时后,我来到了楼门口,拿起手机扫了二维码,走进了楼门。进了医院的大厅里,我亲眼目睹了每一位市民,不管是挂号、交费、拿药、门诊、拍片……都能相隔“一米线”距离。他们用实际行动自觉守住了这条“安全线”,井然有序地看病就医。啊,整个大厅好像有谁在无声指挥一样,我的心被震撼了,哪个国家能做到这样呢?在没有人指挥的情况下,人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抗疫”,都能彬彬有礼的保持距离,文明谦让。今天,在疫情面前,我们的人民又向文明跨进了一大步。   

       一米线不仅是文明线,秩序线,更是安全线。在超市,人们都戴着口罩,在门外主动间隔一米进行排队,静静地等着指挥人员的安排。从排队到进楼,整个过程安安静静,人们不直接与工作人员交流,而是快速地,挑选好商品,每个人一次都买了不少东西,好多人还采取手机支付方式进行结账。这种模式,不仅因为间隔远减少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也因为有秩序提高了买东西的效率。在这场疫情战面前,人们的素质大大提高,都想早日取得这场战役的彻底胜利!    

      一米线不仅是安全线,更是健康线。在杨村河东老体育馆注射疫苗门口,人们很早就来到这里排队,在那长长的队伍里面,人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都能自觉地保留“一米线”间隔,都能按照顺序往里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进大厅。来到注射现场后,大家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疫苗注射,然后到后面休息室进行休息观察。半小时后,人们悄悄地离开了现场。整个过程是那么有条不紊,是那么令人赞叹,是啊,我们有这样的高素质市民,还有什么“疫情”不能战胜呢?

      为阻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从1月10日起我们天津全体市民,根据各区防控指挥部的统筹部署和安排,都到指定地点及时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在我们楼道,我看到了我们楼门居民,在志愿者带领下,人们都保持间隔,悄悄向外走去。走出楼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在那两条长龙似的队伍里,人们都能自觉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静静地在那站好。队伍里鸦雀无声,就连小孩子也都非常安静。寒冬腊月,天气异常寒冷,但是,广大居民都耐心地站在这里,等待核酸检测……在志愿者一声声亲切的叮咛问候中,在医护人员大无畏的将神鼓舞下,在居民们那高大背影面前,我深切感到了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我深深感到了生活在我们国家最安全,最幸福,我为生长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而自豪。   

      最美的“一米线”,就是人间大爱!在街道,在车站,在银行,在学校,在社区门口,那些美丽的背影令人目不暇接,令我感动,令我情不自禁敲响了键盘。看吧,在我们社区院里,有不少大人孩子都戴着口罩,喜欢出来晒太阳,喜欢出来活动一下。大人们还能从家里拿出座椅,留出一米多距离坐好。最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都能听从大人指挥,默默地在院里玩,他们有踢球的,有练骑车的,又玩滑板车的……但是他们从不扎堆,从不在一起乱追乱斗,而是自己玩自己的,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用眼睛交流,但玩得非常开心,以前我可是从来没见过这样场面。今天,虽然人与人相处有一段距离,但人们心连心,情相拥,爱相随,目的相同,那就是默默地守一轮云开月明,等一场期盼已久的胜利相逢!

      难忘啊,这些重重背影,难忘啊,所有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英雄和每个市民!我坚信,用不了多久,病毒一定会被彻底消灭,祖国大地一定能够重新变得阳光灿烂,生机勃勃!

疫情·爱国·无常·知足 

为媜

      “如果你不能从症状当中看到它的功能和意义,那这样的苦难和不幸就真的是苦难和不幸了。”作为大学老师和心理咨询师,我常常对前来咨询我的学生和来访者表达我对他们问题的看法。

      席卷全世界的近三年的冠疫情,已经在我们每一人身边影响了整整三年了。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一个存在,一个无数次掠夺人的宝贵生命的存在。我们对它恨之入骨也好,厌恶至极也罢,但它三年前就来了,目前仍旧确确实实地在这个世界存在着,已经搅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活着的想法。

      难道新冠疫情带给人们只有灾难吗?这样的发问,我不是想让人们回答,新冠疫情难道还带来“幸福”?在武汉抗击疫情时,我曾无数次被医护人员的奉献与牺牲精神感动,无数次留下了感动和悲痛的泪水。我想说得是,新冠疫情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还要在灾难面前,我们还要发出灵魂拷问,保持内在的清醒,我们要向内看。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心中一种闪耀着几个词汇:爱国,无常,知足。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新冠疫情以来,我也无数次的恐慌,害怕,恐惧,担心自己罹患新冠病毒,我的孩子怎么办?如果疾病跑到我身上,我怎么去面对周围人的目光?人们会不会逃避我,歧视我?我如果死了,谁来养育我可怜的儿子?尤其是2020年武汉抗击疫情和2022年初天津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恐惧曾一度度袭击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祖国的强大。祖国在哪里?祖国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祖国就是脚下这片热土,祖国就是你我身边的医护人员,祖国就是你我身边的友爱之人,祖国就是救助新冠患者一个都不能少,祖国就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不幸与新冠相遇,国家都会拿出数万甚至百万元给以免费治疗.......我感谢我伟大的祖国,有这样一个和谐强大,把老百姓的命放在心上的祖国,才有了我这样一个单亲妈妈可以充满安全感地在自己的国家里幸福地生活着.......我爱我的祖国!没有国运,就没有我们个人之运!

      新冠疫情让我心中不断升起的另一个词汇是“无常”。一场新冠疫情打断了人们固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新冠疫情甚至以残忍的方式剥夺了人们的生命。它这个不速之客打破了人们的恒常。人生就是充满着无常。没有永恒性的不变的东西。我们与其在哀叹新冠病毒的无情,不如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也一颗觉悟的心,知道生命充满着无常。正是因为这样子,我们才可以真正地珍惜我们的生命。因为生命是唯一的。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生命是永生的,永远不会死,但新冠疫情告诉我们,生命不是永恒的,生命甚至有时都不是按照自然规律自然老去的,它可能在中途就消失了,它有可能今天的人都还是谈笑风生,明天就不在了。这使我们可以可以放下很多“我执”的观念,有些东西真的不是生命必须拥有的,无论是物质的东西,还是情感的东西。可以断舍离,那些消耗人的人际关系,可以毫不吝啬地舍去。

      新冠疫情让我心中常常想到的另一个词汇是知足。我自认为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对服饰有着苛刻的要求。可自从新冠疫情以来,尤其是疫情严重时期不能随意到处走动的这段时间,我几乎是素面朝天,一周几乎都是穿运动服装。整个形象真个成了中年大妈,这与以前的自己大相径庭。我突然觉得,人活着,对物质上的需求,够用就可以了。我们以前希求的那些大房子,大车子,大票子,其实在灾难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对于人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不是拥有了豪宅、豪车,拥有足够多的金钱就最幸福。当然,我讲这些,并不是说排斥这些拥有,如果拥有当然更好。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必执着、执念于此。在当下的中国,人们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吃饱穿暖之后一种超越性的精神性存在的东西,那就是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思考。物质达到满足后,我们需要生命和精神层次的升华,这才是真正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钢筋水凝土铸成的森林,物欲堆积的世界不一定带来幸福。幸福从来就是一种精神的体验。新冠疫情让我开始了对物质的淡化,对服饰执着的淡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思考。


(天津散文研究会辑录于2022.1.25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田光兰

  制作:周   璇  

温馨提示

1、天津散文微刊每周一、三、五早上八点,与您不见不散!敬请阅览!

2、为了回报广大散文爱好者支持与关注,凡是在本微刊推送散文作品的作者都可参与年终的“网络人气奖”。本奖根据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点赞量、留言量进行综合评定。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吴金程 雷大毕 沈晓东 于国永 李金胜 周璇

荣誉编辑:李相清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107410006@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