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40】读史知根得线索,思亲怀故寄乡愁——读《八特通史》的思考zjkzxd

 我的儒山 2022-01-23

【22-40】读史知根得线索,思亲怀故寄乡愁——读《八特通史》的思考zjkzxd


     河北省武安儒山村,张姓始祖从政,其叔伯兄德兴、德旺,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徙武安薛村、八特(现划归峰峰)。至今六百多年,已至25代。三个村张姓家谱记载一致。

      《八特通史》,记载了八特姓氏等情况,其中有德旺(张姓)。也就有了武安儒山与峰峰八特的密切联系。

     笔者(敝翁)为儒山张姓第23代。读《八特通史》,颇有收获。

   一,我祖迁徙时间具体化了

      1,武安儒山张姓家谱记载,迁徙时间为洪武年间,比较笼统。在此书中,说得详细。八特张姓德旺于"洪武年间第四次移民,洪武二十一年八月(1388)徒山西泽、潞二府民无田者移"。

      2,从网络查询明朝第四次移民,资料称:"(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今山西晋城一带)、潞(今山西长治一带)二州民之无田者,住彰德(今河南安阳)、真定(今河北正定)、临清、归德(今属山东济南)、太康(今属河南周口)等闲旷之地。"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

     3,始祖叔伯兄弟3人,都是本次迁移。因此,武安儒山村张姓始祖从政,从山西迁移武安时间即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

   二,祖籍,即从何地迁入武安。

      1,河北武安儒山张姓家谱,记载为“山西洪洞县石狮口”。为落实该村,笔者曾信函、电话向洪洞县有关部门咨询,答复为现在已无此村名。在网上向网友们咨询该村,回应不多,没有答案。后兄弟姐妹们一同到洪洞县大槐树纪念园,寻问此事,仍无结果。

      2,笔者从网上多次查阅有关资料。其中有一条消息,给我寻找浇了凉水。该消息说,现在,家谱记载的原地名,多为查找不到。分析原因,大概是记载的就不真实。当时政府恐怕移民后代返回原地,不准如实记录。

      3,这次读《八特通史》,书中记载,始祖德旺从"泽府潞安府石狮口村"迁移到八特村。

      从目前看,虽仍未能查到“石狮口村"。但记载的是"泽府潞安府石狮口村"。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儒山家谱和八特家谱中,记载的石狮口村名一致,但隶属不一样的。

     假若石狮口村属洪洞县,那么就属平阳府了,不是泽、潞府。假如石狮口村属泽、潞府(不明哪个县),那就不属"洪洞县"了。这就为石狮口村究竟是属于哪个府,提出了课题。

     也就是说,这为寻找"石狮口村"打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至于今后能否在"泽州府""潞安府"辖区内找到"石狮口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关于五世祖情况对照。

     1,八特村张姓家谱,特殊地较详细记录了一个五世祖的出生、卒于年份。他是始祖(德旺)的次子(廉兴)的长子(正玉)的三子(国青)的次子~张宝。未说明为何记载。

      2,但有一个巧合的是,与儒山张姓五世祖迁徙相关。

      武安儒山张姓,洪武年间从山西迁移武安,先在羊屯(杨屯)。人丁不旺,至五世单传。五世祖继卫迁移至儒山。生四子,将次子降服羊屯,其余三子于儒山,繁衍至今。

     儒山张姓家谱中,只记载五世迁来,没有年份记载,只能大约推算。

    3,现在有八特五世确切年龄参考,他们不会相差很大。张宝1489年生,1562年寿终。那么可以推算出,儒山张姓五世祖,应在1500年左右,从羊屯迁至儒山。此前,笔者2011年编著的《谊浓情深·寻根篇》一书中,曾推算五世祖在弘治六年1493年。看来相差无几。

     4,由此,也还有另一个问题,即确定儒山村的建立时间。

     据旧县志(武安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张姓迁此建村于儒山脚下,村以山命名。万历年间,即1573年-1620年七月。这与五世祖迁至儒山时间,有较大差距。这个时期,已是张姓八世祖。

      如是推测,儒山村建立的准确表述应是:明弘治年间(1500年前后),有张姓迁于儒山脚下,人口逐渐增多,到明万历年间<1600年前后)形成村落,村以山命名。

   四,关于派字。

   1,从始祖叔伯兄弟3人名字上看,可以看出,在当时,这个家族还未统一派字,还是各自家的派字。

      我始祖从政与其兄名字上没有同一派字,而两个兄长德兴德旺则有"德”派字,且名字为"兴旺"相连。

    2,目前,薛村张姓"德兴"家谱尚无书面资料。2011年9月29日我兄弟姐妹等前往薛村,同宗人口头相传一致,告知没有文字。正拟续编。不知详情。

    3,八特张姓”德旺”,一直有派字,似没有提前“派"出。从第十四世开始,用字六十个,为后世名字定下了派字。

     儒山村的派字,从第十九世开始,派字二十个。

     即儒山的"连桂庆秋光"对应八特的"广昌世严泽"。

  五,2011年9月29日访问的奠定。

      1,始祖叔伯兄弟3人,从山西迁移到武安(含峰峰)六百多年间,不知祖辈之间有无相互联系、造访。目前,这方面尚无口头传说,更无文字记载。

      2,在2011年9月29日,到邯郸探望兄(张光政~起祥)姐(张先娥)的我和妹妹(张香娥)弟弟(张光和~园祥)3人(三弟张光仁~海祥有事未能),从邯郸到八特、薛村寻亲。

     先到八特村,得到《八特通史》编者张宪云叔叔的热情接待,并联系拜访了德旺后裔。我们分别与张世有(长两辈,儒山庆字辈)、张泽根(同辈,儒山光字辈)合影留念。

    后又到薛村进行了访问。

    3,这次访问,为笔者与《八特通史》作者张宪云建立了联系。增强了儒山与八特张姓联系。

    《八特通史》记载的有:

      2012年8月16日张宪云由长女婿李香林陪同,从邯郸到张家口市,商谈《邯郸峰峰八特张姓家谱》编印。之后经常联系。

    2011年10月7日张全喜(八特村)收到张园祥(儒山张光和)寄的含有信、照片、儒山张姓家谱的包裹。

     2014年5月9日至11日,张宪云李香林翁娟专程从邯郸到张家口市,看望重病治疗中的笔者。

      2016年9月14日,儒山张姓张利科、张中寅、张起云3人,访八特村始祖德兴后裔看家谱,八特韩增生负责引领,未果。

      2022.1.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