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为什么对妇好的存在只字不提?

 翠竹明月 2022-01-24

#史记为什么没有记载妇好#

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时常出现这样的尴尬:那就是他们翻遍《史记》,也找不到关于妇好的记载。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现代人对古代历史的了解,除了需要从古代留下来的史书中获得之外,更多的,还需要通过考古资料。

1、被遗忘的妇好

商朝是什么样子的?

周武王是十分清楚的。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也十分清楚商朝的真相。但是,西周统治商朝,是少数群体统治多数群体,类似后世的清朝统治明朝。因此对于西周统治者来说,需要考虑在精神上征服商朝老百姓。

文章图片1

于是周公勾勒出了一个理想中的殷商:那就是殷商的君王商汤因为贤明,所以才能够推翻暴君夏桀,建立商朝。之后商朝的君王因为贤明,才得以继续维持商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商纣王时代,殷商君主的品行败坏,所以上天才选择西周,让西周取代殷商。总之,这一切是天意,也是上天对商纣王的惩罚。

在周公的话术体系里,商纣王之前的商朝,老百姓过着幸福生活,君王也很贤明。这种话术也和后世清修明史很相似——按照清朝的话术,明朝皇帝都是贤明的,只是从万历时代以后,开始个顶个都是昏君。

随着周武王、周公这代商朝目击者的去世,人们对于殷商的了解,仅仅能依靠周公流传下来的宣传。以至于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对周公的说法深信不疑——毕竟,那时候留下来的资料太少。

甚至由于文化传承仅限于上层社会。所以,到了东周时期,虽然出土了石鼓文,但是东周各国的知识分子,也没能说出石鼓文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可想而知,即便是东周的知识分子发现了甲骨文,也未必能直接了解到上边是什么内容。

而人们对于商朝的了解,也很简洁:对于周朝人来说,他们只知道殷商君主的世系,以及少数君主在位期间的行为,至于再详细的资料,他们也并不知道。

到了西汉司马迁编撰《史记》的时候,殷商已经灭亡将近一千年。殷商时代和司马迁时代隔着的,是八百年的周朝,十五年的秦朝,以及六十多年的西汉时期。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司马迁想弄清楚将近一千年前的王朝发生了什么事情,谈何容易?

文章图片2

这好比在没有大量史书支持,只有极少数传说的情况下,当代人想弄清楚西元11世纪——即中国的北宋时期的历史一样。难度也是很大的。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能做到的就是根据残存下来的关于殷商的记录,记载一下商朝的世系以及一些大事儿,至于殷商其他具体情况,司马迁即便想予以记载,也是有心无力。

在这个背景下,妇好自然被遗忘了。甚至司马迁压根也不知道曾存在过妇好这个人。

就好比最起码到了东汉时期,就没人记得西汉文帝时期,存在过一个叫辛追的人一样。直到二千年后,辛追的名字,才被人发现。

2、考古:重新发现历史

对于历史学来说,考古是很重要的一个资料来源。毕竟,史书上记载的东西相对有限,很多东西,需要考古资料加以支持。

比如按照史书的说法,中原王朝和西域产生联系,是发生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派人前往西域,并派遣军队打通河西走廊,从此中原王朝才和西域产生交集。

但是,出土资料打破了这种说辞:比如考古工作者曾在先秦楚国的一座陵墓里,发现了一尊骆驼雕像。而楚国乃至中原各国,当然是不出产骆驼的。楚国人当然也不能凭空想象出个骆驼出来,因此根据这个可以推断:楚国时期,楚国很可能就生活过西域的商人。

文章图片3

妇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发现的:随着考古工作者对殷墟的发掘,才发现了妇好的陵墓,并根据陵墓中的一些文字资料,弄清楚了妇好的身份和事迹。同时,在妇好的陵墓中,还发现了产自西域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朝,西域的客旅就已经和商朝产生了贸易往来。只不过,之后因为某些原因,这种往来中断,而史书也没有记载这一事迹。而考古资料的发现,纠正了这一认知误区。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考古,是对历史的新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