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普?

 心理医生金兆丰 2022-01-24

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医学生的时候,就有人问我哪里痛哪里不舒服可能会是什么病要怎么办要补些什么哪些东西不能吃?然后当我回答完以后过几分钟再问一遍,有的人恨不得把日常所有能接触到的吃的都问一遍,生怕吃了没有医生肯定的食物会出问题。

我:当我甚至还没开始学解剖······我就是一个名义上的医学生而已,其实对医学一窍不通。但就算是这样,身边的人还是有种我应该啥都会的错觉。

五年前,我本科毕业走向医疗岗位(BD基层),身边的人开始问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表现出有病的样子继而逃避训练······

我:······

三年前,当我离开体制回到地方,接触临床上的病人,发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科普的推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有意思的事情:

有些人会挨个挂各大医院的专家号,接触各式各样的医生,拿到医生的诊断跟开的药以后会有很多顾虑:担心医生误诊,担心药物依赖,担心疾病进展,然后把医生开的药放在一边继续去挂新的一家医院的号,重复循环。

有的人看着抖音、小红书、公众号等各种自媒体平台上的科普文,把症状对号入座而后给自己“下诊断”,来到医院后觉得医生的判断跟网上的科普文内容不一样就开始质疑医生。

也有的人来医院并不是想看病,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听他说话而已。我之所以会有这个判断是因为有一段时间有一个病人每周都挂同一时间段同一位医生的号,但是他也不要求医生开药,每次来门诊和医生聊完他想说的话就走,然后下周同一时间继续出现在门诊······

上述问题可能一直以来都存在,但我直到转离临床读了心理学的研才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

市面上做科普的医生有很多,优质的自媒体号也有很多,我并没有否定他们的意思。我是想从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现象出发提出一些我的思考。

一、普及的不应只是知识而更应该是科学的思维

疾病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知识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相信科学。医学生五年本科+三年规培已经成为了当医生的标配实际上医生的专业学习年限是在十年以上),8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绝对要比你心血来潮上百度学个30分钟要专业的多得多得多得多。希望你以后在看病的时候要相信医生。

医患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找医生看病要是不塞红包的话医生就不会尽心尽力给你看病;更有甚者会认为要是自己不送红包的话,医生还会“故意”在手术的时候落下纱布啥的然后“二进宫”······很多话要不是我亲耳听说我还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作为一名接触医学十年+的人,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有没有给医生塞红包医生的治疗方案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指南开展相关的医学诊疗工作,医生是不会拿自己的饭碗去冒险做上述那些事的。

网上的各种治疗方案、适应症、优缺点、不良反应、并发症等等等等,都是各位医生根据临床诊疗经验得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但是具体到你身上,可能情况还是会有不一样——不管理论有多完善,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得结合临床。只有你的医生才是最懂你病情的人,请你一定要相信他。

综上,科学的思维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医生,只有当患者和医生的目标是一致的时候,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二、我们去哪里获得相关的科普内容?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各个平台上的科普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其实质量参差不齐。我一般会推荐经过认证的ip,比如XXX医院XXX医生,这种号一般是由三甲医院的专家牵头并由其研究生团队运营。我推荐的原因如下:一个是他的内容是以多年的临床经验为背景的,有理论和实践基础;一个是如果病情需要可以线上预约号源然后去医院就诊,把医学诊疗活动的诊前咨询部分延伸到了医院的诊室之外,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另外,不同平台的号的呈现方式还有差别,公众号、头条、知乎等主要是文字,抖音、影音号、b站主要是视频。这一方面的话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习惯,各类平台都可以选。

三、如何维持长久的科普活动?

一般医生做自媒体,医院对于医生的要求就是在医院做好相应的工作就ok,没有硬性规定你哪个级别的医生必须开自媒体号,所以网络上这些自媒体号都是医生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做的。从医生的角度,做自媒体号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在某个领域有我这么一位医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想到我;一个是自媒体引流门诊,你在网络上看到我的科普内容,觉得我专业,然后就到医院来挂我的号,就实现了流量上的转化;第三点同时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增加收入。

 收入的增加是最简单直观地衡量可持续性的一个标准,但这里的增加收入并不是要让读者来买单。如果你觉得我的科普内容写得好,你给我一块钱的打赏,这是ok的,但让你打赏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们做科普的,是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平台方会根据阅读量等参数给我们结算费用。所以,点赞、在看跟转发,才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因为在家带儿子的缘故,这篇内容我写了三天,文章的前后衔接上可能有点不连贯,且将就着读吧······我争取后面写文章的时候能一气呵成,提高阅读体验。

最后,我想说这个号我做了六年多,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一众圈中好友——拥有同一背景的一批还在医学界坚持的青年。我很珍惜这份资源。希望今年毕业的兄弟姐妹们都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也希望明年毕业的我能找到个靠谱的东家。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